首页 理论教育 气功的发展与分类-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廿六讲

气功的发展与分类-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廿六讲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气功是一项自我身心锻炼的方法,它通过人体姿势的调节、呼吸、身心松弛、意念集中和动用、有节律的动作等等锻炼方法,调节和增强人体各部分机能,诱导和启发人体内在的潜力。因而,气功是中华医学宝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静功气功以其方式可以划分为许多类,但总的来说可以分为静功和动功两大类。动功是采取和意、气相结合的各种肢体活动及自我按摩、拍击等方法,以锻炼内脏、筋骨、肌肤。这种功的适应证与内养功相仿。

气功的发展与分类-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廿六讲

气功是一项自我身心锻炼的方法,它通过人体姿势的调节、呼吸、身心松弛、意念集中和动用、有节律的动作等等锻炼方法,调节和增强人体各部分机能,诱导和启发人体内在的潜力。气功又名导引、吐纳、食气等,以练呼吸吐纳为主,以外形引导气息升降开合,具有调节修复、增益气力、保健强身、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作用。因而,气功是中华医学宝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古代气功盖源于自我摩捏、呵气伸欠及一些舞蹈动作。传说殷商时期活了八百岁的彭祖,得益于“常食桂芝,善导引行气。”老子道德经》书中有“虚其心,实其腹”“致虚极,守静笃”“专气致柔,能婴儿乎”等语言,这些语句虽然表达的是一种哲学,但为后来气功者所采用。至于《庄子》所说的“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则讲的就是古代气功。现存石刻《行气玉佩铭》,据考系战国初年的实物,所载内容就是描述呼吸锻炼强体。在《黄帝内经》中,即有“导引行气,乔摩”诸项。《吕氏春秋·古乐篇》也有用有“宣导”作用的“舞”来治疗“筋骨瑟缩不达”之疾的记载。

古代气功到汉代有了进一步发展,从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导引图”和古佚书“却谷食气”篇看,那时气功的锻炼和应用已经相当广泛。此后,《淮南子》《论衡》《申鉴》《抱朴子》等书中亦有不少关于古代气功的记载,而晋代出现的《黄庭经》则是一部专讲练功的书,南北朝陶弘景《养性延命录》一书,有一半篇幅是谈古代气功的理论与方法。此后历代医学著作以及一些佛教道教经典都或详或略于古代气功有所记述。到明代,出现了几部著名的养生练功专著,如冷谦的《修龄要旨》、高濂的《遵生八笺》、胡文焕的《类修要诀》、袁了凡的《静坐要诀》、陈继儒的《养生肤语》等等。

静功 气功以其方式可以划分为许多类,但总的来说可以分为静功和动功两大类。静功是采取坐、卧、站等外表宁静的姿势,运用松、静、守、息等方法,着重身体内部的锻炼,所以也称“内功”。但既为锻炼方法,它又必须动,如同王夫之《思问录》所言“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所以又是“静中动”的方法。动功是采取和意、气相结合的各种肢体活动及自我按摩、拍击等方法,以锻炼内脏、筋骨、肌肤。由于这种方法有动作表现于外,所以也称“外功”;又因为它是处在注意力集中、思想安静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又是“动中静”的方法。(www.xing528.com)

静功的功种又分放松功、内养功、强壮功、站桩功、意气功等。放松功是通过有步骤、有节奏地依次注意身体各部位,结合默念“松”字的方法,逐步地松弛肌肉骨骼,把全身调整得自然、轻松、舒适,使紧张与松弛趋于平衡,同时使注意力逐步集中,杂念排除,心神安宁,以活跃气血、协调脏腑、疏通经络,这种功适用于某些慢性病,如高血压、肠病、哮喘神经衰弱等。内养功一般采取侧卧式或平坐式,练功时强调身体松弛,意识也要松弛,默念字句,并使用硬呼吸法或软呼吸法,做到意守丹田(脐下一寸三分处),达到入静状态。这种功主要适应证有溃疡病、胃下垂、慢性肠胃肝炎肺结核、月经不调、痛经等。强壮功取单盘式、双盘式或自然盘膝等姿势,呼吸则讲究静呼、深呼、逆呼法,练功时要求精神放松,意守丹田,似有似无的想。这种功的适应证与内养功相仿。站桩功以站式为主,其站法有预备式、提抱式、扶按式、撑抱式、分水式、休息式等讲究,让肌肉呈持续的静力性紧张,使中枢神经得到休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各个系统的新陈代谢,这种功以神经衰弱、高血压病为主要适应症。练意气功每日晨起以淡盐汤漱口,然后自然端坐矮椅,上身及大腿、小腿三部皆宜平直,足趾背稍向内,两手交叉,以抵气海,闭目凝神,力抑杂念,凭空设一意想,使全身之气团聚心上,结成一球,然后想着此球由心起点,沿人体一定路线行动,最后行至舌心,顺行回到心部。这种功适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神经衰弱、失眠、高血压等慢性病。除上而外,静功中还有小周天法、六字诀等。六字诀可以单独做,也可以配合其他静功做,嘘、呵、呼、咽、吹、嘻六字,最早见于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以后不少有关古代气功的著作中,对此均有论述。六字诀是指嘘气时力睁双目,呵气时两手单举托天,呼气时撮口,咽气时双手托天,平卧或侧卧嘻出气。当然还有分字诀、四季歌和具体操作办法及临床应用方式等。

动功 动功的操作方法,概而言之,主要由肢体运动、呼吸锻炼、意念锻炼三个部分组成。常规保健功有叩齿、搅海咽津、摩腹、浴面鸣鼓、擦腰、双手齐伸开、转辘轳、左右托天、双手攀足等基本活动。常用动功的功法很多,如双手拍头、揉头皮、两手摩额、操练牙根、擦风池、揉眼角、运转双目、搓耳根、窝耳拔气、刮鼻、摩肋呵气、撸胸顺气、活腰胯、摇肩、左右开弓、托肘摸背、捏合谷、摩膝、蹬脚、按摩足三里、擦涌泉等等。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动功有12个式子,俗称开天辟地、流星钩月、日月掌、左右踢脚、外摆、魁星点元、左右拜殿、犀牛望月、摇山动海、朝天一炉香、强肺呼、反肚子。五禽戏是古代以动为主的一套气功,其命名是因为这套功系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五禽戏的操作法,最早见于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在《道藏》中被称作“太上老君养生诀”,至明清,五禽戏的文字记载更为具体。易筋经也是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动功,其作用在于强筋壮骨。相传这套功共有12节,开始为韦驮献杵三势,而后有摘星换斗势、出爪亮翅势、倒拽九牛尾势、九鬼拔马刀势、三盘落地势、青龙探爪势、卧虎扑食势、打躬势、掉尾势。除上而外,古代动功还有八段锦、十二段锦、十六段锦、婆罗门导引法、天竺按摩法、老子按摩法等功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