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廿六讲:道教基本信条及影响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廿六讲:道教基本信条及影响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过,其信徒所持守的基本信条还是显而易见的,道教五花八门的说教,都是由此滋生演绎出来的。这是道教对宇宙生成总的解释。道教把生与天地放在同样位置,足见其重生了。同时,道教以生为乐,重生恶死,追求长生不死。这一基本信条在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中即出现。道教的这种善恶报应观念成为最为普遍、影响最大、最渗透人心的教义。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廿六讲:道教基本信条及影响

道教教义,上达老庄、中述神仙、下及符篆,非常庞杂。不过,其信徒所持守的基本信条还是显而易见的,道教五花八门的说教,都是由此滋生演绎出来的。

第一,大道生天地,老君创世纪。《清静经》云:“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这是道教对宇宙生成总的解释。道教的创世纪,集中见于《太上老君开天经》,经中把历史分为上古、中古、下古三大时期,又把上古分为洪元、太初、太始、太素等世纪。在太初世纪,太上老君从虚空而下,“口吐开天经一部”,48万卷,每卷48万字,每字辟方100里,并分别天地,创造了日、月、人。在太始世纪,太上老君又下凡为师,“口吐《太始经》一部,教其太始,置立天下。”之后是太素世纪,期间“天生甘露,地生醴泉,人民食之,乃得长生。”中古始于混沌之世,历经九宫、元皇、太上皇、地皇、人皇、尊卢、句娄、赫胥而至太连之世,这时“天生五系,地生五昧,人民食之,乃得延年”。进入下古,先是伏羲之世,这时的先民们有名无姓,“皆衣毛茹血,腥臊臭秽。男女无别,不相嫉妒。冬则穴处,夏则巢居”。老君化名无化子,下凡教示伏羲推旧法、演阴阳、正八方、定八卦。其后是女娲之世,女娲没而有神农。这时老君化名大成子,下凡“作《太微经》,教神农尝百草,得五谷,与人民播植,遂食之,以代禽兽之命也”。而后有燧人之世,老君又下凡“教示燧人钻木取火,续日之光,变生为熟,以除腥臊”。而后是祝融之世,老君化名广寿子,“教修三纲,齐七政。三皇修道,人皆不病”。其后有高原、高阳、高辛、仓颉黄帝,黄帝之世老君又化名力牧子,下凡为师,“始有君臣父子,尊卑以别,贵贱有殊”。再后,又有少昊、颛顼、喾、尧、舜、禹。关于创世主的称谓,除了太上老君的称谓外,道经上另有元始天尊、灵宝天尊之称,分别居于太清、玉清、上清三界。《九天生神章经》说“三号虽殊,本同一也”,都是“道”的人格化与别名。

第二,生道后一,我命在我。佛经教义认为人生从始至终,充满痛苦,无可留恋,四谛之中的第一项便是“苦谛”,道教与之大相径庭,以生为乐,认为死亡才是痛苦的,因而它的教义的核心是乐生、重生,把追求长生不死作为最高理想,鼓励人们至少要争取竟其天年。在早期道教的经典《老子想尔注》里,便把《道德经》中的“公乃王、王乃大”改为“公乃生,生乃大”;把“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中的“王”,均改为“生”。《老子想尔注》中还说:“生,道之别体也。”认为生为天地之大德,德莫过于长生。道教把生与天地放在同样位置,足见其重生了。同时,道教以生为乐,重生恶死,追求长生不死。其他宗教一般都认为人寿短长,一决于天,所谓“生死由命,富贵在天”,道教却认为人的寿命并不由天决定,而是决定于自身。道教经典《抱朴子内篇·黄白篇》魏晋时期出现的《西升经》都说“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坚信人的生命长短,并非上天所命定,主动权操在自己手中。同时认为人可以“夺天地之造化”,通过积极的修炼,使生命由弱变强,由夭转寿,直至长生不死。道与生相守,生与道相保,你即我,我即你,二而一,一而二,不可分离,人只要善于修道养生,安神固形,即可求得长生不死。(www.xing528.com)

第三,天道承负,善恶报应。这一基本信条在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中即出现。关于承负《太平经》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说前人的过失由后人来承受,即前人惹祸,后人遭殃;若是行善的话,则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祸福根源,循环不已。第二种解释是天、地、人三统共生,长养财物,贪欲多则生奸邪,祸害不止就会乱败,不可复理便还返于虚无,复归元气恍惚。这样的循环也叫承负。上述二说,前者是就一个家族内子孙祸福的根源来讲,后者是指整个社会与自然及其变化而言。关于承负的时间,道经的讲法也不一致,一说以十世为一循环,即某一人的过失由其十一世孙受惩;另一种讲法,承负视人而异,帝王3万岁,臣3000岁,民300岁。两种说法在时间上虽不统一,但前人的过失要由后人来承负的思想则是一致的。但如果想免除厄运、断止承负,那就要靠虔诚修行,行善积德了。与天道承负并行的是讲究因果报应。这种观念认为吉凶福祸是自身行为善恶的必然报应。因为对于一个人来说,外有日月明察,内有心神与天息息相通,还有诸神时时察记,所以善恶功过,天都知道,到了一定时候,天便赐福增寿于善者,降祸减寿于恶者,还要把作恶者的鬼魂打入地狱。只有修持文典经法,经常性地修心、修善、修性,济物救世、广建阴德、后人子孙才能泽被万福,不受因果报应之苦。道教的这种善恶报应观念成为最为普遍、影响最大、最渗透人心的教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