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辛亥革命的意义与目标:杨天石解读秘档,揭示初版自序

辛亥革命的意义与目标:杨天石解读秘档,揭示初版自序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辛亥革命发生于上个世纪初叶,过去九十年了。在辛亥革命中,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了对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探求。辛亥革命的目标是:民族独立、人民民主和普遍富裕。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革命。研究中国近代史,首先要充分掌握资料。虽自觉童心尚在,而老境已至。著者2001年5月[1]此处所说为本书初版的体例。此次再版,经作者同意,由编者对体例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动。

辛亥革命的意义与目标:杨天石解读秘档,揭示初版自序

辛亥革命发生于上个世纪初叶,过去九十年了。

九十年来,人们一直没有忘记黄鹤楼畔响起的炮声,以及它所引发的中华大地的变化。我想,今后大概也不会忘记。中华民族将世世代代永远记住这一革命。

在辛亥革命中,中国各族儿女共同喊出了一句伟大的口号:振兴中华。

在辛亥革命中,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了对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探求。

辛亥革命的目标是:民族独立人民民主和普遍富裕。

辛亥革命的成果是:皇冠落地,中国历史从帝制走向共和,作了一次大飞跃。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革命。它的胜利果实虽然被篡夺了,但是,闸门从此打开,道路因而开辟,此后,中国人民的斗争就一浪高过一浪,汹涌澎湃,再也无法阻遏。

本书是著者研究辛亥革命的专题文集,大致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辛亥革命时期以新型知识精英为主体的爱国运动;

辛亥革命的领导力量;

革命党人的内部矛盾;

革命党人的财政困难和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英、日关系与南北和局;(www.xing528.com)

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思潮:社会主义、民生主义、无政府主义国粹主义、欧化主义;

辛亥革命时期的文学

从辛亥革命向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过渡,等等。

关于著者对上述问题的看法,各文俱在,兹不赘述。

研究中国近代史,首先要充分掌握资料。但是,近代的历史资料,不仅数量大、收藏分散、未经整理,甚至未经刊行。要将它们一一收集起来,是件很困难、很吃力的事。多年来,著者始终将掌握资料放在研究工作的首位,而尤其致力于手稿、档案和稀见、少见书刊的访求,海内、海外,只要有迹可寻的,都要尽量设法找到,逐一研读。我在大学时的一位老师,能从人们常见资料中发现人们常常看不出来的问题,他将有关文章,统名为“读人所常见书札记”。我没有老师那样的智慧和眼力,只能下笨功夫,致力于“读人所难见书”。我的原则是,没有新材料决不动笔,因此,读者或许可以发现,本书各文,大都有一点儿不易见到的资料。

研究中国近代史,还必须从史实出发,而不能从原则出发。人们的社会地位、政治背景、利益需求以及知识结构、价值观念多有不同,他们从中国近代史中抽象出来的原则也因此多有差异。这些原则,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片面的,有些是错误的。科学的态度是用史实检验一切既往的原则、分析和判断。合者存,不合者废,片面者加以补充或修订。多年来,人们喜欢将某些现成结论简单地搬进历史著作,而不作任何分析和论证。其实,有些在我们今天看来是天经地义、无须证明的观点,后人却可能会瞪大眼睛,询问一句:“为什么?”本书各文,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它们是否都正确,不敢自信,但有一点可以向读者保证:著者是力图从史实出发的。

著名学者章开沅教授说过,研究辛亥革命要“上下延伸,横向会通”。我很赞赏这一意见。本书在纵向上,以有关戊戌政变的文章始,以孙中山的护法斗争终,目的是将辛亥革命放在较长的时间段落内加以考察;在横向上,包括政治史、思想史文化史、文学史等几个方面,目的是将辛亥革命放在比较广阔的范围内加以审视[1]

中国古代的哲人庄子慨叹: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我开始踏入辛亥革命研究领域时,还是二十来岁的少壮,如今却已两鬓渐苍,步入“二毛”之年了。虽自觉童心尚在,而老境已至。回首前尘,所做的事实在太少、太少。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生命不息,自当耕耘不止。

著者

2001年5月

【注释】

[1]此处所说为本书初版的体例。此次再版,经作者同意,由编者对体例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动。——编者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