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等教育大众化选择及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简介

高等教育大众化选择及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简介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特罗教授提出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突出贡献就在于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的毛入学率进行了量的区分和质的区分。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不仅标志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张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提升,也在教学方式、师生关系等方面体现出变化。而为了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一步走向深化,全面提升我国人口的基本素质,我国政府在《纲要》中进一步指出,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要进一步提高,到2020年,毛入学率达到40%。

高等教育大众化选择及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简介

所谓高等教育大众化(the massific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是对有关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的一种描述,是精英阶段后高等教育在规模、速度等方面发生的巨变及其引起的高等教育观念、目标、内容、结构、学术标准、功能、办学形式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的相应变化。[26]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又是一个发展的概念。[27]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是关于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理论,其产生与教育民主化思潮有紧密联系。具体而言,我国学界一般较为认可的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是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高等教育研究中心著名的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Martin Trow)教授在其撰写的《美国高等教育民主化》一文中,首次以“大众高等教育”这一概念形式提出来的。[28]随后,特罗教授分别又在1970年和1973年提出了“普及高等教育”概念和“高等教育大众化三阶段论”,至此,其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正式形成。

特罗教授提出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突出贡献就在于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的毛入学率进行了量的区分和质的区分。所谓量的区分,就是以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作为指标,对其高等教育的发展阶段进行划分。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指高等教育在学人数与18~22岁年龄段适龄人口数的比重。一般而言,根据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高等教育的发展阶段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以下时,是高等教育的精英教育阶段;当毛入学率在15%~50%之间时,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而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以上时,就进入了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所谓质的区分,是指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只能作为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的参考指标之一,高等教育的发展除了在量的方面有所表现之外,也体现出一些质量方面的区别,如高等教育观、高等教育的功能、课程、教学形式与师生关系、学生的经历等。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不仅标志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张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提升,也在教学方式、师生关系等方面体现出变化。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机构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大众化阶段在质和量的方面的变化必然会对高校教师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能力及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www.xing528.com)

我国1998年启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标志着我国开始正式实施高等教育扩招政策。据教育部《199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10.5%。《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报道,2014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37.5%。普通高等本专科招生规模也从1999年的275.45万人,增加到2014年的721.40万人;生师比从13.4∶1增加到17.68∶1;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从42.57万人,增加到153.45万人。[29]由以上数据可以得知,在我国实行高等教育扩招政策以来的十五年时间里,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比重;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扩大了近两倍;高校专任教师规模增加了近三倍;生师比也进一步攀升。而为了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一步走向深化,全面提升我国人口的基本素质,我国政府在《纲要》中进一步指出,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要进一步提高,到2020年,毛入学率达到40%。

由此可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不断提升,进入高等教育机构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规模开始不断增加,高等教育机构学生总规模在2014年已达到了3 559万人。[30]而我国政府计划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这就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学生总规模在未来几年会保持较为稳定的增加态势。这在客观上对高校教师的规模及教师队伍的总体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自我国高等教育机构开始实行扩招政策以来,由于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步伐较快,使得我国逐渐出现了高等教育培养质量下降、高校教师素质参差不齐、高校偏重教师科研水平等问题,高校教师的发展问题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向纵深发展的瓶颈。[31]以上问题的凸显促使我国政府开始加强对高校教师教学发展问题的关注力度。在进一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走向纵深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政府认识到以上愿景能否实现与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相关,尤其是与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及教学发展问题关系密切。相比较而言,其他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自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就对高校教师的教学发展问题给予了关注,并建立了专门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以满足各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的挑战。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任务在于为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等能力的提升和发展提供专业支持,其中,尤其以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为核心。基于此,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通过建设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提升教师个体及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能力、实现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是促使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走向深化,为高等教育普及化做好准备的必然前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