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北边疆基本走向|中国地方史纲

东北边疆基本走向|中国地方史纲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东北的东南部,隋及唐前期是高丽等各族居住区,8世纪前后这里主要是渤海等各族的居住区。东北的东部及东北部,主要是靺鞨人的居住地。东北的西北部,是室韦人的居住地区。综上所述,隋唐全盛时期东北地区疆域的基本走向为东南起朝鲜半岛的大同江、龙兴江,东至日本海、鄂霍茨克海,北部沿外兴安岭,西北进入蒙古高原。

东北边疆基本走向|中国地方史纲

东北的东南部,隋及唐前期是高丽等各族居住区,8世纪前后这里主要是渤海等各族的居住区。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唐朝灭亡高丽政权,于其地设置安东都护府,东南包括朝鲜半岛的北部地区,其辖界达到今朝鲜平壤以南地区,其后逐渐撤到辽河流域。武则天圣历元年(698)靺鞨人在第二松花江流域建立了渤海政权(初名震国),唐玄宗初年(713)于渤海政权之地设置忽汗州都督府,随着渤海国的发展壮大,其辖区达到朝鲜半岛的大同江与龙兴江一带地区,[319]这也意味着忽汗州都督府的东南疆界达到大同江和龙兴江。忽汗州都督府的设置一直延续到唐朝灭亡。

在安东都护府和忽汗州都督府的东南与新罗国接壤,在盛唐时期,曾在新罗国地区设置鸡林都督府,在唐朝衰落之后,新罗国逐渐脱离唐朝统治,成为一个独立的古代国家。

东北的东部及东北部,主要是靺鞨人的居住地。自北魏到唐朝前期,东部沿日本海直到黑龙江下游地区分布着众多的靺鞨部落,并逐渐形成了7个大的部落集团:白山部,居于今长白山东西地区,其东可达日本海;粟末部,居于粟末水,今第二松花江流域一带;伯咄部,居粟末部北;拂涅部,居伯咄部东;安车骨部,居伯咄部东北,今乌苏里江下游左右,东至海;号室部,居今乌苏里江上游左右、东至沿海一带;黑水部,居今黑龙江中下游至入海口处。

唐朝时期,靺鞨诸部形成南北两大集团,南部为粟末靺鞨,北部为黑水靺鞨。698年以粟末靺鞨为主建立了渤海政权。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黑水靺鞨遣使朝贡,太宗以其地为黑水州,这是中原王朝在黑龙江流域设置羁縻州之始。唐玄宗开元十年(722)黑水靺鞨酋长倪属利稽入唐朝贡,请求归属,玄宗于其地设置勃利州,以倪属利稽为刺史,勃利州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唐朝在黑水靺鞨集团地区建立起有效的羁縻统治。开元十三年(725),因安东都护薛泰的建议,在黑水靺鞨内部设置黑水军。十四年(726),又在黑水靺鞨中最大部落的所在地设置黑水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其他诸部酋长授以刺史名号,隶属都督府统辖。中央政府“置长史,就其部落监领之”。[320]十六年(728),唐玄宗赐黑水都督姓李氏,名献成,授云麾将军兼黑水经略使。在行政隶属关系上,隶属幽州都督。(www.xing528.com)

东北的西北部,是室韦人的居住地区。隋朝室韦分为五个部落群,即南室韦、北室韦、钵室韦、深末怛室韦、大室韦。分布在东北的西北部地区,南起洮儿河、嫩江下游,北至外兴安岭,东到松嫩平原与靺鞨相接,西至石勒喀河流域与突厥为邻。[321]唐代室韦以嫩江流域为中心,分布地区与隋代大致相同,“分部凡二十余”。[322]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室韦遣使贺正,授将军,放还蕃”。二十年(732)“室韦大首领薛勃海恍来朝,授郎将,赐帛五十匹,放还蕃”。唐德宗贞元年间,唐朝在室韦地区已设置室韦都督府,贞元八年(792),室韦都督和解热素来朝。九年(793)室韦大都督阿朱等十三人来朝贡,文宗开成四年(839)室韦大都督秩虫等来朝贡。[323]室韦都督府初受平卢节度使管辖,肃宗上元二年(761)以后由幽州节度使管辖。

综上所述,隋唐全盛时期东北地区疆域的基本走向为东南起朝鲜半岛的大同江、龙兴江,东至日本海、鄂霍茨克海,北部沿外兴安岭,西北进入蒙古高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