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多尺度理论评价及研究成果

多尺度理论评价及研究成果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多尺度思想的框架下,多尺度方法呈现出多样性。实际上,目前的研究并不能给出对一般多尺度力学问题的普适方法。对于不同的问题,研究者所建立的多尺度理论体系往往有着巨大的差别,所依赖的分析工具也各不相同。在宏观构件和结构尺度上,混凝土可以看作连续体,采用连续损伤力学进行描述。后来为了研究复合材料的损伤和破坏,研究者又将均匀化方法推广到了损伤理论中,提出了多尺度损伤理论。

多尺度理论评价及研究成果

在长期的研究中人们发现,一些科学和工程问题具有复杂的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尺度上会显现出迥异的形态,对其进行描述的物理规律也截然不同。比如固体问题,在宏观尺度上可以看作连续体,采用连续介质力学进行描述,而在微观尺度上就需要考虑其晶体结构,采用分子动力学进行模拟。再比如湍流问题,不同尺度的涡连续变化,具有从耗散尺度到积分尺度的连续谱,其常用的大涡模拟方法中,需采用计算模拟大尺度涡而解析模拟小尺度涡。如果尺度之间的耦合可以忽略,单个尺度上的物理过程完全可以由经典力学量子力学描述,剩下的就是类似于解方程那样的认识过程;而大多数多尺度问题涉及统计力学中非平衡态的非线性演化过程,不同的尺度之间存在强耦合或敏感耦合,不能简单地在一个尺度上直接处理,而必须将不同尺度耦合求解(何国威、白以龙[56])。另一方面,在理论和实践领域长期未得到解决的一些经典问题,恰恰具有上述多尺度耦合特性。

在多尺度思想的框架下,多尺度方法呈现出多样性。实际上,目前的研究并不能给出对一般多尺度力学问题的普适方法。对于不同的问题,研究者所建立的多尺度理论体系往往有着巨大的差别,所依赖的分析工具也各不相同。所以选取适当的多尺度方法体系,是进行多尺度科学研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对于混凝土结构的损伤和破坏问题,其涉及的尺度如图1-1所示。其中宏观构件和结构的尺度是必须仔细考虑的,我们研究的目的就是模拟和预测混凝土结构的性能,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性。在宏观构件和结构尺度上,混凝土可以看作连续体,采用连续损伤力学进行描述。与宏观尺度联系最紧密的就是混凝土材料尺度,在这个尺度上,混凝土是一种颗粒复合材料,基体为水泥砂浆,增强颗粒为粗骨料。在外力作用下,混凝土内部会产生微裂缝,微裂缝的扩展和汇集是混凝土损伤的根本原因。混凝土材料尺度的分析主要依赖于复合材料断裂力学和数值模拟,其中准确模拟微裂缝的产生和扩展是这个尺度上分析的关键。对于材料破坏和损伤的分析显然需要考虑非线性,理论上讲非线性体系的两尺度耦合应该考虑为强相互作用,采用并行(concurrent)多尺度方法进行分析。然而实际分析中我们发现:一方面并行多尺度方法需要耗费大量的计算量,在现阶段还不具备实用性;另一方面,考虑弱尺度间相互作用的串行(hierarchy)多尺度方法不仅计算简便,同时在一个相当宽的范围内也可以给出令人满意的结果。所以本书在多尺度耦合分析中采用了后一类方法。(www.xing528.com)

在固体复合材料的研究中,最常用的串行多尺度方法就是均匀化理论(homogenization theory)。后来为了研究复合材料的损伤和破坏,研究者又将均匀化方法推广到了损伤理论中,提出了多尺度损伤理论。下面对这两部分内容进行简要的回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