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红色故事育人的原理与实践

高校红色故事育人的原理与实践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的原则,红色故事育人尤其如此。而对于红色故事育人来讲,坚持显性和隐性相结合,就要以隐性教育为主导,显性教育为辅助,这是由红色故事育人的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

高校红色故事育人的原理与实践

互联网时代,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的原则,红色故事育人尤其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重要论断,这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原则。显性教育是指充分利用各种公开的手段、公共场所,有领导、有组织、有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其主要形式有:课堂教育、专题理论讲座、政治形势报告会、大众教育传媒等。[15]隐性教育是20 世纪90 年代左右,学界逐步从国内隐性教育资源探索和国外隐性教育方法引介两方面开展了研究,并提出的一种概念,指代寓于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之外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展的、不为受教育者焦点关注(甚或不为受教育者明确感知)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类型。[16]显性教育一直是我国高等院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以正面宣传为主,以塑造和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和道德素质为根本目的,使大学生在其影响下,让自己的情感、意志和行为按照国家的要求走向规范。但实际上,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也包含了许多隐性教育的方式,只是没有区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概念。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必须同时包含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既没有绝对的显性教育,也没有绝对的隐性教育,两者不可相互否定,只是要看哪一种方式占据主导地位,哪一种方式作为辅助存在。纵观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史来看,目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是以显性教育为主,坚持旗帜鲜明的教育底色。而对于红色故事育人来讲,坚持显性和隐性相结合,就要以隐性教育为主导,显性教育为辅助,这是由红色故事育人的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第一,红色故事的外显形态是红色故事的内容,而其故事背后却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这些又属于“隐性”的内容,需要教育者通过启发和引导,将以情移情的隐性教育方式和以情述情的显性教育方式充分结合,才能使大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第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红色故事育人的主要应用场景是大学生日常教育,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场域中既有活动育人、组织育人等隐性教育方式,也有课程教育、主题教育等显性教育方式,所以应坚持显性和隐性相结合。第三,传统的红色故事育人教育方法是办讲座、听报告等显性教育方式,而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本身就对政治性强、历史久远的红色故事缺乏兴趣,如果太多采用强制性和灌输性的显性教育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而必要的以课程教育等显性教育方式也是必不可少,因此红色故事育人必须坚持显性与隐性的结合,并且以隐性教育的方式为主导。在红色故事育人中,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不仅充分发挥了显性教育的重要作用,而且有效规避了显性教育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缺点,突破了显性教育的局限性,同时还发挥出隐性教育不容小觑的关键性作用,两者相结合所产生的合力能更进一步促进大学生进行内化与外化的转换、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使他们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水平得到提高,从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