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红色故事育人的理论与实践效果

高校红色故事育人的理论与实践效果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红色故事是潜在的教育教学资源,只有经过转化才能成为教育教学成果,也只有经过教育教学环节的应用才能在学生身上发挥教育的作用。延安故事还只是红色故事中很小的一部分。因此,我们要进行红色故事育人,就必须要通过资源转化将同一地域反映同一主题的故事整合起来,才能体现教育的针对性。

高校红色故事育人的理论与实践效果

红色故事是潜在的教育教学资源,只有经过转化才能成为教育教学成果,也只有经过教育教学环节的应用才能在学生身上发挥教育的作用。红色故事为什么要进行转化?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红色故事的内容具有隐含性特征,需要转化成丰富性的故事。红色故事隐含于历史事件、人物传记、民间传说、群众口述、展示展览中,需要通过挖掘,才能显现出其完整的内容。红色故事不是完整地存在于一本文献、一种资料当中,而是离散地分布在各种文献资料或载体当中。其部分内容在历史著作和文献资料中能够找到,但有的资料可能还需要通过实地走访去调研才能获取。比如关于习仲勋的故事,不仅《习仲勋传》中有描写,其他著作和文献中也有描写,有的内容从文献资料中能够找到,但有的可能还需要从电视剧纪录片、档案馆、纪念馆资料中获取信息,甚至有的资料可能还需要通过实地走访群众从口述资料中获取故事的细节。同时,不是所有的红色故事都是被完整挖掘了的,目前所出版的红色故事书籍只是一些耳熟能详的故事,还有大量的感人情节和新的故事需要进行深入挖掘。且书籍中现有的红色故事从内容上讲情节还不够丰富,还需要进一步的挖掘。所以,红色故事的隐含性特征决定了必须要通过进一步的挖掘才能实现资源的转化,同一个红色故事,只有将隐含在不同载体当中的分散的内容整合在一起,才能完整地呈现出一个故事,否则,故事的内容是碎片化的,不能起到育人的作用。

第二,红色故事的分布具有零散性特征,需要转化成集聚性的故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所遗留下来的革命遗迹几乎遍布全国;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也留存下来大量的历史遗迹,这些历史遗存中承载着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但这些故事的分布却是零散的。以延安故事为例,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奋斗历程形成了许多感人的故事。这些故事离散地分布在各种载体之中,且多种多样,浩瀚复杂。延安有革命旧址445 处,每一处革命旧址,每一个纪念馆,甚至每一个文物都反映着不同时期不同内容不同主题的故事。从故事的发源地来讲,有的是在市区各个地方,有的是在县区,甚至有的在某个山沟;从故事的主体来讲,有的反映的是历史事件的故事,有的是历史人物故事;从故事的篇幅来讲,有的是长篇著作,有的是只言片语;从内容的主旨来讲,有的讲艰苦奋斗,有的讲理想信念,有的讲干群、军民关系等等。延安的故事都如此零散地分布,更何况红色故事?延安故事还只是红色故事中很小的一部分。因此,我们要进行红色故事育人,就必须要通过资源转化将同一地域反映同一主题的故事整合起来,才能体现教育的针对性。

第三,红色故事的时间具有久远性特征,需要转化成现代感的故事。红色故事虽然包括改革开放时期产生的故事,但是其主体仍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所形成的故事,这一时期的故事与现在最短的时间也相隔半个世纪,与今天的生活环境完全不同,也是当代大学生无法体会和感受的年代。红色故事的这种久远性,导致其与当今的社会实际存在着距离,今天的在校大学生大都是90 后、00 后,他们相当一部分人对党的历史不甚了解,因感受不到革命战争年代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环境,也就对那几代人的所思所想和价值观难以理解,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红色故事不感兴趣,这也正是有些人提出“红色文化无用论,红色精神过时论”等错误观点的原因。要让当代大学生认为红色故事有价值,对红色故事感兴趣,就需要对红色故事进行内容改编,只有通过有效的改编,与社会现实问题相结合,以更富时代感的话语方式,将红色故事以一种现代的姿态展现在大众面前,才能缩短由于时间的距离产生的陌生感,才能让当代大学生感受到这种红色故事所倡导的价值理念并没有过时,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发展依然具有促进和启示的作用。(www.xing528.com)

第四,红色故事的姿态具有神圣化特征,需要转化成大众化的故事。红色故事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产生的具有正能量的奋斗故事,崇高性是红色故事的本质特征。歌颂和赞扬红色故事中的优质内涵是红色故事育人的本质要求,但是如果过分地拔高红色故事的崇高性色彩,使其神圣化,就会脱离生活实际,失去真实性,最终受到人们的厌弃。当前,许多红色故事宣传和宣讲活动,常常以红色榜样的完人形象出现在大众面前,这种完美化、神圣化的个人宣传往往让人感觉难以企及,长此以往,就会让人产生假大空的印象,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他们看不到类似这样完美的人。当代大学生思想独立,价值多元,有的还具有反权威叛逆的心理,对于神圣化的红色故事更是不能信服。因此,用红色故事教育学生,就需要通过研究和挖掘,使它的高姿态、神圣化逐渐降低,使它的内容更加真实、接地气,以更加鲜活、清新、通俗易懂的内容呈现给学生,这样才能起到教育的效果。

第五,红色故事的形式具有多样化特征,需要转化成有价值的故事。红色故事浩瀚复杂,不仅数量多,且内容多样。不是所有的红色故事都是具有教育价值的,比如,一些发生在革命战争年代的闲闻轶事,表面上听起来很有趣,但其实毫无教育意义。再比如,有的红色故事只是简单介绍人物履历或历史过程,并没有具有启发意义的感人情节,也没有教育的价值。因此,利用红色故事教育大学生,就必须有一个对红色故事进行筛选的过程,通过对故事的甄选把有价值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挑选和整理出来,才能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进行应用。同时,面对多种多样的红色故事,还要结合学生的思想需求进行甄选,要立足于学生的思想特点,针对当代大学生某个方面的思想问题,选择适宜的有教育价值的红色故事进行教育。

第六,红色故事的形态具有静态性特征,需要转化成直观的教育成果。红色故事作为一种历史存在,其内在形态是静止的,外在给人的感觉是单一的,平面化的,不具有全方位的、立体的教育教学效果,再加上红色故事教育宣传的雷同化,导致这种平面化的感官更加强烈,甚至出现“审红”的疲劳,大大降低红色故事育人的效果。一般教育学认为,教育对象接受的外界刺激越强烈,所做出的反映就会相对偏高,形成的印象也会较深,产生的效果也会更佳。所以红色故事存在形式的单一化、平面化,导致了其要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就必须通过一定的转化,将其静态的内容转化成动态的教育教学成果,将平面的文本故事变成立体的教学课程或教育产品。比如:我们不仅可以将红色故事开发成课程,还可以进一步打造成红色话剧、舞台剧、微课、网络作品等不同形式的教育产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