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红色故事育人的实践路径

高校红色故事育人的实践路径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将红色故事融入“青马工程”培训,丰富培训的形式和内容2007 年5 月15 日,团中央在北京启动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简称“青马工程”。红色故事是高校团委开展“青马工程”培训的重要教学资源之一,对于优化课程设置,提升教育效果,丰富教育教学形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如上饶师范学院将“方志敏故事”融入青马培训课程,依托“青马工程”,聚焦红色经典故事,积极开展特色教学,鼓励学生积极争当方志敏传人。

高校红色故事育人的实践路径

(一)将红色故事融入“青马工程”培训,丰富培训的形式和内容

2007 年5 月15 日,团中央在北京启动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简称“青马工程”。“青马工程”旨在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等行之有效的方式,提高大学生骨干、团干部、青年知识分子等青年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使他们进一步坚定跟党走的信念,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根据相关要求,各高校校级团委每年要对该校主要学生骨干进行不少于200 人次的轮训,院系团工委对班级主要学生骨干进行轮训,培训内容包括不少于一周的集中理论学习和不少于两周的基层实践锻炼。目前各高校实施青马工程培训的途径主要是举办专题讲座和赴学校周边革命纪念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等多种形式,但存在的问题:一是青马工程培训的课程与学生的思想需求并不完全适应。许多高校邀请校内外专家讲授专题理论课,但有的教授讲授的课程因学术性太强,学生并不完全喜欢;二是青马工程的课程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目前各高校青马工程培训的课程设置随机性较大,未形成系统化、体系化的课程体系;三是青马工程的教育与教学相脱节,理论讲授和现场参观内容关联度不强,未能将讲述和体验相结合深化学生认识。红色故事是高校团委开展“青马工程”培训的重要教学资源之一,对于优化课程设置,提升教育效果,丰富教育教学形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具体的实施路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青马工程”培训课上宣讲党史故事。利用红色故事对团学干部进行教育教学,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感染力;从故事入手进行教学,使青年大学生能够通过浅显易懂的故事了解抽象的理论,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通过讲好红色故事揭示红色精神,更能让大学生切身感受到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的独特魅力,从而自觉地认同红色文化的价值理念。如延安大学辅导员所宣讲的《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故事》先后受邀走进陕西30 余所高校的青马工程培训课堂进行宣讲。二是利用地方红色故事资源开展现场教学。各高校可充分挖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中的红色故事资源,组织团学骨干前往故事资源所在地进行现场教学。现场教育具有课堂教学所没有的教学情境,在青马工程培训中能取得不一样的教学效果,同时现场教学无须讲授高深的理论,辅导员和团学干部一般都可胜任,有利于建设一支“青马课程”的专门师资。如上饶师范学院将“方志敏故事”融入青马培训课程,依托“青马工程”,聚焦红色经典故事,积极开展特色教学,鼓励学生积极争当方志敏传人。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现场体验活动。在青马培训的过程中,只有将现场教学和现场体验活动结合起来,才能提升教育教学效果。如吉林大学组织青马班学员开展“重走抗联路,红色实践行”的活动。学员们在集体宣誓、带队老师在杨靖宇将军纪念园开展了“抗联精神永世长存”的现场教学,聆听了党校专家的专题讲座。第二天,学员们踏着零下20摄氏度的冰雪,唱着《东北抗联一路军军歌》,重走抗联路,并参观了抗联文化园、河里会议纪念碑、白家堡惨案纪念地,又在杨靖宇将军牺牲的常青树旁回顾了将军吞棉饮雪的英雄事迹。通过现场教学和体验活动的结合,让学生深刻体悟百姓誓死不出卖抗联军的鱼水深情,以及抗联战士为了民族尊严为国捐躯的不怕牺牲精神。

高校要充分利用红色故事资源对高校团学干部进行教育、教学和培育培养,使其通过对红色故事的学习,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在广大青年学子中发挥榜样作用,营造良好的红色文化学习氛围。青年团学干部也应该自觉做好红色故事、革命精神的传承人,率先垂范,让更多的青年大学生积极参与到红色故事的学习与实践中来。

(二)将红色故事融入主题团日活动,增强团员的主体意识

2019 年共青团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明确提出团支部的基本任务包括:“对团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健全团的组织生活,定期开展主题团日。”[8]主题团日活动是高校团组织开展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基层团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能够有效增加基层团支部的吸引力、战斗力和凝聚力。当前高校团员青年人数占据了学生总数的95%以上,一个班除几个同学为群众外,大多数同学都是团员,因具有团员身份的同学太多,所以许多同学的团员主体意识在不断弱化,认为自己和普通群众没有什么区别,其实团员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后备军,是广大青年群体的先进分子,具有先进性。因此,高校应增强广大青年团员的先锋模范意识,做好团员意识教育的相关工作。然而,当前高校主题团日活动的开展却存在着思想引领不到位,团日活动形式化、单一化等现象。面对这种情况,高校共青团委应充分利用主题团日活动的政治思想教育功能,引导学生牢固树立“自己是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的团员意识。红色故事蕴含了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内容,具有超时空的说服力、震撼力,能够对团员青年起到规范、引领、激励、凝聚的作用;红色故事形象生动、内容丰富、感染力与号召力强,是高校开展主题团日教育活动绝佳素材。因此,运用红色故事开展团日活动,可以帮助团员青年牢固树立理想信念,增强团员的主体意识。

将红色故事融入主题团日活动,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抓好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主题团日活动。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团员教育具有特殊的教育情境和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校团委要充分利用这一规律,提升主题团日活动的“时、度、效”。如在雷锋纪念日、“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九一八”纪念日、抗战胜利纪念日、国家公祭日、“十一”国庆节等重要节日挖掘相关红色故事对学生进行相关主题的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重大节日和各类纪念日基本上每隔一两周就有一次,抓住这些重要时间节点就能实现主题团日活动的全覆盖。在活动中,首先要根据不同节日的主题选择有针对性的红色故事开展特色性活动。其次要善于发挥二级学院的能动性、积极性,鼓励更多的班级团支部参与到主题教育的活动中来,夯实教育成效。再次要将红色故事和时政热点、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启发学生通过纪念联系现实,以历史思考未来,以纪念活动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奋斗精神和家国情怀。

二是以红色故事育人强化主题团日活动的教育环节。目前,部分高校的基层团组织在开展主题团日活动时过多注重的是活动的组织实施或安全管理方面,而对团日活动的主题教育环节准备不足。比如,有的团组织开展主题团日活动,辅导员或团干部没有以此为契机对学生进行深入的教育,导致团日活动走马观花,踏迹留痕,应该将活动组织等事务性工作交给学生去做,而自己要充分挖掘红色故事,精心准备故事课程或讲稿对学生进行主题教育,这才是辅导员和团干部应该做的事。辅导员和团干部虽讲不了高深的理论,但是向学生讲述红色故事一样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主题团日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教育引导学生,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缺乏教育环节就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辅导员和团干部要提高教育意识,充分利用红色故事开展团日活动的主题教育。

三是以红色故事育人丰富主题团日活动形式。高校基层团组织在组织团日活动之前可以引导学生事先阅读相关红色故事、党史人物传记,活动开展时以红色故事作为现场教学案例,活动结束时开展现场讨论和趣味性活动,通过前期研学、现场参观、现场教学、课后讨论、趣味活动等多个环节深化活动主题,丰富活动形式,让大学生深刻了解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成就和先进人物事迹,在耳濡目染中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家国情怀。

(三)将红色故事融入校园文化活动,提升活动的思想性和主导性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潜移默化形成的精神环境和文化形态,是该校师生普遍认同并坚持遵循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的综合反映,是学校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人文精神的综合体现。[9]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载体,校园文化活动不仅展现着一所高校的历史传统、精神面貌和办学理念,同时也是高校立德树人,加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红色故事作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所创造先进文化载体,将它融入校园文化活动当中,不仅能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而且对于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想性和主导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将红色故事融入校园文化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第一,将红色故事融入红色社团建设。红色社团是高校红色理论社团的简称,它是高校团委在党的领导下指导学生自发组织起来学习、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共历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生社团总称。当前,全国高校建立了众多红色社团,纷纷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行动来传递、传播红色正能量。目前红色社团开展的活动多为研究经典著作、举办学术研讨会以及组织开展红色主题社会调研等活动,将挖掘、宣讲、呈现红色故事作为红色社团建设的一个方向,既有助于红色社团的理论学习,又丰富了红色社团建设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如临沂大学组建的“沂蒙红色文化宣讲团”,社团不仅编撰了红色教材、研究红色课题,研发红色文化产品,而且还结合红色故事中的“红军过草地”“火线救伤员”“冲上孟良崮”和“四渡赤水”等开发了21 个红色运动项目和2 个新兴体育推广项目,让大学生在体验活动中学习红色故事,体会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

第二,将红色故事融入各类校园文艺活动。2016 年,教育部党组《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教育工作和青年成长成才重要指示精神开展“五四”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中指出,要通过编排创作、组织观看以爱国将领、革命英雄、科学先驱、道德模范、敬业典型、公益标兵等为原型的优秀歌舞剧、音乐剧话剧等形式,进一步提升青年师生的审美情操和人文素养。高校团委可以通过挖掘红色故事,以故事育人的方式重塑红色经典,打造一批以爱国将领、革命英雄、科学先驱、道德模范、敬业典型、志愿服务兵为原型的歌舞剧、话剧和情景剧,在校内外进行巡演。如:井冈山大学联合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同济大学联合创作的舞蹈史诗《井冈山》,用艺术的手法真实地再现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时期的红色故事,并使之成为学生思想教育的必修课。该节目走出校园,走近城市,先后到北京、上海、厦门举办了多场公演,观众超过了220 万人次,产生强烈的育人反响。这么多年以来,高校其实一直在探索用艺术的形式来讲述红色故事,除了井冈山大学的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清华大学的“红色文艺作品展”、华南理工大学的音乐史诗舞蹈《最后的电波》、同济大学的红色歌剧江姐》、嘉兴大学的红色话剧《初心》等等,都是各高校围绕红色故事融入校园文化活动的典范之作。

第三,以红色故事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想性和主导性。因受网络中泛娱乐主义思潮的影响,部分高校团组织为了提升活动的吸引力,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娱乐化需求,在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中,片面注重娱乐性,忽视活动的思想性和高雅性,推出一些离奇搞怪的节目,甚至出现庸俗、媚俗、低俗的校园文化活动作品,严重偏离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本质。同时,许多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性在不断弱化,热衷开展文体类,竞赛类活动,而对政治类、文化思想类活动开展较少,导致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想性不强。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三性”问题很大程度上就表现在校园文化活动的“三性”弱化问题上。红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主导性文化,虽不能代替全部的校园文化,但一定要占据校园文化的主导地位,打造红色特质的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任务。因此,高校共青团要大力挖掘红色故事,以红色故事育人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想性和主导性。将红色故事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并不是生搬硬套或硬性嫁接,而是结合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律,巧妙地将二者相结合,并且要建立长效机制,以令其保持生机和活力。要通过建立完备有效的制度体系,健全高效的组织运行架构,将红色故事所蕴含的精神价值落细、落小、落实,更好地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精神生活。(www.xing528.com)

(四)将红色故事融入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实践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体系的重要一环。将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我们党一贯的教育方针和教育传统。对于共青团工作来讲,社会实践主要指的是每年假期由学校组织或自发组织的校外见习、研学、调查、服务活动,其目的是让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深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坚定“四个自信”,形成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1983 年10 月,团中央、全国学联发出《关于纪念“一二·九”运动四十八周年开展“社会实践周”活动的通知》,这是我们国家在改革开放背景下鼓励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开端。从此之后,高校校团委和基层团工委每年都要组织学生骨干深入农村、工厂、社区等地方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近年来,国家鼓励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由此,在校内或校外进行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也被纳入共青团社会实践工作范畴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社会是个大课堂。青年要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社会实践、社会活动以及校内各类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对拓展学生眼界和能力、充实学生社会体验和丰富学生生活十分有益。”红色故事资源遍布全国各地,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所到之处都有红色故事资源的分布,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参观、走访、调研红色故事,有助于深化社会实践的主题,让大学生更能够深刻地了解到社会面貌各方面变化的历史根源,从而更加坚定对“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认识。同时,红色故事育人本身也离不开社会实践。利用红色故事育人不仅是为了讲述故事、了解故事,最终的目的是让大学生践行红色故事背后的价值理念,需要一个从学习到实践,再从实践到内化的教育过程。因此,高校团委应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践育人的要求,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将挖掘、宣讲红色故事全面融入社会实践活动中,广泛开展“红色研学+社会调研”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既了解了国情,又了解了历史;既增长才干,又增强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红色故事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可以参照以下几种模式进行:

一是将革命纪念地参观学习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必选内容。革命纪念地承载着地方革命史,是地方红色故事的发源地和承载体。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每到一处都应该首先了解当地的革命史。大学生通过走访革命旧址、遗址,了解革命故事就会真切感受到新生活、新面貌、新变化的来之不易,从而建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改变中国、改造社会的远大理想。同时,参观革命旧址、遗迹,了解红色故事也是对大学生的一次心灵洗礼和革命教育,使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更有教育意义,达到既进行实践又接受教育的目的。习近平总书记每次国内考察,都要瞻仰当地的革命旧址、革命遗迹,正如他说:“每到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都是一种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礼”“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10]因此,高校共青团应通过制度规定等措施将革命纪念地的参观学习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必选内容,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激发家国情怀,培育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当前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政策宣讲、社会调查、科技服务、支农支教等形式,活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将革命旧址参观学习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可以丰富和优化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让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变得丰富而充实,更使他们在红色体验的过程中增添乐趣,达到能力锻炼和精神生活的双提升。将革命旧址参观学习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还可以让大学生在了解国情的同时了解历史,从而自觉地思考“我们是怎么走过来的”“现在的情况是什么”“我们将来怎么办”等重大命题,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

二是开展红色研学类社会实践专题活动。目前,高校团委组织的以红色研学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较多,但部分高校的组织者将红色研学变成了“红色旅游”,活动开展得不够深入,部分学生也将学校花大量资金设立的红色研学社会实践项目当成是学校给自己假期放松的机会,未认真参观学习。以挖掘故事资料、调研红色故事、重构革命历史为主题开展红色研学活动,有助于红色研学社会实践落实落细,也能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得到认识的升华。如,井冈山大学从2007 年开始组织在校大学生深入井冈山以及其周边红色旧址和遗址,开展以“红色传说采风”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经过师生搜集、整理、创作红色故事近千篇并编辑成红色故事书籍陆续出版。该活动由校团委与井冈山研究中心共同策划,每支社会实践队由5—6 名同学组成,深入各地开展红色故事调研采风活动,返校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每支队伍完成5—6 篇红色故事的撰写。这种以搜集红色故事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是既要搜集资料,又要寻访故事,还要重构历史,活动内容充实而丰富。因为是带着任务的研学活动,倒逼着学生必须认真对待,避免了活动的形式化、表面化倾向。同时,学生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中既得到了实践能力锻炼,又深刻地了解了党的历史和文化精神,达到了实践育人的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红色研学社会实践专题活动最好与“挑战杯”大赛和思政育人项目结合起来,也可以和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老师的科研项目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成果既可以作为大学生课外学术活动作品参加“挑战杯”大赛,也可以转化成思政教育成果用于教育教学,还可以作为专业老师科研项目的第一手资料,同时可以依此在经费支持和成果指导方面寻求更多帮助。

三是将红色故事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由教育部组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承办的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比赛的同时开启了“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社会实践活动。2017 年8 月15 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参加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回信,信中写道:“得知全国150 万大学生参加本届大赛,其中上百支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参加了走进延安、服务革命老区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帮助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既取得了积极成效,又受到了思想洗礼,我感到十分高兴。”从此之后,“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社会实践活动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必选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也更加聚焦科技扶贫、红色文化传承等公益创业项目。红色故事融入青年筑梦之旅有助于发挥创新创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让大学生更加明白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真正意义,搞清楚“为谁创业”“创什么业”“怎样创业”等重大问题。例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中,通过开展“青春之歌”“红色记忆”“筑梦踏实”三个主题,带领青年学生重走长征路、参观纪念馆、走访敬老院,深入延安扶贫县进行深入考察,切身体会老一辈革命家艰辛的创业史。在这种巨大精神力量的鼓舞下,该校组织的17 个参赛项目签约落地,共达成43 项合作协议,至少能帮助200 个贫困户。当西电校友“小满粮仓”的团队创始人向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时,总书记这样回信:“祖国的青年一代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希望你们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锻炼意志品质,在亿万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的伟大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11]由此可见,红色文化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结合会赋予创新创业活动更多的教育意义,将红色故事融入创新创业的实践意义重大。

(五)将红色故事融入志愿服务,提高大学生服务意识

志愿服务是个人或者群体自愿贡献时间、劳动以及精力,不以任何物质报酬为目的,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自己力所能及、切合实际的服务活动。[12]志愿服务具有志愿性、公益性、实践性、无偿性、组织性等特点,具有社会服务和激励教育的功能。本文认为,对于高校来说,志愿服务主要应体现在育人功能的实现上,社会服务功能次之,因为大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和精力毕竟有限,高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主要目的应放在教育人培养人,培育志愿者精神方面,而不是随意将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投放到社会进行无偿服务,当然必要的、有意义的志愿服务活动要积极动员学生去参加,但必须以培育志愿者精神为着力点。据网上有关报道,个别高校打着志愿服务的幌子让学生到企业去实习实训,背后却存在校企间的利益交换,给志愿服务的公信力带来损害;有的高校为了工作上出成绩、出亮点,牺牲学生的学习或课余时间硬性要求学生长期进行交通协管,完全违背志愿服务活动的自愿原则;有的地方政府随意向学校摊派任务,学校便以志愿服务为理由随意再摊派给学生,严重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秩序。上述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源就是没有理清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教育目的,高校志愿服务是以志愿服务活动为实践载体的育人活动,其主旨要义是教育学生弘扬中国共产党志愿精神,培育志愿服务意识和精神,而不是为了服务而服务。正如每年开展的学雷锋活动,为什么有人认为“学雷锋,三月刮过一场空”?正是我们只注重了学雷锋活动的开展,而没有注重雷锋精神的教育。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红色故事与志愿服务的结合具有重大意义。红色故事中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志愿精神,将红色故事融入志愿服务活动有利于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养。红色故事中有着非常丰富的志愿精神教育的素材,大学生在接受这些故事的教育之后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从而更好地进行志愿服务;同时也能端正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动机,使他们更加理性地认识到“我们为什么要服务”“为谁服务”“怎样服务”等问题,真正领悟中国共产党志愿精神的真谛。此外,大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学习红色故事,还能使他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领悟共产主义精神境界,提升个人人格修养,培育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真正实现志愿服务活动的教育目的。

红色故事融入志愿服务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发挥红色故事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的教育作用。比如,高校每年都会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那么高校团委在开展此类活动时不仅要组织好诸如清扫校园、整理图书、社区服务等服务活动以及赴养老院、福利院等爱心活动,更重要的是要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开展志愿精神教育,讲解雷锋故事,要结合学生正在做的事情让学生思考“雷锋精神是什么”“为什么雷锋这么做”“我们应该怎么做”;要通过讲解故事充实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精神生活,提高他们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自觉内化雷锋精神,真正做到自觉自愿,激情澎湃,务求实效地开展志愿服务,这样学生的志愿服务意识和志愿精神才能真正建立起来,成为其一生的自觉行为。因此,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要注重发挥红色故事的教育作用,高校团委开展什么样的志愿服务,就要挖掘什么样的红色故事对大学生进行教育,这样有助于志愿服务活动教育功能的实现。

二是在志愿者培训课堂中讲述红色故事。首先要讲述中国共产党人的志愿精神和先进事迹,如向学生讲解张思德、白求恩、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志愿服务楷模的故事。讲述这些故事不仅能激发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参与热情,提高服务意识,还能使大学生学习到老一辈革命家志愿服务的初心立场、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同时也有利于对大学生的爱国情感进行有效培养。其次要邀请一些革命老干部和长期做公益的爱心人士对志愿者进行教育培训,这种方式让革命老干部和公益事业工作者现身说法,以更加生动、鲜活、贴近实际的革命故事和做公益的故事说服并打动大学生,让学生真正明白志愿服务是一项“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崇高事业,鼓励更多的同学参与志愿服务,弘扬志愿精神。

三是建立志愿服务类红色社团,将红色故事融入社团文化。在党的历史中,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志愿精神的先进人物和事迹,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是我们志愿服务类学生社团开展社团文化建设的宝贵财富和优质教材,我们要在社团文化建设中利用好这些资源,除了学习雷锋、焦裕禄、钱学森等革命先辈的志愿精神外,还要学习杨利伟、钟扬、杜富国、南仁东等时代楷模的志愿精神,不仅学习他们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牺牲精神,还要学习他们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满腔的爱国热情、不畏艰难的拼搏精神和清正廉洁的崇高人格。高校共青团要广泛建立志愿服务类红色社团,可以以革命先辈的名字命名志愿服务社团的名称,以某一位革命先辈的志愿精神作为社团文化建设的方向,以挖掘革命先辈的红色故事进行社团文化建设,这样有利于凝聚社团成员的思想,打造红色特质的志愿服务文化。如延安大学团委建立了“张思德志愿者服务协会”校级社团,各院团工委又结合专业特色先后建立了“白求恩医疗服务队”“星海艺术服务团”“克阿”英语家教服务团等多个志愿服务组织,先后深入社区、农村、工厂开展志愿服务数百次,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