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红色故事育人的理论与实践

高校红色故事育人的理论与实践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任何红色文化资源,不管是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都蕴含着红色故事,红色文化资源中的价值、理念、精神需要通过故事才能传递给人,否则发挥不了其教育的价值。在学校教育中只有讲好红色故事,才能让大学生切身感受到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才能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4]因此,本文专门研究红色故事育人而不是红色文化资源育人。

高校红色故事育人的理论与实践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创立和建设新中国的历史进程中积淀形成的主流思想意识及其物质文化遗产。从资源学的角度讲,红色文化资源既包括物质形态资源,又包括非物质形态资源。物质形态资源表现为遗物、遗址,红色文献、制度文件等,非物质资源表现为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北坡精神等。从文化学的角度讲,文化的结构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因此,红色文化就既有物质形态的红色物质文化,也有非物质形态的工作方法与作风、制度纪律与政策方针、革命精神与革命传统等。而红色故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所形成的以正义、英勇、爱国、献身、激励等红色主题为价值诉求、以红色人物、红色历史事件、红色精神等红色主体为载体、以故事的表达形式为主要表现手法的文化遗存。与红色文化资源的概念比较,红色故事是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类型和重要表现形式,属于精神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是红色文化资源的外显表达形式,是红色文化资源价值、理念、精神的承载体。任何红色文化资源,不管是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都蕴含着红色故事,红色文化资源中的价值、理念、精神需要通过故事才能传递给人,否则发挥不了其教育的价值。韩玲、李正兴认为: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发挥这一功能的关键就在于把这一历史文化资源转为教育或教学资源。其基本途径有二:一是通过红色旅游转化为社会教育资源发挥育人功能,二是通过红色教育转化为学校教学资源发挥育人功能,而讲好“红色故事”是上述两个途径中共同的基础性工作。红色文化的内涵和载体大致包括“人、物、事、魂”四个方面:“人”是在历史上有着一定影响的革命志士和革命先烈;“物”是革命志士或革命先烈所用之物,以及他们生活和战斗过的革命旧址和遗址,也包括他们的纪念场馆;“事”是有着重大影响的革命活动或历史事件;“魂”是革命斗争中培育形成的革命精神。无论是在红色旅游还是在红色教育中,凝结和整合上述四个要素形成的最直接、最直观的形态就是红色故事,红色故事通过人物讲事迹,通过事迹讲历史,透过故事悟精神,透过精神教育人。在学校教育中只有讲好红色故事,才能让大学生切身感受到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才能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4]

因此,本文专门研究红色故事育人而不是红色文化资源育人。这两个概念在内涵和外延上的不同决定了其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教育特质、教育过程、教育规律也有明显的不同。(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