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省志·饮食服务业和旅游业

甘肃省志·饮食服务业和旅游业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全省饮食服务行业非公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全省饮食服务业年营业收入平均增长幅度持续保持在两位数以上,连年高于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进入21世纪,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2006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甘肃省人大常委会颁布《甘肃省旅游管理条例》,全省旅游部门加大宣传推介,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全省旅游业快速发展。

甘肃省志·饮食服务业和旅游业

饮食服务业。1978年,全省饮食服务行业营业额1.28亿元。1980年,住宿餐饮行业网点7638个,从业人员2.64万人。改革开放以来,全省饮食服务行业非公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2007年,市(州)有规模上档次的酒楼酒店、美容美发院、洗染连锁、沐浴中心、相馆影楼大都是民营企业,数量庞大的饮食服务门点都是个体经营,非公经济饮食服务网点数和从业人员均已占到整个行业的90%以上。在改革进程中,全行业经营观念不断转变,管理方式不断创新,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传统的餐饮、照相、美发美容、洗染、沐浴、修理业等行业不仅增加和延伸了大量服务项目,并涌现出家政服务、社区服务等新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全行业整体服务功能大大增强。特别是“十五”以来,餐饮行业成为宣传甘肃的靓丽名片,先后成功举办3届甘肃美食节、2届中国兰州牛肉面大赛和3届全省饭店技能大赛,以及香港“敦煌美食节”,天水美食节,陇南、平凉小吃节等活动。组团参加2届“中国餐饮业博览会”,明德宫、开盛、菜根香等18家餐饮企业被商务部评为国家级酒家酒店,景扬楼、天生园、红川酒厂等企业被商务部认定为首批“中华老字号”企业,编纂出版《陇上名吃》《中国陇菜》《敦煌烹饪》《中华百合宴》《陇菜集萃》等大型饮食画册和烹饪专著。全省饮食服务业年营业收入平均增长幅度持续保持在两位数以上,连年高于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2007年,实现营业收入154亿元,比上年增长18%,并带动了种植业养殖业等相关行业快速发展,有效地拉动了内需,其中住宿餐饮行业网点4.65万个,从业人员39.36万人,年营业额136.73亿元,是1978年的106.8倍。

旅游业。甘肃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汇聚了丝路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始祖文化和红色文化等,有戈壁沙漠冰川雪峰、森林草原、丹霞石林、峡谷溶洞等多种类型的自然风光。改革开放30年间,甘肃省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渐强。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全省旅游业开始起步,旅游工作以外事接待型为主,旅游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旅游从业人员更多的是充当“民间大使”的角色。至20世纪90年代末,旅游产品逐步向市场化转型,旅游基础接待设施开始向上档次、上规模的方向发展,河西走廊丝绸之路旅游产品成为中国旅游的黄金品牌之一。进入21世纪,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2006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甘肃省人大常委会颁布《甘肃省旅游管理条例》,全省旅游部门加大宣传推介,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全省旅游业快速发展。30年间,不断强化旅游基础能力建设。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广泛吸纳省内外、国内外的资金、技术、人才,旅游投资出现多元化趋势,集中投资开发了一批特点突出、主题鲜明、吸引力强、有规模上水平的重点旅游建设项目。2001年至2007年,甘肃省财政共投入旅游发展资金2050万元,投入旅游宣传促销费1620万元,同时利用国债项目资金3.84亿元,落实世界银行贷款3800万美元。截至2008年8月,全省具有接待条件的旅游景区景点达236处,其中国家A级景区景点106处,有嘉峪关、崆峒山2个国家首批5A级景区,鸣沙山月牙泉等26个国家4A级景区;旅游星级饭店274家,其中五星级饭店2家、四星级饭店25家、三星级饭店93家;创建8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4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4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建成10个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和8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拥有2处世界文化遗产、72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个国家森林公园、4个国家地质公园、9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6个国家自然保护区和1个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旅行社发展到337家,取得导游资格证人员7942人,旅游直接从业人员8万人,间接从业人员40万人。不断推进旅游产品开发。围绕“精品丝路、多彩甘肃”打造整体旅游形象,依托“文化甘肃、山水甘肃、民俗甘肃、现代甘肃”主题,全省推出20大精品旅游景点、20大新品旅游景点、12大旅游节会活动和6大精品旅游线路,丝绸之路、黄河风情、草原风光、民俗风情等系列旅游精品已具有相当知名度和不俗吸引力。旅游产品从单一的观光产品向个性化较强的度假休闲、专项旅游产品方向拓展,逐步建立起以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和专项旅游三大类产品为主体的旅游产品体系;初步形成以兰州为中心,西中东三大片区联动,七个景区群整体发展,六条旅游线路呈放射状展开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沿丝绸之路、黄河流域分布,与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相互叠加、相互促进的旅游经济带,一个规模较大、结构优化、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化旅游产业体系已初具架构。不断提升旅游产业效益。入境游、国内游、省内游三大旅游市场全面发展,各项指标迅速增长。1979年至2007年,全省累计接待入境旅游者333.53万人次,年均增长15.7%,其中2007年接待入境旅游者33.12万人次,是1979年的69倍;旅游外汇收入累计6.55亿美元,年均增长20.4%,其中2007年外汇收入7021万美元,是1979年的219倍。1991年至2007年,全省累计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3亿人次,年均增长15%,其中2007年接待国内旅游者2389.93万人次,是1991年的10.86倍;国内旅游收入累计为437.77亿元,年均增长30.5%。仅2007年,全省接待海内外旅游者2423.0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15.91亿元,再创历史新高,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4.34%。旅游业已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在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扩大社会就业和促进全省经济健康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