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省教育体制改革成果及影响

甘肃省教育体制改革成果及影响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3年,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明确全省教育改革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2001年秋季,甘肃省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进一步强调实践环节,探索以培养创新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甘肃省教育体制改革成果及影响

1988年,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和深化教育改革的决定》,进一步明确教育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全省教育工作的重点在农村,积极探索符合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教育实际的发展路子,分阶段、分地区逐步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统筹办好职业教育,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实用人才;高等教育重点发展急需、短线专科专业,加强应用性学科建设和技术开发项目研究。1992年下半年起,甘肃省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党的十四大精神,转变观念,增强深化教育改革的信心。1993年,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明确全省教育改革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1994年,再次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提出90年代全省教育工作以基本普及初等教育、基本普及初级中等教育的“两基”攻坚为重中之重;职业教育以直接面向经济建设,培养提高劳动者文化科技素质为主要任务;高等教育以内涵发展为主,加强工科和应用学科建设;加大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在普及义务教育上逐步实现地区平衡等工作重点。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全省办学体制开始变革,逐步建立起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方筹资办教育的新体制,实行非义务教育阶段缴费上学、毕业后自主择业的制度,学校内部管理试行岗位聘任、结构工资等项改革,发挥竞争激励机制的积极作用。1999年8月、11月,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先后印发《贯彻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甘肃省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确定全省教育跨世纪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和实施方案,提出坚定不移地实行科教兴省战略,使全省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使教育更有效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从启动到全面实施,在课程管理与建设、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一定进展;各级各类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所加强;学校体育工作逐步得到重视。2001年,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召开全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针对开展素质教育口号多、办法少、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实际情况,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办法和措施,对全省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2001年秋季,甘肃省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到2005年,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进入全面实验阶段,在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减少作业量、清理辅导教材、增加课外活动、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进一步强调实践环节,探索以培养创新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2007年,甘肃省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管理和人事管理全部上收到县级部门,全省基本实现基础教育管理由以乡镇为主向以县为主的根本性转变;认真贯彻“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稳步发展民办教育,多渠道投资、多元化办学的格局逐步形成;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趋于合理,教育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办学效益日益明显;素质教育力度加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中考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在课改实验区大面积推进并取得突破,各地积极探索和推进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积累了不少成功而富有特色的经验;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行为发生深刻变化,教师逐步由以往的课程计划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构建者、由教学管理者转变为学生成长的促进者。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逐步建立,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并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职业教育阶段设立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助学金,2007年共资助学生15.76万人;高等教育阶段初步形成奖、贷、助、补、减有机结合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在甘肃省率先开展,在更大范围内解决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2006年,全省地方教育经费总支出达到132.15亿元,地方财政性教育经费达到102.49亿元,地方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5%。教育投入的不断增长,有力地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发展。(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