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模糊空间与微环境:建筑空间设计

模糊空间与微环境:建筑空间设计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廊道空间,包括水平和垂直的通道,具有指向性和传导性。创造模糊空间,超透明则是一种包括透明和不透明的第三种状态,是现象透明和感觉透明的综合体验。微环境微环境是最贴近人的环境部分,室内外的各种设施、家具、艺术品等均构成微环境与整体环境的配合,塑造出细腻的情感。通过众多的细节的酝酿而汇集起来的微环境,可见老子语“治大国若烹小鲜”。

模糊空间与微环境:建筑空间设计

(1)模糊空间

模糊性空间领域,即亦此亦彼的中介性空间领域,由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两大部分含糊不清而构成。从室外环境分析,外檐、骑楼、檐下,以及入口广场、步道、建筑转角处的退让空间,均构成室外的边缘性空间;复合性空间是由建筑组群围合而成的复合空间;立体空间是由空中地面地下转乘系统联合一体的网络空间。从室内空间分析模糊空间领域体现为内庭空间,包括中庭、内厅、过厅、通过的交叉及转折处的非线性节点和路标空间。廊道空间,包括水平和垂直的通道,具有指向性和传导性。内庭空间与廊道空间可融于一体,构成室内的模糊空间。

膜材料的诞生和应用使半透明的模糊空间成为当代建筑空间表现的重点。当建筑表皮透明时,视觉上的内外视觉消失了,建筑表皮成为一个抽象的概念。运用玻璃砖表面,当其半透明时,内外的区分感觉是模糊的,内和外既连续又区分,如玻璃砖、磨砂玻璃、穿孔金属板、金属丝网、合成膜、多层透明材料的结合等,都有半透明的效果。

北京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表皮以象征水分子网状结构,加上六边形的膜材料表面组合,收到了完美的效果,使建筑空间呈现方整而富有变化的层次关系。德国慕尼黑安联球场,由菱形的元素构成一种无限延伸的表面视感,建筑形态浑然一体,壮观大气。

创造模糊空间,超透明则是一种包括透明和不透明的第三种状态,是现象透明和感觉透明的综合体验。将非传统材料如水和水雾作为建筑立面,模糊性的程度将随体验方式而发生变化。瑞士伊凡登勒邦2002年兴建了一处水雾模糊观景台,是瑞士博览会的展览亭,平台伸入湖畔水中,立面材料是雾。建筑的形态是高压喷出的变幻的水汽,经过人工智能气候控制系统,形成巨大的云雾态空间,外部是不确定的、不定型的、虚幻的造型,内部则是无形式、无深度、无体量、无表面、无尺度的模糊与混沌的空间。

美国阿肯色州的荆棘教堂是一座感人至深的作品。这座木结构教堂是完美的美国现代高直式教堂,由四面大玻璃围合的全木结构空间,地处一处荒野林木之中,木屋架的构件透过玻璃与外围的林木相间。内部的十字架形灯饰,在黄昏时刻辉映于对面的玻璃映象之中,步移景动,好像外部林木中的十字架形灵火在闪动,产生一种神秘的虚幻之感,使人犹如身处野外的幽灵星火之中。这是美妙虚幻的空间设计,奇妙无比的模糊性幻觉空间。作品获得了1990年美国建筑师协会(AIA)金奖。(www.xing528.com)

(2)微环境

微环境是最贴近人的环境部分,室内外的各种设施、家具艺术品等均构成微环境与整体环境的配合,塑造出细腻的情感。通过众多的细节的酝酿而汇集起来的微环境,可见老子语“治大国若烹小鲜”。即使一把明式椅,一件精美的用具也充分表现人的情感,而成为人的一个生活空间,一个舞台,一个表达情感的环境。微环境的有机组合,不是一两种形态元素孤立的“自我表现”,要时时考虑到外围相互制约与渗透的整体环境,才有情感的感染力。如在乡土建筑中体现了人们怀旧、追求乡土情调的情感要求,乡土民居中的用具和器物均构成民居中乡土风格与倾向的特异性,其共同之处在于注重情感空间塑造的风格整体性。

(3)朦胧之美

成都道是天津租界区中保留较为完整的建筑街区,尺度宜人,风格各异。夜晚闪烁明暗的灯光,配上那活泼跳跃、沉静优雅的绚丽色彩,营造出独具特色的城市气息。冬季雾夜是另一种美。行走在浓雾之中,两侧高高的路灯,孤高而冷傲,但便道上那有间隔、有韵律的西洋古典庭院式街灯却恰好照亮行人头顶上的一小片空间,使人倍感亲切与温暖。灯柱似乎散发着水汽,黑得那么凝重,磨砂玻璃灯罩被映衬得更加柔和。灯光照射下的冬青演绎出冬夜中盎然的春意,与其后面的木质格窗中透出的朦胧灯光,告诉路人这是一个温暖的家。成都道另一特色是装修别致的店面,均为欧式古典建筑装饰风格,精心设计了霓虹灯招牌的形式与色彩,咖啡屋、酒吧间、西餐厅,合适地散落在街道上。从雾气之中远望,依稀可辨的只有那曲折起伏、高低错落的轮廓线,像剪纸一样贴在浓雾的朦胧背景上。是童话还是遥远的伦敦巴黎的街道?由于浓雾而变得神秘,朦胧的城市空间之美,让你在寒风中也感受到空间中的温馨与祥和(图4.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