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就业和择业:先就业再择业,打破传统就业观

就业和择业:先就业再择业,打破传统就业观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上常见的看法都普遍认为应该 “先就业,后择业”。有人认为,大学生应该树立先就业再择业、流动就业的思想,打破一步到位、从一而终的就业观。目前,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给毕业生们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若同学们不能正视自己的能力、素质和择业的客观环境,对行业和职位的了解不够深入,很容易造成不良的择业观和就业观,让毕业生求职难上加难。

就业和择业:先就业再择业,打破传统就业观

从字义上来说,“就业”就是一定年龄阶段内的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经营收入所进行的活动。如果再进一步分析,则需要把就业从三个方面进行界定,即就业条件,指一定的年龄;收入条件,指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时间条件,即每周工作时间的长度。而 “择业”则是择业者根据自己的职业理想和能力,从社会上各种职业中选择其中的一种作为自己从事的职业过程。任何已具备劳动能力的人,都要进入社会职业领域选择特定的职业。在职业选择过程中,择业者不仅要考虑到个人的需要、兴趣、能力等因素,还要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

择业和就业,究竟孰先孰后?社会上常见的看法都普遍认为应该 “先就业,后择业”。有人认为,大学生应该树立先就业再择业、流动就业的思想,打破一步到位、从一而终的就业观。现代社会为人们提供了独立发展的空间,市场经济配置劳动力资源的特征是人才流动。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方式是合理流动。社会不再需要从一而终某职业。因此,大学生不必急于在短时间内找到一个固定的 “铁饭碗”,要学会在流动中求生存求发展。随着人事代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为大学生的流动就业创造了条件。

但是,职业规划专家却为大学生们提出了相反的建议意见—— “先择业,后就业”。

1.原因一:有利于更好认知自我、探索未知

择业并不是一厢情愿的事,在选择别人时,也被别人选择。这时候在择业时就要充分了解自我,了解用人单位,了解社会形势,了解国家政策。切忌盲目趋众就业,这样不仅增加了除了大学生以外就业人员竞争的压力,也使自己忽略了自我的能力,特长和兴趣并丧失了其他好的机会。

2.原因二:有利于自我价值实现(www.xing528.com)

大学生的竞争力是他在大学学习中提高的素养素质,获取的专业知识,培养出的思想方法。怎样体现大学生的价值?要用当其时,用当其长,用当其所。单纯的匆忙难以满足。毛泽东曾说过:“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人才施展才华贡献大小的程度直接反应人才为国家和人民奋斗自觉自省的程度,可见大学生的价值体现是社会发展的必要因素。所以只有恰当地选择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才能体现出文凭背后的人才价值。

3.原因三:有利于未来发展

当我们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怀揣着理想,怀揣着信心,怀揣着激情,走向工作岗位,这样才是对自己对企业对社会对人生交上了第一份完美答卷。好比一双鞋,是一双舒适的鞋能让我们走得远,还是一双挤脚的鞋让我们走得远?俗话说: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我们学以致用,我们用时深学,从而进入良性循环。

目前,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给毕业生们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就业压力在毕业生心理上产生过度焦虑感,容易造成精神紧张、烦躁不安、意志消沉、忧心忡忡等的不良情绪和反应迟钝、无所适从、手忙脚乱、病急乱投医等行为。此外,不少大学生都有一种 “十年寒窗,一举成名”的 “怀才不遇”的失落感,对择业和就业的期望值相当高。有的同学提出非大公司、大机关不去,非中心城市不去,非高薪水高待遇职位不去。有的同学对自我和现实缺乏清醒的认识,盲目听从别人或跟随别人的选择;或听从父母和老师的安排,甚至坐等就业岗位自动送上门来。若同学们不能正视自己的能力、素质和择业的客观环境,对行业和职位的了解不够深入,很容易造成不良的择业观和就业观,让毕业生求职难上加难。因此,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对于毕业生的就业规划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