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外部环境分析:员工援助计划的研究成果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外部环境分析:员工援助计划的研究成果

时间:2023-10-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高校人力资源的配置,不可避免地受到政府的影响。政府作为高校的投资者,为保证其利益的实现,在遵守教育规律的前提下,会对高校人力资源进行直接或间接的配置。高等学校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资源服务社会,面向市场,通过市场这种隐性的机制配置高校人力资源。在高校内部存在着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现象,高校人力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外部环境分析:员工援助计划的研究成果

大学作为整个社会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自其诞生之日起,就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并为一定的社会环境所塑造。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

长期以来,我国社会都是处在中央集权制度的管理之下,这种集权制体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高等学校也不例外。在集权体制下,高等学校作为政府的一个下属机构,行政体制在高校内部得到延伸。政府既作为公共行政的承担者监督、评价高等学校,同时还作为办学者直接管理学校。高校人力资源的配置,不可避免地受到政府的影响。

1.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度

我国高校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但我国高校的书记、校长一般都由上级党委和政府任命,而不是由高校本身选举产生的,政府科层制的组织结构延续到了高校组织内部。近年来,虽然我们一直要求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但高校享受的自主权并不多,而且很多都流于形式。

2.高校的性质与目标特征

大学的使命——教学、科研、服务社会——决定了大学作为一个非营利性机构,其办学来源于政府拨款、学费、社会捐赠及其他收入,其中政府拨款是大学最主要的来源。由于学校不以营利为目的,因此高校比企业更注重与政府的关系,以便从政府处争取更多的资源。另外,高校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其组织目标比较模糊,不像企业那样目标清晰,大学的组织目标很难具体化或量化,从而使高校的责任不明确,也落实不到具体的个人。政府作为高校的投资者,为保证其利益的实现,在遵守教育规律的前提下,会对高校人力资源进行直接或间接的配置。

3.高校教师的工作特点

大学是一个“非技术进步型”的机构,自身无法通过技术进步来降低对教师数量的需求。同时大学都希望开设更多的专业,对教师的需求有一种膨胀的趋势,这就需要政府的宏观指导和规划。同时高校教师不实行坐班制,高校教师对自己的时间安排有很大的自主权。为了保证高校教师是在认认真真地为学校做事、保证高等教育的顺利发展,政府会联合学校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对教师进行相应的约束。(www.xing528.com)

(二)市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大学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大学本身已经不是一个单纯从事教学活动的场所,而是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的场所。高等学校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资源服务社会,面向市场,通过市场这种隐性的机制配置高校人力资源。在高校内部存在着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现象,高校人力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在高校内部也需要发挥市场调节资源配置的作用,对高校的人力资源进行配置。尽管高等教育不能市场化,但是高等教育可以引入市场机制。值得警惕的是,市场在高校人力资源配置方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1.人事制度上的市场机制

随着近几年高校招生数量的迅速增加以及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政府制定的高等教育政策也进一步朝着市场主导的方向发展。如在高校内部人事管理上,高校已经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锅饭”制度,运用岗位津贴等手段调整教师收入,设置高薪岗位争取优秀人才,通过报酬影响高校人力资源配置。近几年有的高校在引进优秀人才方面提出了打破人才单位所有制的观念,改变以前人才对单位的人身依附关系。目前一些高校在人才引进上采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政策,通过柔性引进优秀人才,充分利用了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人力资源,充分挖掘高教系统内的潜力,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优化高校内的人力资源配置。

2.高校资源配置上的市场机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高校改变传统的大学观念,高校必须要更加贴近社会、贴近市场。一方面大学生走出象牙塔,紧密联系社会;另一方面社会要求高校提供的教育服务和科研产品要更加符合社会需求。在高校专业设置方面,许多高校都开设了与市场联系紧密的专业和就业率高的紧俏专业,扩大了招生规模,相应地加大了人力资源的投入与配置。而一些就业率不高的专业相应地缩小了招生规模,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投入与配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市场也要求高校的毕业生要有广泛的知识,这就对高校和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需要开设更多的课程,提供更多样化的服务,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3.市场导致了一些大学教师行为的功利性

市场调节并非万能,其建立在经济人的假设基础之上,导致了人们追求经济利益的思想与行为,象牙塔内的个别高校的教师也深陷其中。大学的经济行为和各种商业行为,可能不是为了加强教学和科研,改善教育素质,而是片面地为了改善教师福利和待遇。在问责性低、专业自律性差、法律规范不健全的情况下,部分大学有可能将自身单位利益置于社会利益和学术发展之上。高校教师的知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也具有很高的业务水平,高校可以以此服务社会。但也不可否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高校教师凭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外谋取私人的经济利益。如大学教师忙于在外兼职,给一些民办高校上课,民办高校的发展在起步阶段更是主要借助了公办高校的师资力量;另外,一些高校教师在外办培训班,从而分散自己在学校的精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