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际管理学教育联欢迎你!

国际管理学教育联欢迎你!

时间:2023-10-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米兰的课程完结,学习旅程待续,朋友都在启程,目的地切换在即。直到发现了国际管理学教育联,惊喜获悉每个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都有一所代表商学院入选,先看到中国清华和香港科大,紧接着目光就落到“靴子”版图,Bocconi University赫然入眼,坐标米兰!对音乐的执念漂洋过海,刚到米兰不久,我漫步去了威尔第音乐学院。但只要国际生提出合理意见,他们也会采纳。四季之早中晚,曾无数次路过与驻足,米兰大教堂风姿各异却不失壮丽。

国际管理学教育联欢迎你!

米兰课程完结,学习旅程待续,朋友都在启程,目的地切换在即。

赴意求学曾是幼时美梦。梦源于歌剧。然而现实总是磕绊,没能走上求艺路,接着又高考失利。然后的然后,理想也骨感成出国读商,以为就此错过。

顺着热门国家英美澳加选校选专业,却莫名失落。直到发现了国际管理学教育联(CEMS :The Global Alliance in Management Education),惊喜获悉每个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都有一所代表商学院入选,先看到中国清华香港科大,紧接着目光就落到“靴子”版图,Bocconi University(博科尼大学)赫然入眼,坐标米兰!

犹记研究这所名似花椰菜的大学时,鼠标都拿不稳。看到她稳居所有主流的世界商学院排名前列,狂喜不能自胜。仔细研究她开设的专业更是惊喜,从经管、营销、会计金融艺术文化、媒体、娱乐、饮食体育奢侈品管理应有尽有。

我终于递交申请。对音乐的执念漂洋过海,刚到米兰不久,我漫步去了威尔第音乐学院。不起眼的低调,我却被定义为闲杂人等拦在门外。也好。驻足,听声,仰望,朝圣一般。

来不及好好感受米兰,很快便投入预备课程。六栋楼的微型校园人流如织。没有操场,没有体育馆,没有校门,不似大学。随处都能听到英语、意大利语、法语德语甚至汉语。课上师生不断互动,还有很多分组讨论,而意大利学生则把教授每句话都记入电脑。整个授课过程既有欧美先进的教学模式,又不能摆脱浓厚的应试文化。

我的状态是蹒跚学步。首先,虽然教授们几乎都毕业于北美前十哲学博士,但因为师资队伍较国际化,意大利、俄罗斯、印度等口音严重阻碍理解。其次,班上七成同学都在博科尼就读本科且都是其中翘楚(区别于国内研究生质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大家经管数理基础扎实,思维活跃,语言能力强,很多时候自己都在奋力追赶。

后来发现,虽然意大利以艺术、文化、时尚、足球美食、奢侈品、豪车等Logo闻名于世,但最能代表意大利教育水平的竟是这所商学院。无论走到哪里,博科尼的学生总能受到优待与称赞。不得不说母校掩盖于意大利绚丽的标签下。

博科尼的意大利人不是意大利人。

意大利人的慵懒与不守时举世闻名。这曾让我一度怀疑博科尼的声誉,毕竟这些都是商业环境中的大忌。然而入学一周,思维定式瞬间崩塌。上课最准时的是意大利人,回答问题最积极的是意大利人,下课穷追不舍向教授提问的是意大利人,课后最乐于组织小组讨论的还是意大利人。总结说来,这里的意大利人跟德国人一样守时,跟中国人一样勤奋。(www.xing528.com)

然而,如果小组讨论组内大部分是意大利学生后果会很严重。比如大家经常说着说着意大利语就成了唯一沟通语言;比如他们有时不善分工导致很多工作七八个人围在一起做;比如他们会把报告写得很绕、PPT都是文字;比如大家都抢着领导小组。但只要国际生提出合理意见,他们也会采纳。最初的组员知道我缺乏商科背景,还非常照顾,带着我边学习边讨论。当然,小组氛围完全取决于组员。

因为找工作、申请交换项目、双学位甚至某些宣讲会都要看成绩,这边学生在分数上可谓锱铢必较。经常会因一两分跟老师争论不休,甚至有时候已经接近满分,只要觉得老师给分低了都会争取。因此,很多教授也在开课前就明确表示分数出来不可更改(除非出现技术性批改错误)。

乍看课表,一学期仅有四五门课。

其实课前就有很多预备材料需要阅读,课上往往围绕材料进行讨论,课后还有作业和小组讨论。每天基本奔波于教室和图书馆之间。有时候为了讨论,午饭也是囫囵吞枣。平日里,图书馆和自习室里学生颇多,到了考期更是人满为患。因为要想取得好成绩,临时抱佛脚于事无补,平时就得按部就班,认真预习上课看书写作业。考试从来不会划重点,而且经常喜欢考细枝末节,甚至常考书上课件上没有但课上提及的知识点。所以,尽管常规上每门课都有两轮期末考试,但如果平时不认真听课,穷尽所能复习也难拿高分。

生活中绝不只有学习,还有无穷无尽的Party和Aperitivo。然后你就发觉意大利人特别能聊、特别聒噪,所幸欧洲人对中国、对亚洲很感兴趣,他们很多人本科就去过清北复交等校交换,或者在香港或上海实习,很愿意与我们谈论亚洲文化和有趣的经历,不然我很快就会对他们的谈话失去兴趣。不过自以为,这种干聊的磅礴之势也恰恰成就了气场——平时小组讨论无论什么话题他们都能扯得漫无边际,且不谈讨论的质量,举手投足至少自信满满。

最后择些乐事分享。

四季之早中晚,曾无数次路过与驻足,米兰大教堂风姿各异却不失壮丽。在广场上尝一捧绽放的Gelato,啜一杯氤氲的意式咖啡,整个味蕾都在雀跃。爱玛努埃莱二世长廊不长,却浸在奢华里不能自拔。偶尔转入斯卡拉剧院,一出《图兰朵》惊艳听觉。而后坐在斜阳里,看摩登时尚着一身,情侣拥吻有玫瑰在手,鸽群呈啄食状、踱步状、振翅状,画面生动诗意。

素日,会去圣西罗歇斯底里看欧冠会,会去蒙扎会看玛莎拉蒂呼啸狂奔,会逛世博会迷醉在美食中胡吃海喝,也会漫步斯福尔扎堡布雷拉赏画赏雕塑

(杨沛哲 博科尼大学在读研究生,全额奖学金获得者,即将前往德国科隆大学就读CEMS双学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