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职教育评价研究:内涵式发展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评价研究:内涵式发展的必要性

时间:2023-10-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基于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价值取向外延式发展模式追求的是数量指标要素,主要是通过增加资源投入和改善相应的教育条件来获得发展。因此,基于目前的政策背景就不能继续沿用传统的高职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补充相关的评价项目体现时代特征,尤其是对办学效率的评价应该给予相应的重视。所以,基于目前有关办学效益的研究现状和内涵式发展评价的关键要素分析,本书重点从高职内涵式发展的效率视角构建评价指标。

高职教育评价研究:内涵式发展的必要性

1)我国高等教育投入不足和教育资源浪费矛盾并存

与国际比较,我国各级政府财政对高等教育事业的经费投入水平偏低,对高职院校的经费投入更是不足,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职院校的发展。同时,本来就稀缺的教育资源在使用过程中的不当配置和成本控制失效等问题堪忧。相关领域研究者曾对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状况做过调查分析,问题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资源配置上,受制于单纯的行政指令性管理,没有实现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二是在教育资源的整合上,没有发挥整体效益,使得许多教育资源流失在非正常性教育开支上。

目前,由于各高校和高校内部各学院自成体系,使得学校的许多实训室、一些贵重的教学设备长期处于利用率不高的状态。这些贵重的教学设备的重复购置和闲置,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而且学校间没有形成有效的资源共享机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办学效益。高职院校无效的资源配置和不合理的教育成本投入,小则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大则影响学校的声誉。

2)基于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价值取向

外延式发展模式追求的是数量指标要素,主要是通过增加资源投入和改善相应的教育条件来获得发展。这种模式过于强调资源的投入,而忽视了对资源的利用效率,从长期来看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而内涵式发展不再强调外在规模的扩张,而是试图寻找一条提升内在的发展路径。基于效率的内涵式评价能够帮助学校更好地审视和掌握学校内部对人、财、物等资源的利用情况,发现在资源利用上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内部变革使得高职院校内部各要素的效用实现最大化。(www.xing528.com)

3)现有高职教育办学质量评估制度的局限性

目前,关于人才培养评估工作和大学排名的研究,大部分是针对目前的量化指标,给予权重和评价得分,最终根据获得的绝对值来判断学校的整体水平。这样来看,那些规模大、投入高的学校必然会得分较高,相反,那些规模小、投入低的学校得分就会很低。因而产生一种假象,大家没有看到规模小的学校在现有资源水平下所做的努力,这对引导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极为不利。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评估制度并逐步形成评估工作的长效机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是我们要继续研究的课题。

我国高职院校发展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有不同的政策重点,同时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又对高职院校的发展起着引领性、方向性、规范性和前瞻性的作用。因此,基于目前的政策背景就不能继续沿用传统的高职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补充相关的评价项目体现时代特征,尤其是对办学效率的评价应该给予相应的重视。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随着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不断推进,作为高校必然要重点关注质量与效益两个方面,并力求在有限投资的基础上实现质量与效益的最优化。质量和效率也成为内涵式发展的两个关键评价维度。从现有研究文献来看,对高职质量方面的研究相对丰富,研究成果比较突出,而对效益方面的研究稍显不足。所以,基于目前有关办学效益的研究现状和内涵式发展评价的关键要素分析,本书重点从高职内涵式发展的效率视角构建评价指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