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两晋时期的外族侵入-中国通史简编

两晋时期的外族侵入-中国通史简编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户调——丁男一户,每年纳绢三匹、绵三斤。女及次丁男立户,纳半数。六品以上得荫衣食客三人,七、八品二人,九品及不入品的吏士一人。魏代给公卿以下租牛和客户,各有定数,晋继承魏的制度。足见扩大田产并无限制。这种装束,含有侮辱的意义。商贾地位低微,财产、生命,没有法律的保障。女子年十七,父母不给出嫁,由官吏代择配偶。三国以来,还是最高的纪录。

两晋时期的外族侵入-中国通史简编

二六五年—四一九年

曹叡死,子曹芳(年八岁)继位,司马懿与魏宗室曹爽同辅幼主。懿、爽争权,懿杀爽,政权全归懿手。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都很能干,懿妻张春华,年老色衰,懿生病,春华来问候,懿骂道:“老物讨厌,出来干什么?”春华惭愧绝食,要自杀。子师、昭也绝食。懿大惊,赶快向春华谢罪,对人说,老物死了不足惜,怕好儿子吃亏。懿刻薄残忍,即此可见。懿死,师、昭相继擅权,准备篡夺。他们父子杀人比曹操更残酷,手段比曹操更卑鄙,连他们自己的子孙司马绍听讲开国历史,也羞得脸覆床上,说,这样讲来,晋朝运命,哪能久长!昭死,子司马炎当年篡位。曹操父子对汉的故事,司马氏照样重演一次,这就成立了晋朝。

蜀汉亡时有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米四十余万斛,金、银各二千斤,帛数十万匹。吴亡时有户五十二万三千,男女口二百三十万,兵二十三万,吏三万二千,米谷二百八十万斛,舟船五千余艘,后宫妇女五千余人。魏亡时,与蜀通计民户共九十四万三千四百二十三,男女口五百三十七万二千八百九十一(除去蜀户口,魏原有户六十余万,口四百余万)。这就是三国人民物力的对比,也就是蜀、吴被司马氏吞并的主要原因。

司马炎做了二十六年皇帝,他对土地、赋税、奴仆、佃户规定如下的制度:

王侯限田——国王公侯,京城得有住宅一所,近郊田大国十五顷,次国十顷,小国七顷(在本国占田并无限止)。

官员占田——官品第一至第九,各按贵贱占田。一品占田五十顷,二品四十五顷,每品递减五顷,至九品有田十顷。一品别赐菜田十顷,二品八顷,三品六顷。

户调——丁男一户,每年纳绢三匹、绵三斤。女及次丁男立户,纳半数。有些边郡只纳三分之二,更远纳三分之一。夷人每户纳布一匹,远地或纳一丈。男子(户主)一人占田七十亩,女子(主妇)三十亩。非户主的丁男(男女年十六以上至六十岁为正丁)课(课税)田五十亩,丁女二十亩。次丁男(十五以下至十三,六十一以上至六十五)比丁男减一半,女不课。十二以下、六十六以上为老小,不课。

边远夷人——不课田。每户缴纳义米三斛,较远户五斗,极远户缴纳算钱每人二十八文。

荫亲属——按官品高卑,得荫亲属,多至九族(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少至三族。宗室国宾(魏帝),先贤后代,士人(名门世家)子孙也得按高卑荫亲属。被荫人得免课役。

荫客——又得荫衣食客(与奴类似的仆役)及佃客(农奴)。六品以上得荫衣食客三人,七、八品二人,九品及不入品的吏士一人。一品、二品荫佃客不得过五十户,二品十户,四品七户,五品五户,六品三户,七品二户,八品、九品一户。魏代给公卿以下租牛和客户,各有定数,晋继承魏的制度。佃客本是官奴(罪人),分给品官以后,成为农奴的身份。东晋末年曾发“免奴为客”人当兵,这种从官奴转化的客户,名额有定,政府必要时也得借用。别一部分是穷人逃避重役,投奔势家做佃客。近边郡县,甚至招募或强迫胡人当佃客,势家豪族拥胡客数百或数千。朝廷虽立限制,未必实行。

这种制度,完全为便利贵族、官僚、世家大族而设,名义上规定占田最高额,实际成为占田最低额。他们得荫宗族,又得荫佃客,势力既大,负担极轻,岂有不事兼并的道理?强弩将军庞宗有田二百顷以上;刘友、山涛、司马睦、武陔各占官稻田;王戎广收园田水碓,周遍天下;石崇水碓三十余处,苍头(奴)八百余人,其他财物田宅数量相当。足见扩大田产并无限制。当时地广人稀,分给民户土地,本是可行,但按之事实,却不尽然。贵族、官僚各有大量佃客,如果人民平均分配土地,佃客从何而来?司马衷时,张方搜括京城官私奴婢,只有万余人,足见奴隶数量并不很多,贵族主要是靠佃客做剥削对象。魏晋惯例,用官牛耕官田,官得六分,民得四分,用私牛耕官田,官、民对分,如果人民分得土地,又何必耕种官田?两汉三十税一,叫作田赋,人出一算,叫作口赋,晋制似乎并田赋、口赋为一,所谓七十亩、五十亩,只是计算赋税的标准,并非一定实有此数(这种定田收租制度,到东晋末才废除)。东晋司马衍时田税每亩米三升,如果西晋也按三升取税,不论有田无田,每一户主纳米二斛一斗,丁男一斛五斗,这与不论是否养蚕,每户纳绢三匹,同一事例。司马炎曾借牛三万五千头给兖、豫两州人民,收谷以后,每头偿谷二百斛,得七百万斛。借官牛一头,能偿谷二百斛,那么,每户每年纳米五六斛(每户四五人),负担不算很重了。《晋书食货志说当时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民安居乐业。也许是事实。

汉末董卓铸小钱,钱轻物贵,谷一斛值数十万。曹操废小钱,用汉五铢,又不鼓铸新钱,因而钱少价高,谷价跌落不止,曹丕废五铢,改用谷帛作交易媒介,商贾用水湿谷并造薄绢牟利,农民大困。曹叡又铸五铢钱,西晋沿袭不改。汉末大乱以后,经济破败,铜产量极少,钱价昂贵,晋初公卿大臣致仕,皇帝赐养老钱不过百万,死后赐丧葬钱不过三十万,比汉朝赐钱动辄几百万或一二千万,富力相差很远。

晋代贵族专政,自矜门第清贵,对商贾非常贱视。法令禁止游食商贩,又规定商贾着白头巾,写姓名及出卖物品贴额上,一脚白鞋,一脚黑鞋。这种装束,含有侮辱的意义。石崇做荆州刺史,杀夺商客货物致巨富,政府不以为非,反升其官做大司农。商贾地位低微,财产、生命,没有法律的保障。可是皇宫的西园却经营商业,出售葵菜、蓝子、鸡、面等物,足见贱商的本旨还是在剥削自利。

晋灭吴,吴国百姓及百工免役二十年。特别指出百工,想见工人地位比商贾高些。嵇康名士领袖,性喜锻铁,夏月,居柳树下锻铁,名士向秀做助手。大概士大夫心目中还不把工人当作最下流人看待。

司马炎对人口增殖,颇为重视。女子年十七,父母不给出嫁,由官吏代择配偶。一家有五个女儿(奖励养女儿,因为民间保存战国以来生女不育的恶俗),得免役。又发遣邺城官奴婢屯田,代田兵(兵士种田)种稻,奴婢各五十人为一屯,让奴婢配成夫妇。当时户口的确很快发展起来,太康元年,户有二百四十五万九千八百四十,口有一千六百十六万三千八百六十三(其中包括复业的流亡户口)。三国以来,还是最高的纪录。

社会相当安定,经济逐渐恢复。同时统治阶级的剥削和浪费也随着加紧。何曾每天菜钱一万文,还说不能下咽。曾子何劭,每天食二万钱,奢侈更甚。王济、王恺、羊琇比劭尤甚,济用人乳饲小猪,说是蒸食味特美。恺、琇等声色服用,与济类似。石崇又高出一切,没有人能与崇比豪富。无限浪费,促使社会走上大崩溃的道路。

司马炎死,子衷继位。衷在华林园听得蝦蟆叫声,问侍从:“那叫的为官呢,还为私?”听说人民饿死,他说:“为什么不吃肉粥?”皇后贾南风,荒淫污浊,专权悍虐,衷成南风的傀儡。整个统治阶级贪暴放荡,无恶不作,看他们罪行重叠,想见人民的痛苦非常。

豪侈——石崇的生活,为一般贵族所模仿。王恺曾和崇斗富,恺用麦糖洗锅,崇用白蜡当柴;恺制紫丝布屏障四十里,崇制锦绸屏障五十里;恺屋涂赤石脂,崇屋涂香椒泥;恺得珊瑚树高三尺,自谓无比,崇执铁如意一击粉碎,拿出自己的珊瑚六七株,都高三四尺。崇厕所陈设华丽,美婢十余人,预备锦香囊、沉香汁、新衣服,客人出厕,照例换一套新衣服。崇宴客常令美女劝酒,客饮酒不多,崇当场杀美女。有些恶客故意不饮,看他接连杀人,表示豪气。

贪污——鲁褒作一篇《钱神论》,讥刺士大夫,大意说,“钱之为体,有乾坤之象(边圆像天,孔方像地),亲之如兄,字(名)曰孔方。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推开)金门(宫门),入紫闼(皇宫),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是故(所以)忿争非钱不胜,幽滞(卑贱)非钱不拔(升迁),怨仇非钱不解,令闻(名誉)非钱不发。洛中(京城)朱衣(王公)当涂(大臣)之士,爱我家兄,皆无已已(贪不多止),执我之手,抱我终始。凡今之人,唯钱而已”。统治阶级爱好金钱,真是古今无异。

放荡——行为愈放荡,声名也愈高。贵族子弟群聚狂饮,散发裸体,对弄婢妾。名士胡毋彦国关房门饮酒,被儿子谦之窥见,大声叫道:“彦国老儿,不该独乐。”彦国欢笑,呼入共饮。士大夫甚至提倡男色,互相仿效,夫妻离异,不以为耻。统治阶级的思想行动,任意发展,一定变到“衣冠禽兽”的地步。

清谈——清谈从魏代何晏、王弼开始,他们研求《易经》、老、庄的哲学,主张虚无,不做实事。何晏性淫,喜着妇女衣服,随身带香粉,走路赏鉴自己的影子。王弼的官职,被好友王黎夺去,弼痛恨黎。他们口头上讲虚无,实际非常贪鄙。何、王以后,有所谓竹林七贤,全是些狂醉说空话的人(只有阮籍、嵇康两人,品格较别人高洁)。晋代王戎、王衍是清谈首领,清谈比魏更盛行。统治阶级腐败到极点,所以必须讲玄妙空虚的话来掩蔽本身的丑秽。(www.xing528.com)

争夺——司马炎大封亲属做王,本想他们保卫皇室,结果却造成大乱,促使晋朝很快崩溃。司马衷用汝南王亮做太宰,楚王玮做卫将军,贾后教玮杀亮,又借玮擅杀的罪名杀玮。赵王伦杀贾后,篡帝位,齐王冏讨伦,成都王颖、河间王颙、长沙王乂举兵响应,伦战败被杀。冏擅权,颙、颖、乂攻杀冏。乂擅权,颙、颖攻乂大战,洛阳人民死万余人。东海王越捕杀乂。颖做丞相兼皇太弟,驻邺;颙做太宰,驻长安。越奉司马衷攻颖,战败,衷被颖俘获。安北将军王浚大败颖军,衷转落在颙手。颙擅权,改封豫章王炽做皇太弟。越起兵夺衷;颙败走。越部下鲜卑军大掠长安,杀三万余人。越得衷回洛阳。颙、颖相继被杀。越毒杀衷。炽继位,越横暴擅权,被苟晞逼迫病死。

这就是所谓“八王之乱”,前后二十年,人民死丧二三十万以上,晋朝统治机构也因此大破坏,内战引起不可收拾的外患。

八王以外还有许多王,大体都是野心家,其中最安本分,被朝廷称为“清虚静退,简(少)于情欲”的是平原王干。他放俸米、布帛在空地上,让它们腐烂。爱妾死,棺材不钉盖,隔几天揭盖探看,有时跳进棺去行淫秽。尸体败坏才埋葬。所谓“简于情欲”的行为是这样。

统治阶级罪恶无限,遭大祸的却是人民大众。

统治阶级无限奢侈浪费的,都是人民的脂膏血汗。司马衷时代,田亩课税,不断增加,对田兵尤甚。田兵原来是兵士屯田,现在变成一种剥削的制度。人民当兵,兵种田。用官牛,官得八分,兵得二分,用私牛或无牛,官得七分,兵得三分。一亩收谷数斛,田兵所得,有时连偿还种子都不够,人民名义上服兵役,实际是替统治阶级当耕奴。再加水利不修、赋敛繁苛、天灾兵祸连年不断,人民无法生活,只得离弃乡土,逃避远方。史传关于流亡的记载,如:

关西大饥,饥民数万家,十余万口,流徙汉中,转入梁、益二州。

河东、平阳、弘农、上党诸郡流民散在颍川、襄城、汝南、南阳、河南一带数万家,被本地豪强虐待,流民烧城邑,杀官吏,响应匈奴刘渊部将王弥。

雍州流民多在南阳,朝廷派兵强令归还本乡,流民因关中荒残,不愿回去,聚众四五万反抗。

巴蜀流民十余万户散在荆、湘二州,受豪强侵掠。蜀人李骧聚众自卫。荆州刺史王澄杀流民八千余人。湘州刺史荀眺谋尽杀流民,四五万家被迫反抗,推杜弢做首领。

并州人民扶老携弱,流移四散,存留不满二万户。

以上只是极简略举些例证,已经看出人民饥寒交迫,穷困无聊,盲目散走,希望觅食,又遭官吏土豪的虐待残杀,再加上八王混战、外族侵暴两重灾祸,多少穷苦民众,在饿死杀死中消灭了!

外族大侵入,也是统治阶级造成的罪恶。东汉时代,边境内外,住着许多降附的外族,中国有战事,往往征发他们当兵。例如刘宏时北地太守夏育率屠各胡击破鲜卑军。张温发幽州乌桓骑兵三千人击凉州。诏发匈奴兵讨叛将张纯,南单于遣子于扶罗率兵入塞,因而留在中国寇掠州郡。刘宏死后,军阀内战,各诱集外族自助。例如乌桓破幽州,虏汉民十余万户,袁绍立乌桓酋长做单于,嫁女连和,借兵击破公孙瓒。曹操大破乌桓,乌桓校尉阎柔率部落万余,迁居中国,助操战争,号称天下名骑。刘备初起兵,有乌桓杂胡骑数千人。黑山统帅张燕,联合屠各、雁门、乌桓等部,攻掠河北州郡。魏时安西将军邓艾谋灭蜀汉,招鲜卑数万,散居民间。辽东公孙渊自立为燕王,诱鲜卑侵扰中国北部。军阀贪一时便宜,借外力进行内战。后来八王相攻,照样利用,终于酿成大乱。

又因内战剧烈,户口大减,土地荒废,统治阶级需要补充人力,愿意外族迁居内地。例如曹操徙武都氐五万落(汉族称户,外族称落)居扶风、天水界。曹丕时武都氐王杨仆率种人内附,居汉阳郡(甘肃甘谷县)。郭淮徙氐三千余落实关中。又凉州休屠胡二千余家内附,淮使居高平县(甘肃固原县)。司马炎时代,塞外匈奴前后归附,一次二万余落,一次二万九千人,一次十余万口,一次一万一千五百口,凡十九种,各按部落,居住内地。大抵匈奴居山西及陕西北部,氐羌居陕西、甘肃。晋建都洛阳,离匈奴仅隔骑兵三四天路程,当时有识见的朝臣,如郭钦、江统、傅玄诸人,早已恳切指明它的危险,可是一般士大夫并不相信被降服的蛮夷敢反叛。

八王混战,引起五胡乱华。五胡是:

匈奴——西汉末年,呼韩邪单于率五千余落降汉,杂居中国北部。到汉魏间,人口繁殖,势力渐大。曹操分散匈奴为五部,每部置帅,选汉人做司马,监督他们。魏末,改帅称都尉。左部都尉统万余落,居泫氏县(山西高平县);右部都尉六千余落,居祁县(山西祁县);南部都尉三千余落,居蒲子县(山西隰县);北部都尉四千余落,居新兴县(山西忻县);中部都尉六千余落,居大陵县(山西文水县)。汉时匈奴与汉通婚姻,单于子孙冒姓刘氏。五部都尉由姓刘人充当。

羯——匈奴别部,居武乡(山西榆社县)。建立后赵国的石勒,就是羯人。勒祖和父都做部落小帅。勒年十四,跟邑人到洛阳行贩。稍长,在汉人郭敬、宁驱两家充当雇农。司马衷末年,并州饥乱,群胡亡散,并州刺史司马腾派兵虏群胡,两人一枷,带往山东出卖。勒被卖给茌平人师欢当耕奴。石勒的遭遇,也就是一般胡人的遭遇。羯种高鼻、深目、多须,与匈奴种不同。

鲜卑——东胡种族。东汉末,酋长檀石槐立庭(建都)高柳(山西阳高县)北三百里,兵马强盛,尽据匈奴故地,东西万二千余里,南北七千余里。鲜卑贵族有慕容氏、段氏、拓跋氏、宇文氏。宇文氏是匈奴别部,居辽东,语言与鲜卑略异。鲜卑宇文、拓跋两族剪发,留顶上一部,打成发辫,南朝人叫宇文族为索头宇文,叫拓跋族为索虏(辫奴)。慕容族发学中国式,肤色与拓跋族不同;东晋司马绍母荀氏,鲜卑人,绍须发黄色;关中人呼慕容鲜卑为白虏或白贼。大概鲜卑慕容族是白色人种。别有白部鲜卑,当由皮肤白色得名。

氐——西戎种族。有隃糜(陕西泾阳县)氐、汧氐、兴国氐、临渭氐、略阳氐,各因所居地为名号。魏时氐人内迁的很多。

羌——西戎种族,分布甘肃、青海一带,两汉时与汉战争不绝。羌人少种五谷,游牧为业。《后汉书》说,羌有一百五十种,氏族无定,或用父名母姓为种号,十二世后,互通婚姻。父死妻后母,兄死妻寡嫂,没有鳏寡,种类繁殖。祖先名爰剑,曾做秦国的奴隶,学得农业传授族人,子孙因用爰剑做种号,爰剑后五世酋长名研,豪健有威名,子孙用研做种号。研后十三世有烧当,也豪健著名,子孙又用烧当做种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