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学生工作信息传播与成效

高校学生工作信息传播与成效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疫情期间学生工作阵地转为线上后,信息的交互传输就成为影响学校学生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的关键因素。很多学生表示同一信息或活动可能在多个平台发布,学生参加一个活动要在多个平台申请或完成多个报告,需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谓“数字化校园”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很多不必要的负担。(二)人为因素影响传播有效性“数字化校园”利用的是网络信息技术,但传播有效性最终的决定因素还是人。

高校学生工作信息传播与成效

疫情期间学生工作阵地转为线上后,信息的交互传输就成为影响学校学生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的关键因素。错误的信息传输或无效的信息传播不仅达不到学生工作预期成效,而且浪费学校公共资源和学生时间。

(一)信息化建设影响传播有效性

高校的官方网站是开展高校学生工作信息传播的重要平台,也是学生了解学校的主要渠道。但无论是用户点击率还是网站访问量都显示该平台对大学生的吸引度不够强,没有达到信息传播的预期。究其主要原因,首先网站的设计和定位与学生的需求不匹配,如发布信息不及时,关键信息找不到,形式呆板等;同时网站的宣传力度不够,在学生入学教育时未进行大力宣传和培训。大多数学生表示学校的官方网站吸引度不够,用途不大,网页主要是学校各类活动的新闻宣传。其次,学生工作各部门间的网络信息化平台未统筹规划。目前很多高校并没有进行学生工作各平台间的整体规划,各个部门只针对本部门需求开发相关信息应用系统,要么并不相关,要么重复内容较多。很多学生表示同一信息或活动可能在多个平台发布,学生参加一个活动要在多个平台申请或完成多个报告,需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谓“数字化校园”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很多不必要的负担。

(二)人为因素影响传播有效性

“数字化校园”利用的是网络信息技术,但传播有效性最终的决定因素还是人。对于高校学生工作来说,服务对象是年轻有活力的大学生,他们创造力丰富但思想又不够成熟,对新事物适应性强又很有个性,因此,信息传播的有效性不仅与传播者(学生工作者)有关同时接收者(学生)也是主要影响因素。对于传播者(学生工作者)而言,他们业务能力的强弱、综合素质的高低、在学生心中的地位都是重要影响因素。业务能力越强,个人魅力越强,越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喜爱,学生越容易接受他们传播的信息。对于受传者(学生)而言,个体差异是主要影响因素。如学生党员的传播效果相对较好,一方面,学生党员本身是高校学生的先进分子,政治觉悟相对较高,在学习行为方面起到表率作用;另一方面,党支部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使得他们在时事政治、学习成绩、社会实践以及服务奉献方面更为积极,因此也更加关注信息的传播。班团干部是学生工作者的主要助手,从一定层面上说,班团干部既是信息的受传者又是传播者。很多时候班团干部要比其他学生接收的消息更快,同时他们必须要对传播信息理解后再向其他学生传递,所以班团干部的传播效果比较好。对受传者而言,其个人差异决定着信息接收的程度,各方面比较积极的学生传播效果就好。(www.xing528.com)

(三)传播内容影响传播有效性

传播内容是高校学生信息传播有效性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传播内容的可接受性与学生的相关性都影响着传播效果。传播内容可接受表示信息清晰易懂,因此,高校学生工作者的信息表达能力和学生对信息的理解能力都直接影响传播效果。传播内容与学生的相关性主要是由于学生要对所传播的信息进行选择,更关注与自己相关的信息。如备考CET-4的学生对考试的报名时间比较关注,需要修第二课堂积分的学生更重视每一次活动信息发布。由此看出,在对学生工作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传播内容对学生自身发展需求的针对性和匹配度直接影响传播效果。

(四)传播方式影响传播有效性

在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飞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大环境下,QQ、微博、微信等平台大力普及;而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让雨课堂、腾讯课堂、钉钉会议等平台用户急剧增加,这对高校师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彻底改变了受传者获取信息的方式。调查显示,经常利用网络媒介的学生传播效果更好,因为他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广,更快捷。对某些难以用文字准确呈现的信息时,人际传播方式比文字传播明显效果更好。大多数学生更喜欢老师或同学用语言分享信息,这可以促进人际关系,拉近心理距离。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影响传播效果。信息多数是从学校到学院到班级再到每个学生,若中间任何环节滞后都会影响传播效果。信息反馈渠道也影响传播效果。学生工作的信息传播是双向传播。从学生工作者到学生的传播途径有很多,但是学生反馈的途径却有限。若信息反馈渠道不畅通或没建好,学生反馈信息长期得不到良好回馈,学生习以为常,信息传播效果就会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