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元朝史:元军西征波斯,势头受阻

元朝史:元军西征波斯,势头受阻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元宪宗二年至世祖中统元年蒙哥汗派其六弟旭烈兀率领十万大军进攻波斯,这也是蒙古帝国最后一次大规模的西征。此次西征,蒙古军队又一次显示了其高超的战略、战术。当使者送来蒙哥的死讯后,旭烈兀率大军返回波斯,留先锋怯的不花统率两万军队继续征进。忽秃思乘胜占领大马士革、阿勒颇和叙利亚全境,杀蒙古所置官吏,蒙古西征的势头被阻止了。继位的阿八哈汗性情温和,志在守成,不再提起西征之事。

元朝史:元军西征波斯,势头受阻

据《出使蒙古记》所载,蒙哥汗继位后,曾有400名阿昔新人,化妆进入蒙古汗国境内,准备阴谋刺杀蒙哥汗。为此,蒙哥汗决定派其弟旭烈兀率大军前去征讨。大军出发之前,封禁了从别失八里(今新疆维吉尔萨尔护堡子)到呼罗珊(今阿母河以南,兴都库什山脉以北地区)、格鲁吉亚的所有牧场和草地,不准任何人在这一带打猎,并在深流巨川上搭起桥梁。由各地百姓每人交出1塔合面粉和1皮囊酒作为军粮。蒙哥汗诏谕旭烈兀一切事情均要遵守成吉思汗时期颁布的法令,对反抗者要坚决镇压,凡顺从者要赐予恩惠;并命令旭烈兀摧毁从忽希思丹到呼罗珊筑起的堡塞。1252年8月,怯的不花率领先头部队12000人出发。次年3月,渡过阿姆河,向忽希思丹发动进攻,占领其大部分地区。5月开始围攻作为亦思马恩派的据点之一的吉儿迭苦黑堡,用了两年时间将其攻克。就这样轰轰烈烈的旭烈兀西征拉开了序幕。

其实,宪宗元年(1251),蒙哥即汗继位后,就遵奉祖父成吉思汗遗训,决定再一次拓展疆土,开藩建汗。这一时期,在波斯境内尚有两个国家保持独立:一是立国于马三德兰地区(今伊朗北部马赞德兰省)的刺客派之木刺夷国;一是建都巴格达的黑衣大食国(报达国)。其西还有叙利亚国。此三国彼此不相声援,孤立存在。其中木刺夷人屡劫蒙古商旅,这更给了蒙哥大汗征讨的理由。于是,蒙哥大汗为了维护蒙古汗国的权益,扩大疆土,决定远征波斯,以图在该地建立一个统一的政权。元宪宗二(1252)年至世祖中统元年(1260)蒙哥汗派其六弟旭烈兀率领十万大军进攻波斯,这也是蒙古帝国最后一次大规模的西征。

此次西征,蒙古军队又一次显示了其高超的战略、战术。亨利·利德尔哈特如此评价:“在中世纪里,战略的最好例证并不出在西方,而是来自东方。13世纪,对于西方战略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卓有成效的时代。其所以显出光辉,是因为蒙古人给欧洲的骑士们充当了教师,使他们在战略方面得到了有益的教训。蒙古人所进行的各次战争,无论在作战的规模和艺术方面,在突然性和机动性方面,还是在战略和战术上采取间接路线的行动方面,不仅不会逊色于历史上的任何战争,甚至于还要超越这些战争。”

比如说,蒙古军队有一个惯用战术是佯装退却。当遇到强敌时,蒙古军队会故意乱糟糟地撤退,显得丧失斗志,引诱敌军紧追不舍,然后趁敌人队形散乱时,突然回头痛击。运用这个战术需要部队有非常强的纪律性和战术素养。相比较之下,欧洲军队就根本做不到,因为他们一旦后退,步兵就会立刻溃散,一发不可收拾。蒙古军队的指挥通常用旗帜,偶尔用鼓点和响箭,部队调动迅捷无声,让对阵的欧洲军队摸不着头脑。

蒙古军队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战术,就是在寡不敌众、战况危急之时会全部下马,以皮制盾牌布阵,蒙古士兵们会在盾牌的后面用重弓极其精准地射杀敌人,这时蒙古士兵往往会战斗到最后一人。因为蒙古军队在波斯和叙利亚吃了几次败仗,蒙古人的这个战术才被阿拉伯人载入史册。

蒙古军队的能征善战,由此可见一斑。

旭烈兀从蒙古出发,1256年渡阿姆河,会同怯的不花军攻打担寒山要塞吉儿都怯堡。大军一路杀伐征战,所向披靡,一直打到了叙利亚。1269年秋,旭烈兀分兵三路攻入叙利亚,次年1月,破阿勒颇城。叙利亚算端纳昔儿弃大马士革,打算逃亡密昔儿(埃及),后被蒙古军捕获。大马士革长官献城投降。就在这个时候,同样的历史又一次上演。正如,窝阔台汗的死曾拯救了欧洲一样,蒙哥汗的死讯也阻止了旭烈兀西征的脚步。对埃及来说,可以算得上是真主显灵了。

使者送来蒙哥的死讯后,旭烈兀率大军返回波斯,留先锋怯的不花统率两万军队继续征进。7月,密昔儿马木鲁克王朝算端忽秃思(原为大臣,篡位自立)杀蒙古谕降使者,进兵巴勒斯坦;9月,与蒙古军大战于阿音札鲁德。因大军东返,军力不足,怯的不花战死,蒙古军全军覆没。忽秃思乘胜占领大马士革、阿勒颇和叙利亚全境,杀蒙古所置官吏,蒙古西征的势头被阻止了。(www.xing528.com)

说来有趣,蒙古王子旭烈兀还被广大的基督徒视为救世主。旭烈兀率领的十几万大军中,来自基督教附属国的部队就有好几万人。其中,海屯亲率两万亚美尼亚铁甲骑兵打头阵,蒙古军中显要的基督徒还包括旭烈兀麾下的第一悍将怯的不花。旭烈兀的王妃脱古思可敦是忠诚的景教徒,其人精明干练,称得上是巾帼英雄,蒙哥汗对她非常赏识,多次嘱咐旭烈兀遇到大事一定要和她商量。脱古思可敦对旭烈兀的宗教政策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每每旭烈兀大军宿营的时候,军中的基督教士们就支起帐篷教堂,摇响木铃,召唤教徒们前来祈祷,这已经成为大军西征途中一道特殊的风景

旭烈兀回到波斯后,闻听其兄忽必烈已继承汗位,自己就留在了波斯建立了伊利汗国。汗国的疆土东起阿姆河,西至小亚细亚,北临钦察汗国,南至印度洋,其都城为帖必力思。

旭烈兀和他的王妃于1265年相继去世,得到百万东方基督徒的哀悼。亚美尼亚史料这样写道:“基督教的两颗巨星坠落了。”继位的阿八哈汗性情温和,志在守成,不再提起西征之事。自从1220年成吉思汗讨伐花剌子模帝国,掀起蒙古西征的滔天浪潮,历经四十年,掠地万里,灭国无数,到这时才终于退潮。

作为成吉思汗的孙子,旭烈兀有着血统身份上的天然优势,而一次次辉煌的战绩同样宣示了他无愧于成吉思汗的子孙。他将“上帝之鞭”伸向西亚,在其土地上建立了蒙古人的国家。伊利汗国尽管延续时间不长,但它的出现完全改变了西亚历史的走向。

除了伊利汗国,历史上所说的蒙古四大汗国的其他三个为钦察汗国(也称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及窝阔台汗国。成吉思汗在世时,他高大的身影足以将所有蒙古人团结在一起;当他去世后,他的子孙们很快就相互举起了原本对付敌人的刀剑。由于贵由死后窝阔台系同拖雷系的汗位之争,加上后来的海都反叛,窝阔台汗国在14世纪初就被察合台汗国兼并了。其他三大汗国也分别在14世纪中后期和15世纪中期因汗位争夺与诸侯叛乱先后灭亡。不过,这几大汗国名义上仍受元朝的控制。就像范文澜先生说的那样:“忽必烈在汉地称汗建国时,西北的钦察、察合台、伊利三个兀鲁思(汗国)实际上已经分立,但是忽必烈和他以后的元朝皇帝,在名义上仍是蒙古大汗的继承者。各兀鲁思宗王推戴的君主,有权处理本国的大事,但须向元朝皇帝奏报。各兀鲁思汗位的继承也要得到元朝皇帝的认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