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事件作为城市更新的催化剂

城市事件作为城市更新的催化剂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城市事件作为影响城市发展的一个触发性因素,可归为城市策划和营销的范畴,现在日益成为许多城市促进发展的有力手段。其他如曼彻斯特打造交通枢纽,开展展览和音乐盛典,争取联邦运动会都是借助城市事件推动城市转型的范例。2)城市事件加速老工业用地更新世界性或区域性的体育盛事和博览盛事,如奥运会和世界博览会等,对于促进城市转型、加速城市工业用地更新的作用会大大超过一般性的城市事件。

城市事件作为城市更新的催化剂

1)作为触媒的城市事件

“城市触媒(Urban Catalysts)”的概念由美国学者韦恩·奥图(Wayne Atton)和唐·洛干(Donn Logan)在1989年出版的《美国都市建筑——城市设计的触媒》(American Urban Architecture:Catalysts in the Design of Cities)一书中提出,主要是指建筑在城市设计中所激发的正面连锁反应。“触媒理论并没有为所有的城市地区规划出单独完成目标的方法、一个最终的形式或一个较好的视觉特质,而是描述一个城市开发的必备特征:可激起其他作用的力量”。通过拓展,城市触媒的概念成为城市发展策略的一种方式。城市事件作为影响城市发展的一个触发性因素,可归为城市策划和营销的范畴,现在日益成为许多城市促进发展的有力手段。从类型来看,城市事件可分为政治性、文化性、商业性和体育性几大类。

英国传统老工业城市谢菲尔德曼彻斯特就利用成功策划的城市事件完成了城市转型。这两座城市在工业化时期的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都承受了总体的逆工业化过程,使其工业生产备受打击,普遍出现工厂关闭、高失业率、人口流失等问题。例如1971—1993年,谢菲尔德在钢铁工业的工作岗位几乎丧失殆尽,在金属制造、金属制品和加工工业的岗位丧失70%。为了扭转这种局面,谢菲尔德城市政府开始重塑形象,并建设了一系列的体育设施,争取到了1991年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举办权,并以此为契机大力建设交通系统、发展旅游产业、更新工业废弃地,如今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体育之都”。今天的谢菲尔德聚集了大量的赛事资源,除了一年一度的斯诺克世锦赛外,国际田联大奖赛和世界橄榄球联赛等全球顶级赛事都曾进驻谢菲尔德。其他如曼彻斯特打造交通枢纽,开展展览和音乐盛典,争取联邦运动会都是借助城市事件推动城市转型的范例。

2)城市事件加速老工业用地更新

世界性或区域性的体育盛事和博览盛事,如奥运会和世界博览会等,对于促进城市转型、加速城市工业用地更新的作用会大大超过一般性的城市事件。

在中观和微观尺度上,2000年悉尼(Sydney)奥运会直接促进一个距悉尼中心15英里1900英亩的废弃工业地带的改造。这里曾经是澳大利亚皇家海军码头,1988年关闭,但其化工厂、石油储存区、石油精炼厂、铁路堆场、有毒废物的倾倒一直都大量存在,因奥运村的建设,这些污染物都被清理走了,后来,这次奥运会被高度评价为“绿色运动会”,并被认为是21世纪大尺度“棕地”更新的范例。运动会结束之后,其中的某些市民建筑和主要的运动场馆转变成城市郊区的奥运别墅区(图4-7)。1992年巴塞罗那(Barcelona)奥运会通过对滨海地区实施工厂搬迁改造,成功将其转变为宜人的旅游区,完成城市和地区的彻底转变。同样是在这一尺度上,2010年上海通过世博会这一重大城市事件,直接促进了江南造船厂、南市发电厂、上海钢铁三厂等一系列老工业用地的改造和再利用,例如中国船舶馆就是利用江南造船厂建成的,取得了生态、经济等方面很高的综合效益,工业遗产保护的命题在此也得到了展示(图4-8)。

(www.xing528.com)

图4-7 澳大利亚通过奥运会的举办成功将工业废弃地发展为运动场馆区

图4-8 上海世博会利用江南造船厂厂房改造的船舶馆

宏观尺度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为促进北京城市产业转型、城市功能结构优化的重大城市事件。为了实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根据《北京奥运行动规划》,北京完成了东南郊化工区和四环路内200家左右污染企业的调整搬迁工作。以首钢、北京焦化厂、北京有机化工厂为代表的企业逐步停产搬迁。这种空前的整改力度反映了北京致力于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意图,而工厂企业停产、搬迁后留下的大面积存量土地,也为北京新产业的聚集提供了可能性,为新的城市功能置换腾出了空间。如首钢搬迁后留下8.56平方千米的土地,被规划建设成为北京西部的综合服务中心、中国钢铁工业改造转型的典范,发展工业研发设计、文化传媒、工业教育培训、工业博览旅游、生产性服务、综合服务等服务产业,并建设工业主题公园。北京焦化厂原址的1.48平方千米用地内,将建设垡头片区中心和工业文化遗址公园。

当然,对于不同层级、不同规模的城市,城市事件的影响范围也会不同,诸如奥运会、世博会这样的“超级城市事件”也只能在国际性的大城市才有可能发生。此外,城市事件的类型、发生方式等,都有可能对城市老工业用地的处置产生影响。以2010年7月28日发生在南京栖霞区南京塑料四厂的爆炸事件为例,这是一起典型的城市“灾难性事件”,起因在于施工方对工厂地下管线情况不明、野蛮施工,事件引发了南京对于老工业厂区危险因素的普查。以这种惨烈的方式促进城市老工业用地更新改造和建设过程中的安全评估,显示了我国当前老工业用地处置过程中的种种漏洞和不足,况且,这次惨剧也并未酝酿出制度化的安全评估体系,制度漏洞会给未来更多的安全事故埋下隐患。类似的这种惨剧在“棕地”更新法制健全的发达国家通常都不太可能发生,原因在于凡涉及“棕地”或“污染用地”范畴的土地问题,都有明确而严格的评估程序,对于潜在的危险区施工有详尽的监控体系作为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