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山客寻根访宗祠追追远

中山客寻根访宗祠追追远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600多年过去,如今南朗泮沙村的许氏一族已繁衍至20多代。许氏最初的发源地是今河南省许昌市东部地区,繁衍至今全国许姓人口大约有880多万。此外,许由活动的主要区域和许国的疆域也大致相当。唐僖宗时期,侍御史许爱镇守漳州,此后调任晋江,成为许姓一大望族。泮沙村西面有一座云梯山,旧时被称为许仙姑山,现在被当局辟为休闲健身公园。此后,附近乡民为纪念这位道姑,又把云梯山称为许仙姑山。

中山客寻根访宗祠追追远

千秋家国梦,世代赤子心。600多年过去,如今南朗泮沙村的许氏一族已繁衍至20多代。近代史上,无论是厮守伶仃洋畔的故地,还是漂洋过海闯荡异国他乡,他们均义无反顾地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续写着宗族的荣光。

唐代之后入岭南

许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20位,在2015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35位,主要分布在江苏、山东、广东、云南、安徽等地。许氏最初的发源地是今河南省许昌市东部地区,繁衍至今全国许姓人口大约有880多万。其得姓有两个源头,一是许由,系以人名为姓;一是文叔,系以国名为姓。而事实上二者是可以融会贯通的,古今不少学者认为四岳伯夷便是许由,“伯夷封许,故曰许由”,因此判断许由和文叔一脉相承。此外,许由活动的主要区域和许国的疆域也大致相当。时至今日,可以这样理解,许由和文叔同为许姓的始祖,只不过许由早于文叔1100多年,因此,许由为许姓的得姓始祖,而文叔则为许姓的开国始祖。

史料记载,许姓南迁始于魏晋南北朝,至唐代初期,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有不少河南许姓将士随往,随后在福建安家落户。唐僖宗时期,侍御史许爱镇守漳州,此后调任晋江,成为许姓一大望族。唐代以后,许姓大举南迁定居于广东、云南等地。至于南朗泮沙村的许姓族人,其祖先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从东莞迁此建村,因村址地处珠江口西岸,属沙质土地带,故名半沙,清乾隆初年改称为泮沙。

峥嵘岁月许公祠

泮沙村位于南朗镇南部,是当地一个总面积达8.32平方公里的行政村。它东临珠江口,西面为云梯山,南与崖口村接壤,北与亨美村相邻,下辖东堡、西堡、西亨、南庄、王屋、泮沙海6个自然村。其中,西亨位于泮沙村西面,其开村祖先同样姓许,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从如今的珠海奄山迁徙而来。另外,笔者查阅资料发现,除了泮沙村,中山地界上的许氏宗祠数量稀少,黄圃镇历史最为悠久、积淀最为深厚的鳌山村,现今还保留着约莫20间大大小小的姓氏祠堂,其中有一间便是许氏宗祠。

位于泮沙村四村上街的筠岩许公祠其实就在村口处。这座建于清代的祠堂坐东北向西南,三间两进带左偏房,硬山顶、博古脊、素胎瓦当、青砖墙,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深具清代建筑特色。该祠面阔14.4米,进深17.4米,面积约214平方米。此外,正脊有花鸟灰塑,前廊有四根石柱,石柱上有石质雕花雀替和托脚。祠内光线充足,神龛桌椅等焕然一新,一旁的花鸟鱼虫壁画亦色泽鲜丽,纹理清晰,显然是翻新过的模样。

许氏族人魂牵梦萦所在

厚重古朴的檐角

除了筠岩许公祠,与泮沙村许氏族人相关的历史遗迹还有一间西亨祖庙。这座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重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的祖庙,面积约204平方米,位于西亨正街一巷。坐西北向东南,三间三进。其中第二进为拜亭,后进则设有神龛,供奉武侯等仙班。大体而言,西亨祖庙的建筑形式与筠岩许公祠如出一辙,大小面积差不多,不过其正脊有腾龙祥云灰塑,古韵依旧。

泮沙村西面有一座云梯山,旧时被称为许仙姑山,现在被当局辟为休闲健身公园。云梯山主峰海拔267.6米,山顶为多层岩石,形似步梯通往云霄,故名。相传在明代,泮沙村有一位姓许的女子上山修道,并在山顶建了一处庵舍,潜心问道,逝世后亦葬于附近。此后,附近乡民为纪念这位道姑,又把云梯山称为许仙姑山。

纸鸢游弋珠江口

泮沙村并不难寻,因为近高速公路的缘故,其辖下的6个自然村皆有明显的路牌指引。稍从大道上转个弯,即见那田园景致。这个明代建村的村落,历史遗存下来的那些低矮的古旧房屋,零星散布在簇新的居民楼群里。村中的超市、理发店、水果摊、杂货铺围绕着一处宽阔的广场建起,热闹熙攘,生活气息浓厚。往里走,村巷深处,弯曲浅窄,芳草萋萋。不少人家都栽种着颜色缤纷的植物,如鸡蛋花树、桑树、山茶树等,点缀门庭,显露出滨海之畔岭南小村的味道。与周边的其他村庄一样,泮沙村各处散落着不少水井,幽深井壁处冒着氤氲水气。为了日常生活,许多人家中都装有汲水装置,只要压下铁手柄,即有清凉透心的井水汩汩流出。

南朗镇政府网页上,有一份于2009年发布的泮沙村概况资料,上面就连每家每户拥有的电脑汽车摩托车电视、饭煲、饮水机都有巨细无遗的介绍,直白呈现着这些年村民生活的变化。换作以前,南朗一带流传着这样一句俚语:“东走西走,有差有好,有女不嫁泮沙佬。”对比之下,令人感慨。(www.xing528.com)

日来月往,情怀不变

相映生辉

说起泮沙,就不得不提闻名中山的泮沙纸鸢(风筝)。从前在南朗一带,但凡空旷处、祠堂前、晒谷场、田野间皆有纸鸢集会,而被誉为“纸鸢之乡”的泮沙更是如此。当地史料显示,明清两代,泮沙村每年重阳节都举行放纸鸢集会,寓意放飞晦气,以求福荫。至于泮沙纸鸢的造型,包括蜈蚣、彩凤、双飞蝴蝶菱角仔、马拉鸢、燕子等大小不一的多个类别。民国时期,中山县政府的民众教育馆曾组织过两届风筝竞赛。1949年重阳节,中山县放纸鸢的佼佼者——泮沙村村民许航宝还被送去广州参加在越秀山举办的省级纸鸢比赛,成绩彪炳,获得“纸鸢能手”称号。此后,许航宝多次应邀到澳门表演放纸鸢绝活。

关于泮沙村的故事,还有不少。譬如文物志里记载着的泮沙遗址,当年曾发掘出珍贵的泥质大陶罐、夹砂陶罐等,这些被尘埃掩埋的文物出土时仍纹饰清晰,呈沉混的黄土泥色。它们“比龙穴出土的器形大,是中山目前出土的陶制品中,体积最大、造型讲究、器壁较薄的历史遗物”。然而,这段尘封的历史,如今鲜为人知了。

宗祠前廊有四根石柱

——氏族名流——

许士良:泮沙人,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丙子科第十四名,授广西怀远训导。

许日现:泮沙人,清康熙十七年(1678)任四会城守营都司。

许承恩:泮沙人,清咸丰年间(1851—1861)任香山协左营把总,为五品衔。

许家骏:祖籍泮沙,旅居海外华侨,1980—1983年就读于美国史蒂文斯理工学校,取得电机工程学士学位及电机工程硕士学位。毕业后接受美国航空学校训练,获美国空军少尉军衔。1983—1988年就读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取得航空工程博士学位。

许汉超:祖籍泮沙,旅居海外华侨,就读于美国加州艺术学院,跟随法国和德国立体派大师习画,在油画、水彩画、绢印画、磷光画等领域颇有建树。

(本章图片 余兆宇/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