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石门汤峪华清宫:陕西秦岭地热开发前景广阔

石门汤峪华清宫:陕西秦岭地热开发前景广阔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陕西省水文队等部门勘测,草堂寺近处有明显的地热异常,从临潼到眉县西汤峪的秦岭山前地带存在一个地热带,开发前景广阔。华清池内有温泉,水温43℃,矿质成分众多,宜于沐浴疗养。

石门汤峪华清宫:陕西秦岭地热开发前景广阔

华清宫

骊山北麓有临潼华清池,骊山南坡有蓝田汤峪温泉。从水文地质眼光看,华清池与蓝田汤峪皆属于现代地热概念。华清池者,无非是说温泉水质的高华清澈;蓝田汤峪又叫石门谷。用“华清石门”描述临潼华清池与蓝田汤峪的现代地热,缘由盖有三个:其一,著名电影阿里巴巴》中有“芝麻开门”的情节故事,芝麻打开“石门”,意为大自然的奥妙向人们敞开。“华清”既是水质呈现,也属自然奥秘。蓝田汤峪,古代即叫石门谷,近譬在兹,引用乐哉。其二,华清池在骊山之阴,汤峪温泉在骊山之阳,二者都属于以骊山断层构造为基础的地下热水,是整体相融通的水文地质现象。其三,华清池温泉水质的高华清澈与地质构造的地下深层“石门”有关,蓝田汤峪古称石门谷,地下温泉与地上石门为同一山水的环境世界。无论是地学眼光还是历史文化,“华清石门”作为一个水文地热的描述性术语,可以走进“阿里巴巴”之门吧。

我国的地热有火山作用型和非火山作用型两类。前者为高温,地热资源温度一般在100℃以上,主要分布在西藏、滇西及台湾;后者为中低温地热资源,分布范围很广,陕西的地热资源属非火山作用型。据地质工作者探查证明,在陕西关中有三个地下热水带存在:一为秦岭北坡地下热水带,主要沿山前大断裂带分布,东起蓝田东汤峪温泉,向西经长安子午镇、东大热水井,到户县草堂营热异常、阿姑泉热异常,向西经楼观台地热井、眉县西汤峪温泉一直到宝鸡县温水沟为止,长约200千米,东西汤峪为其代表。二是北山南缘温泉带,东起蒲城洛河袁家沟温泉,向西到富平县北止。三是关中平原中央带,东起渭南,经华清池温泉、西安市区、咸阳,向西到宝鸡蔡家坡止,临潼华清池为关中平原中央带的温泉代表。

地质勘探研究证明,在地表以下15千米深度范围内,每入地下33米,温度就上升l℃,这叫地热增温率。按此规律,只要向下打一“U”形2000~2500米的深井,如果遇到地下蓄层,就能得到60~75℃的热水,深井热水就是这个道理。“沣峪口附近草堂寺的烟雾井,井中热气弥漫上空,形成烟雾,是著名的长安八景之一,素以‘草堂烟雾’著称。”“草堂烟雾”,其理得辨,其景得解。

草堂寺位于陕西户县东南,南望圭峰、东临沣水,帝京之南、秦岭之北,一代高僧鸠摩罗什创立,历史上曾是佛教入华的第一个国立译经场。关中八景之一的“草堂烟雾”在此,在西安碑林的关中八景石碑上,有清人朱集义的一首诗,生动描绘了这一奇景:“烟雾空蒙叠嶂生,草堂龙象未分明。钟声缥缈云端出,跨鹤人来玉女迎。”关于“草堂烟雾”的形成原因有三种看法:民间派、科学派、仙道派,当地人的民间传说是古井的井壁有一块石头,每当一条蛇卧于石上,就有一股白气从井中冉冉升起,在寺庙上空缭绕盘旋。曹操的名诗云:“腾蛇乘雾,终为土灰。”2014年,一副对联写道:银蛇吐雾辞旧岁,金马长啸迎新春。“草堂烟雾”的民间派解释,既有文明内部的田野经验,还有历史文化背景,不可小觑。“草堂烟雾”的科学派解释就是现代地热学说。终南山沿线都属于地热带,地下打出过许多温泉。每年秋冬时节水汽上升形成薄雾,从西飘向东,仿佛都是从草堂寺溢出的,所以名为“草堂烟雾”。陕西省水文队等部门勘测,草堂寺近处有明显的地热异常,从临潼到眉县西汤峪的秦岭山前地带存在一个地热带,开发前景广阔。每年秋冬的早晨,天气寒冷,空气潮湿,井内喷出的热气一时不易散失,和空中的水汽凝聚为一体,就生成“草堂烟雾”这一罕见景象。现在许多人都认为:井内地热是草堂烟雾的真正原因。“草堂烟雾”形成原因的第三种看法是仙道派,持天人合一的感应解释学立场。草堂寺曾是国立译经场,烟火鼎盛,香雾缭绕,飘于上空。在我国古代,像鸠摩罗什这样的高僧,其实也是地理环境的高手。鸠摩罗什选择草堂寺,表明这里确实是风水宝地。“草堂烟雾”不过是风水宝地的一种现象而已。不排除现代地热因素,更要考虑“天人合一”的感应背景。关于“草堂烟雾”的实际情形,草堂寺僧人告诉记者说:“我从来没见过草堂烟雾,但我相信草堂烟雾一定存在过,但只有唐代有过。因为那时有著名的‘开元盛世’,天时地利人和,而草堂寺又是风水宝地,在盛世必然会发生一些异象,所以草堂寺会有烟雾源源不断飘向京城。”

地热资源包括地下热水、地下蒸气和热岩层三种,地下热水按温度分为低温热水(20~40℃)、中温热水(40~60℃)、高温热水(60~100℃)和过热水(>l00℃)四类,关中地热水温一般为25~60℃,涌水量多为每小时10~30吨。形成地下热水资源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是有充足的大降水补给;二是要有蓄水层,将水储存起来;三是要有岩浆热岩传导加热或重力压生热,或放射性元素蜕变产生热量,使地下水变成热水;四是要有很好的盖层,使水温不散失,就像睡觉盖被子那样。秦岭北坡地下热水带受山前断裂构造控制,一般而言,在两组断裂交汇处,水量最为丰富,温度升高的地下水便可以经过断裂通道涌出地表。(www.xing528.com)

在地质构造上,骊山正是典型的断块山地貌。骊山北侧断裂西起临潼斜口镇,经临潼县城、渭南铁炉至崇凝南,长约40千米,其走向西段NEE,东段NWW,倾向N,倾角70~80度,张性断裂,断距较大。骊山断块在新生代以来,主要表现为断块本身的相对上升及其邻域的相对陷落。由于其边界断裂的力学性质、类型,断裂本身各部位的活动幅度和速率等均有差异,以致使断块的这种运动在形式上为掀斜运动,并且是由北西向南东方向的掀斜。“物探及钻探资料均有反映,临潼空疗热水井深720米,仍为新生界松散层,宴寨陈家窑井深338~550米见有构造岩,代王周赵村井深177~315米见有构造岩和擦痕。属活动断裂,卫星影像显示清楚,东段多被覆盖,向东可能接华山中金堆城—巡检司断裂,西端被骊山NE向斜落断裂截断,相对南移。沿断裂带有地热异常显示及温泉出露,华清池温泉呈EW向排列,水温41.7℃,最高可达44.0℃,晚近期有活动。”(王兴)

骊山脚下的华清池,楼阁迂回,树木掩映;昔之皇家御境,今之“5A”览区。华清池内有温泉,水温43℃,矿质成分众多,宜于沐浴疗养。1949年以后按华清宫的规模进行扩建,现有汤池、水榭、亭台、石舫等,垂柳依依,碧波荡漾,园林景观极为优美。华清池水实至名归,永远给人高华清莹的自然美记忆。“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华清池南依骊山,在西安东约30千米的临潼骊山脚下北麓,北临渭水,优越的地理位置、旖旎的山水风光使其备受历代帝王垂青,古时已是长安附近的旅游胜地,自周幽王修建骊宫至唐代几经营建,先后有“骊山汤”“离宫”“温泉宫”,李隆基诏令环山列宫殿,宫周筑罗城,赐名“华清宫”,亦名“华清池”。

华清池温泉共有四处泉源。现有的圆形水池,半径约1米,水清见底,蒸汽徐升,脚下暗道潺潺有声,温泉出水量每小时达112吨,水无色透明,水温常年稳定在43℃左右。四处水源中,其中的一处发现于西周,即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另外三处则是新中国成立后开发的,总流量每小时为100多吨,水温43℃,水内含多种矿物质和有机物质,有石灰、碳酸钠、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钠、硫黄、硫酸钠等多种矿物质。

蓝田汤峪温泉位于西安市东南秦岭北麓蓝田县城西南20千米处,距西安市40千米,因和西部山麓眉县的汤峪温泉东西相对,故称东汤峪温泉。东汤峪温泉的发现利用,据传始于唐初,唐玄宗时大兴土木,建成玉女、融雪、莲珠、澈玉、濯缨五池,并赐名“大兴汤院”,以后历代修建。直到清朝初年,这里仍然修建有4座汤池。每年从四乡八镇赶来的洗浴者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故有“桃花之水值千金”之说。东汤峪温泉水含有钾、镁、铁、钙、碘等多种元素,出水口水温为50℃左右,有促进人体组织代谢和杀菌的作用。与华清池的唐皇御境相比,汤峪——无论蓝田东汤峪还是眉县西汤峪,也无论是汤峪的现名还是石门的古称,都显出大地平民气息。然而,无论是华清池的开发还是华清宫的修筑,哪一个都少不了普通人的汗水踪影!就此而言,“华清石门”除了其水文地质蕴含外,又是一个甚佳的历史记忆与人文事实。无论地质构造、地理位置还是文化气息,骊山相隔的临潼华清池和蓝田汤峪都是秦岭陕西地热水的卓越代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