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政治教学实践:结合社会现实的尝试

政治教学实践:结合社会现实的尝试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适应这一教学改革的方向,我们开展了结合社会现实、进行政治课教学的尝试和探索,现就一些具体做法和体会简述如下,供同行们参考。结合社会现实进行政治课教学,是时代赋予我们政治教师的责任,也是培养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需要。我们要真正做到把社会现实融于政治课教学之中,通过社会现象来理解教材内容,运用教材知识分析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就要做到:第一,做社会现实的知情人有心人。

政治教学实践:结合社会现实的尝试

【作者】叶爱珠/苏跃民

【作者简介】叶爱珠 苏跃民 浙江遂昌县金岸中学

今年,除了个别地市外,我省社会政治学科中考基本上采用了开卷考试的形式。作为开卷考试,社会政治学科的中考,要求在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考查的同时,着重对学生分析能力、运用能力、综合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现象解决现实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因而在开卷考试的试题中大量采用了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这就为我们政治教师指明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即在平时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中要与社会现实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适应这一教学改革的方向,我们开展了结合社会现实、进行政治课教学的尝试和探索,现就一些具体做法和体会简述如下,供同行们参考。

一、利用社会现实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习兴趣

根据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或教学重点、难点,精选相关的社会现实材料,编制成质疑式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增加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时,我在引入新课时,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当今我省温州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令人称道、令人羡慕。然而温州市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改革开放之初,温州假皮鞋、假皮带等假冒伪劣产品曾经盛行一时,甚至俄罗斯人也将温州作为假货的代名词;后来温州市党政领导一方面加强了商业道德宣传教育和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另一方面依法打击假冒伪劣、制假贩假的违法行为,引导社会经济走向了正常发展的轨道;今天温州人的产品信誉满天下,走出国门的商品也越来越多。温州经济发展的历程给我们以什么启示呢?甲同学认为:“启示是应首先发展经济,然后讲道德讲信用。”乙同学则认为:“启示是应把道德信用建设放在首位,没有商业道德和信用,温州的经济早就崩溃了。”请问谁的看法是正确的呢?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搞好经济建设与提高商业道德和信用之间有什么关系?加强商业道德和信用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学了今天这一节课,同学们对这些问题就会有明确的答案了。

通过上述引导,激发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和求知欲,带着积极思索的心态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利用社会现实印证书本知识,得出基本结论,引申和拓展基本知识,加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记忆

根据所学基本知识,精选社会现实材料,使基础知识在社会现实中找到证明,不仅增加了教材的可信度,还由于通过社会现实,归纳出书本上的基本结论,有利于学生分析、理解书本知识,牢记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教材内容一旦编定,就具有相对稳定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有的知识已经有了发展和拓宽,这就需要通过社会现实材料对陈旧知识进行补充、修改、矫正,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还有利于增加教材的时代感,有利于学生树立变化发展的观点,活学教材内容。例如,在教学“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这一基本知识时,我分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摘要),针对“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党中央在2001年10月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纲要》中提出了20字基本道德规范,在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方面,提出了四个一,“一个核心”“一个原则”“一个基本要求”和“一个着力点”,你知道它们的具体内容吗?试比较它们与教材中有关内容的联系与区别。

通过自学和课堂提问,使学生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扩展了他们的知识面,丰富了教材内容。

三、利用社会现实材料引发学生开放式的讨论探索,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在完成基本知识的教学任务后,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综合理解,以巩固基础知识,可精选社会现实材料,设计情境提出问题,组织讨论探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七嘴八舌,互为启发,互相补充,激发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四、利用社会现实材料,编制练习题,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巩固知识的训练自测阶段,通过精选社会现实材料编写材料训练题,让学生通过作业练习,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社会现象,归结总结出正确结论,提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方案,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运用能力、综合能力及实践能力的目的。例如:在学习了“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以后,可以设计这样一道习题给学生练习:

材料一:据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产品的科技含金量每隔10年增长一倍。但到了20世纪70年代,其代表性产品汽车和电冰箱,每千克价格比60年代产品提高了10多倍,而80年代以来,代表性产品首推软件,它分量很轻,但科技含量却很高,若按每千克价格计算,比70年代提高了百倍、千倍甚至万倍。(www.xing528.com)

材料二:继2001年2月19日党中央国务院颁发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2002年2月1日江泽民又向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计算机学家王选和物理学家黄昆颁发了奖励证书和奖金。

材料三:据调查,日前,我国公民符合科学文化素养条件的人口占0.3%,欧盟为4.4%,是我国的近15倍。美国为6.9%,是我国的23倍。又据统计,目前发达国家的科技和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0%~80%,我国为30%。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说说你对“知识经济”的理解。

(2)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党中央国务院从新世纪开始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原因及意义的认识。

(3)从材料三中你归纳提炼出的结论是什么?请就加快我国的社会经济建设谈谈你的看法,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应该怎么办?

结合社会现实进行政治课教学,是时代赋予我们政治教师的责任,也是培养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需要。我们要真正做到把社会现实融于政治课教学之中,通过社会现象来理解教材内容,运用教材知识分析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就要做到:

第一,做社会现实的知情人有心人。要经常阅读时政报道,收听《新闻联播》,收看诸如《焦点访谈》《东方时空》《法庭内外》《如望角》等电视专题节目。同时,要勤做笔记卡片,收集各种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社会热点、焦点、重点等社会现实材料,以备用时之需。

第二,要勤思考细分析,提高自身的政治敏感性。假如我们面对一个社会现实问题(一种社会现象),能够经常从各个角度想想它产生的原因,想想它可能导致的后果,谈谈它产生的作用、意义,我们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会加强,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以及政治敏感性也会提高,同时也就为我们结合社会现实进行教学打下了基础。

第三,要学习和研究运用社会现实材料编制问题,创设问题情境的形式和方法。只有一个内容和形式完美结合的好问题,才能点燃思维之箭的导火索,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实现解决问题开拓创新的目的。

第四,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社会现实材料是需要的,也是必须的,但不能陷入只追求形式、做表面文章的泥潭,关键是要运用社会现实材料实现教学目的。因此,一堂课不能成为材料的堆砌,材料的运用要少而精。一堂好的政治课,可以用一个材料,也可以用多个材料,这要视教材内容和材料实际而定。有时一个材料内容非常丰富,可以通过逐步展示的方法,完成整堂课的教学任务;有时一个材料的内涵非常深远,可以通过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的挖掘完成整堂课的教学目标。

总之,结合社会现实进行政治课教学,既意义重大又任重道远,我们每一个政治教师都要努力而为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