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岛艺海:奚啸伯、欧阳中石师徒的成果

青岛艺海:奚啸伯、欧阳中石师徒的成果

时间:2023-10-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奚啸伯担任北京市京剧四团团长和石家庄地区京剧团副团长。无独有偶,奚啸伯于时隔6年后——1964年9月,又率石家庄市京剧团来青岛,演出新编现代京剧《红云崖》,好评如潮。奚啸伯演出《范进中举》剧照遗憾的是,奚啸伯于1977年年末不幸病逝,享年67岁。欧阳中石还饶有兴趣地表示:这些年,他经常有机会到青岛。

青岛艺海:奚啸伯、欧阳中石师徒的成果

奚啸伯京剧“四大须生”(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之一,同时也是著名书法家,其书法艺术在京剧界更是佼佼者。而现今著名的书法家欧阳中石则是奚啸伯的京剧爱徒,并且是当今京剧奚派老生艺术的掌门人。他们师徒与青岛都有缘。

我珍藏有一张摄于1933年青岛中国电影院(当时叫山东大戏院)门前,奚啸伯与著名坤旦章遏云并挂头牌演出京剧的大型广告的照片(请参见本书《硕果仅存的中国电影院》图片),还有两张奚啸伯分别在1958年和1964年在青岛鲁迅公园拍的照片。那么,具体情况又是怎样呢?

位于中山路97号的中国电影院,在1931年12月中旬竣工后正式开业。由于国产电影生产很不景气,为增加收入,便于1933年邀请奚啸伯和章遏云两位京剧大师挑班来此演出京剧,当时在青岛引起了极大轰动,一是因为电影院也演京剧,二是有名家领衔。

1958年,奚啸伯在青岛鲁迅公园留影

1964年,奚啸伯再次在青岛鲁迅公园留影

生于1910年的奚啸伯,那时来青岛演戏时年仅23岁。他自幼爱好京剧,青年时常出入北京票房,唱老生,宗谭派。曾得“老四大须生”(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之一的言菊朋(京剧言派老生艺术创始人)赏识,授以《打鼓骂曹》等剧,并成为言菊朋的得意弟子。他19岁开始登台演戏,一唱成名,与梅兰芳、杨小楼、尚和玉、尚小云等许多大家合作。奚啸伯是属于票友下海,缺少严格的幼功训练,但能刻苦自励,认真实践,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终享盛名。他在表演上着重刻画人物性格,在唱法上长于喷口吐字,讲究口劲,特别对京剧老生“衣齐”辙的运用有系统的研究。代表作有《白帝城》《宝莲灯》《清官册》《苏武牧羊》《法门寺》等,与筱翠花合演的《乌龙院》一剧尤为著名。

奚啸伯艺术风格的重点是“唱”,他用毕生心血积累了一整套“唱”的系统法则,如“以字定腔”“以情行腔”“错骨不离骨”“唱胡琴、让胡琴”“赶板夺字”“唱戏唱气口”等等,可以说,他的“唱”是法度严谨,有系统、有规则的一套学问。他在辙口的运用上也下了极深的苦功,“衣齐”辙是老生演唱的一个难点,他经过努力,对“衣齐”辙发音的运用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方法,后来“衣齐”辙几乎成了他专擅的辙口。他嗓音音量并不大,但清晰悦耳,韵味醇厚,著名戏曲音韵学家徐慕云形容奚啸伯的演唱有“洞箫之美”。

奚啸伯的书法作品

奚啸伯对字的四声音韵吞吐收放,能准确、适度地进行艺术处理,对于“吐字”的“喷”“擦”“弹”“切”运用各有法度,既细致又讲究。所以他的念白不仅清楚明晰、字字入耳,而且铿锵成节、入情入微。奚派艺术以其“清新雅致、细腻委婉”的艺术风格,在中华梨园剧坛独树一帜。奚啸伯还有很深的文化底蕴,一直酷爱书法与绘画,而且水平极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奚啸伯担任北京市京剧四团团长和石家庄地区京剧团副团长。其间,他创演了京剧《范进中举》,别开生面,成为经典。他还是第一个到农村演出并排演京剧现代戏的艺术大家,为中国京剧艺术的探索发展贡献了毕生精力。其现代京剧的代表剧目有《白毛女》和《红云崖》等。

1958年夏,他率石家庄地区京剧团来到青岛,在光陆戏院演出了《白帝城》《范进中举》《空城计》等戏,受到极大的欢迎。他还在鲁迅公园青岛水族馆前拍照留念。无独有偶,奚啸伯于时隔6年后——1964年9月,又率石家庄市京剧团来青岛,演出新编现代京剧《红云崖》,好评如潮。他抽空再次来到鲁迅公园在劲松下拍照留念,并把这帧照片送给了他的爱徒、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用他优美雅致的书法题写了“如松之健”,表明他百折不挠的心态。

奚啸伯演出《范进中举》剧照

遗憾的是,奚啸伯于1977年年末不幸病逝,享年67岁。然而,他所创立的奚派艺术并未因此广陵曲散而是后继有人,且酷爱者大有人在。现在的京剧界凡谈及奚派就必提起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都公认他是奚派的掌门人。奚派艺术能够得以振兴和发展,欧阳中石功不可没。(www.xing528.com)

我于2000年7月4日到北京,登门拜访了仰望已久的欧阳中石先生。他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送给我他录制的《中石唱念自娱》两盘录音带(内有26段奚派名剧片断)和一张同名CD光盘,并把他担任顾问并题写书名的《奚啸伯艺术生活》一书送给了我,还在书的扉页上亲笔挥毫题上“铭康同好雅念”,落款为“中石奉”。当时,我们谈了很长时间。由于我也酷爱京剧,因此他把我看作“同好”。欧阳中石还饶有兴趣地表示:这些年,他经常有机会到青岛。青岛是个好地方,海纳百川,广出人才,而且是京剧的“大码头”。他师父奚啸伯先生也始终是这样认为的,也非常希望来青岛演戏。

同年8月21日,我突然接到欧阳中石从青岛黄海饭店打来的电话,请我速去与他见面。我喜出望外。原来是北海舰队请他来青岛举办书法讲座,而他的弟子张军强刚刚又加盟青岛市京剧院,在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扮演主角杨子荣。这次,我们谈得更加深入。

欧阳中石赠书给笔者并在赠书中题字(2000年7月4日于北京)

欧阳中石,1928年生于山东泰安,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所长,北京唐风美术馆名誉馆长。他个子不高,待人接物纯朴率直,思维敏捷,谈锋甚健。他尽管原籍是山东泰安,但口音则是京腔京韵,毕竟是著名的京剧研究家呀!我们的话题自然就是他的老师奚啸伯与奚派艺术了。其实,欧阳中石从未下过海,也并不在梨园行,他乃是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对逻辑学极有研究。那他为什么钟情于奚派呢?他告诉我:“我爱奚派,是觉得我和老师奚啸伯的个头、扮相、嗓音甚至是艺术的思路都有不少相似之处。”原来欧阳中石自小就迷上了京剧,他还爱模仿奚啸伯的演唱。那是1943年,15岁的他正在济南上高中。一天,他到一个同学家(其父是济南北洋大戏院经理)唱起了昨晚奚啸伯刚在北洋大戏院演的戏,不料从里屋走出来的正是奚啸伯。奚啸伯对这个小家伙惟妙惟肖的模仿演唱极为赞赏。就这样,欧阳中石有幸成为奚啸伯的弟子。他后来虽成为学者,但一直迷恋奚派。1985年,在石家庄举行的纪念奚啸伯诞辰75周年演出会上,最后一出戏就是由欧阳中石主演的奚派名剧《白帝城·托孤》,他扮演的刘备一上场就引起轰动,再一张嘴唱、念,更是掌声如雷。原来,他的个头、扮相、嗓音、唱腔、音色、韵味等都酷似乃师,从而令观众认为是“奚啸伯再现”。

奚啸伯赠弟子欧阳中石剧照(在《甘露寺》中饰乔玄)

那么,欧阳中石何以能成为奚派的传人且与乃师过从甚密呢?欧阳中石很谦虚:“1948年,奚师曾有意让我下海,但我总觉得自己还远远不够材料,不过我与奚师始终是情同父子。若干年来,我们每周必互通两封书信,都用毛笔写,每封都是洋洋洒洒,在文学历史、艺术等诸方面进行广泛探讨,这可以说是‘鸿雁传情’吧!”是的,他们师徒的信函往来,可谓梨园界的一段佳话。直到奚啸伯临终前没写完的最后一封信也是给欧阳中石的。据我所知,奚啸伯历来对艺术精益求精,如他创演的《范进中举》整段整段的唱词都是重写的,这其中也少不了欧阳中石的心血。在奚啸伯去世两周年后的1979年,欧阳中石写下这样24个字:“视徒如子,愧我无才,空负雨露。尊师若父,枉自有心,奈何风霜。”可见他们师徒感情的深厚。在谈及奚派艺术后继有人时,欧阳中石告诉我:现在奚派传人不少,如张建国、张军强、赵建忠、李伯培、杨志刚、赵淑华等。

在回顾他的恩师奚啸伯时,欧阳中石说道,大家都知道奚师是一个文人艺术家。就艺术家而论,自然指的是京剧艺术,以“家”字冠之,当然世所公允。他的舞台实践是一个方面,能戏多,红得早,熔铸广,成就高,不断前进,不断升华,四十多年的舞台生涯,使之成为独树一帜的立派成宗的艺术大家。另一方面他有自己改编、创作的剧本,有自己系统的理论,表明了他更是一位有学术建树的、有研究成果的大师级方家。只凭一个方面便足称为“家”,何况他兼而有之,更表明他的确是一位艺术“大家”。

欧阳中石是书法大家,而乃师奚啸伯亦是成就斐然的书法家。欧阳老说,奚师自幼读过私塾,直到晚年还能背诵不少《左传》《史记》和《资治通鉴》中的整篇文章。他从小就学习书法,初临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还学过赵体和板桥体,晚年还能写出精彩绝伦的欧体字。奚师用毛笔写信,一写就往往止不住,纸尽而情长,字就只好写得越来越小。但字无论如何小,他都能笔笔不苟,字字结实,令人赏心悦目。欧阳中石坦言:“在京剧方面我受恩于师,在书法上我也大享师惠。由于师父的不弃,我一直没有离开毛笔。否则我一定会搁置起来。他的不断追求,催促我也不能松懈,有时是他练了手,我练了眼;有时是我练了手,他练了眼。有些字体他虽不写,但对我却常常加以品评指教,给了我许多中肯的训诲。”他还说,一个艺术大家往往不是单纯的,那是一通百通的,而他的师父奚啸伯先生却不只是“通”,且不谈京剧,单就书法一则来说,他就是毫不含糊的书坛大家。我们看他的扇面遗墨、头牌名角的演出字幕,虽只是凤毛麟角,但已经足以从中窥到他书法成就的高度。

欧阳中石

欧阳中石在青岛告诉我:学习书法,早年得到武岩法师的启蒙,后师承国学大师吴玉如先生。欧阳中石的书法如其为人,格调清新高雅,沉着端庄,俊朗而又飘逸,古朴而又华美。观他的作品,如欣赏高山流水,又如见万马奔腾,足见他深厚的功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他出版了《欧阳中石书沈鹏诗词选》《中石夜读词钞》《当代名家楷书谱·朱子家训》《中石抄读清照词》《老子道德经〉》等众多作品集。其书法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其个人传记先后被载入山东大型当代历史人物传记画册《中华泰山儿女》、中国大型当代历史人物传记画册《中华齐鲁儿女》系列丛书。欧阳中石博学多才,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有较全面、精深的研究。他的著述有40余种,涉及国学、逻辑、戏曲、诗词、音韵等。

我在电脑上录入此稿时,还在聆听着京剧奚派研究家欧阳中石的唱念,又似乎觉得这就是奚啸伯,并想到了奚啸伯在青岛鲁迅公园劲松下的留影,以及他老人家题写的四个字——“如松之健”。

2019年1月26日于青岛夹缝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