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开大学学生思政工作案例:爱与支持的力量

南开大学学生思政工作案例:爱与支持的力量

时间:2023-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何抓住微信与教育的契合点,使微信为教育所用,加强学生思想建设,促进身心健康,帮助学生建立与规划正确的职业生涯发展观念,成为文学院在研究生学生工作方面新的探索。我院于2013年8月建立了“文学院研究生微信公众平台”,让微信成为研究生工作的有力抓手,在同学们的学业、生活等各个方面提供指导,帮助同学们解决困难,给每位异乡的学子带去爱与关怀,为每位文学院研究生的求学路保驾护航。

南开大学学生思政工作案例:爱与支持的力量

【案例导读】

“微信”这种新兴的交流方式,已经逐渐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情感交流的重要渠道,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丰富文化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如何抓住微信与教育的契合点,使微信为教育所用,加强学生思想建设,促进身心健康,帮助学生建立与规划正确的职业生涯发展观念,成为文学院研究生学生工作方面新的探索。我院于2013年8月建立了“文学院研究生微信公众平台”,让微信成为研究生工作的有力抓手,在同学们的学业、生活等各个方面提供指导,帮助同学们解决困难,给每位异乡的学子带去爱与关怀,为每位文学院研究生的求学路保驾护航。

【案例一】调研学生实际,创立公众平台

【案例过程】

每当学生入校伊始,就是文学院老师们最忙碌的时候。辅导员老师总会走进学生宿舍,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调研,帮助同学们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老师发现,文科研究生由于其专业特点,同学们大多爱读书、爱思考,但多内向、不爱交流,喜欢闭门造车。不同于理工科研究生,他们要在实验室完成专业学习,需要通力合作,和同门师兄弟间的交流广泛,能够第一时间接受导师的教育指导,并且学习生活规律化、有节制。反观文科学生,在课上拿到了老师开具的阅读书单后,就回到寝室或自习室独自阅读思考,与导师、同学缺乏沟通交流。通过调查,在研究生当中普遍存在着熬夜晚起,生活作息不规律的现象。从第一届校研究生运动会可以看出,很多研究生身体都处于亚健康的状况。这些都成为令人忧心的问题。

为此,文学院研究生会发起问卷、采访等多种形式的调研活动,收集同学们在学业生活上的困难,力争帮助同学们寻求解决办法。“研究生要念的书太多了,希望学长学姐能给介绍一下学习经验和方法。”“我和寝室的同学总也相处不好,大家作息不一,寝室的同学凌晨两点还看电影打电话,和同学说了害怕影响同学关系,不说自己又休息不好,我该怎么办才好?”“我是南方人,不能习惯天津的气候,太干燥了,一到冬天就上火,有没有什么解决办法?”“天津周围有什么好吃、好玩的地方,小伙伴们能不能介绍一下?”……此次实际调研中反映了研究生学业、生活方面的很多问题,其中优质信息共享滞后、缺乏情感交流成为研究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甚至成为了一些文科研究生的困扰。

小琛就是一名文科专业硕士二年级的学生,性格比较内向,平时参与学校学院活动不多,下课后总是默默地回到宿舍读书,特别喜欢在深夜学习,早上没有课的时候便起床很晚。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也不好意思和导师沟通,总是觉得自己阅读量不够,好几次在宿舍偷偷地流泪,辅导员得知了这一状况后,及时与她进行了交流:

老师:小琛,你最近气色不太好,总是没什么精神。是不是心情不好,或者学习生活上遇到了什么困难了?你到了学校来,这就是你的家啦,能不能把我当作你家里的哥哥姐姐,和我说说,说不定我能给你出出主意,帮帮你呢?

小琛:老师,我就是觉得自己特差劲儿,怎么努力都比不上别的同学。

老师:怎么这么说呢?老师觉得你挺优秀的,学习上非常踏实努力,同学们都说你特别随和好相处,就是自信心差了一点点。

小琛:老师,不是这样的。我觉得自己的基础太差,跟不上其他同学,我就是从一个地方院校考来的,本科就是靠死记硬背才考到这里来,可是我到这来以后发现我和同学们都不在一个起跑线上。研一的时候,课程还比较丰富,大家学的都差不多,差距还不大。现在升入二年级,更多的时间是留给自己支配,老师开了很多阅读书目,同学们都可以很快看完并消化咀嚼,在讨论课上能踊跃参与,提出新的理论和观点,可到我这儿连看一遍书都看不完,我特别着急。

老师:小琛,你别急,有问题不怕,咱们一起想办法解决。老师觉得,导师开的书目多,读起来有困难,这可能是大家都存在的问题。老师在上研究生的时候也遇到过类似的困难,小琛不用有太大的压力。只不过老师在念书的时候会偷一些小懒,我读的书并不如小琛多,可能因为比你多掌握一些读书窍门与方法吧,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读阅读更多的内容。研究生学习相对于本科生学习自主性强,更需要窍门,我觉得你在努力方面并不比别的同学差,只不过缺了一点方法而已,不用太焦虑的。你有没有和同学们讨论过这个问题,或者和导师请教过呢?

小琛:我不敢和老师同学们说,我觉得这样有点儿丢人。同样的书同学用一天就能看完,能够提出自己新颖的见解,我得用两天甚至更长,而且还没什么收获,讨论发言时的逻辑性很差。我很自卑,觉得老师也会不喜欢我,同学们也会瞧不起我。

老师:小琛不要看低自己啊,小琛的导师曾经夸过你是个用功的学生,同学们也认为小琛很乐于助人,要是谁敢说你差,老师可不会答应的哦!小琛,咱们暂且抛开其他的不讲,不妨一起来找找读书效率低的原因。我觉得小琛很聪明,学习能力也并不比别的同学差,是不是学习压力太大了,或者太焦虑了?

小琛:我总觉得自己不够努力,有时候读书到深夜两三点钟,为了准备第二天的讨论课,上课的时候非常紧张,同学们的发言都不能集中精神听,只考虑把自己能说的赶快说出来。

老师:是呀,老师也听说你白天精神状态不好,而且前几天还感冒了,学院组织的活动也很少见你来参与,小琛这样让老师很担心啊。

小琛:老师我也挺想参与活动,但自己体质不太好,又没有什么擅长的文艺项目,最近都是习惯了深夜读书,所以有时候白天精神可能不是很好。

老师:小琛,老师觉得你很优秀,努力上进就是你最大的优点,只不过你太焦虑了,还不能把努力很好地转化成为你的优势。研究生生活不是只有学习这一件事,衡量一个人的标准有很多,不仅仅是学业。平时多加强体育运动,丰富一下你的生活,养成规律的作息,这样也会促进你的学习呢!平日里,多和导师同学们交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相信这些能够让你变得更优秀。

……

【案例分析】

从以上的对话中,我们不难发现:小琛的学习生活状态绝不是只发生在她一个人身上,她很努力地学习,但是学习效率不高,效果不佳;习惯独自一人做学术,缺少和同学的交流,羞于同导师沟通联系;作息时间不规律,习惯深夜学习;很少参加体育活动,体质较差……

如何能给予学生更多的支持,在潜移默化之中给予他们关爱与力量,是当下学生工作的重点。传统的教育活动对于生活学习相对分散的研究生群体并不能起到很高效的作用,因此,改进原有教育管理模式,利用新媒体服务学生的当下学生工作的新思路,研究生公众微信平台应运而生。

【案例二】引导学生关注,转变指导模式

【案例过程】

文学院研究生微信平台建立于2013年8月底,经过初步的运营之后,增加了一系列相关功能,比如讲座活动查询、留言板等,力求为新生学业生活提供便利。

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引导新生关注微信平台。为了使新生能够及时地关注微信平台,学院拓宽了宣传渠道,除了用人人、微博、海报、宣传单等方式在院际、校际范围内宣传,还在迎新时,针对学院新生群体发放了印有微信平台二维码的卡片,引导同学们尽快关注。通过这一举措,迎新周结束时,关注人数已经增加超过100人,即超过了2/3的新生人数,这为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接着我们根据学校和学院有关新生工作的安排,每天及时地推送相关的活动信息以及注意事项。考虑到新生来到后,需要面临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所以我们要求发送的每一条活动信息,在传达时间地点等消息的同时都要配上相关的地图标注,比如伯苓楼、东方艺术大楼等地点,确保新生同学能够顺利地找到活动地址。我们将未来一段时间内会举行的讲座活动通过微信活动作为汇总,确保同学们不遗漏、不错过相关的活动信息,通过微信平台能够快捷地查到。

中秋抽奖活动

中秋抽奖活动

开学教育活动之后不久,即迎来了同学们在南开度过的第一个中秋节,文学院研究生会以微信平台为依托,开展了“迎中秋,微信刮奖”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意在给新生营造出归属感,同时也想进一步让新生关注微信平台,通过数据分析,参与人次达到497次,共有55名同学获得了学院提供的奖品,给同学们带来了惊喜;与此同时,微信平台的关注人数达到了190人。

除此之外,通过留言板功能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寻求帮助的途径,同学们可以将遇到的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微信上的留言直接反馈给学院,利用留言板功能,我们极大地发挥了微信平台所特有的批量信息处理功能,通过微信后台的统计,我们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就对同学们所关注和所面临的话题、问题做出一个综合的统计和分析,进而提高了我们工作的可预见性。

以新生作为活动开展的切口,使微信融入全院研究生的学业生活,建立以新生为主导,全院师生交流共享的信息的平台。

研三的小穆曾经留言:“还有半年就毕业了,念书的时候学习不好,现在工作没找着,连份好的实习经历也没有,总有种一事无成的挫败感。”看到小穆的留言,同学们纷纷出言鼓励:“不要气馁,暂时的挫折总会过去的!”“加油!”“好哥们!你是我们寝室的开心果,不管有什么困难,我们一起克服,都会过去的。”已经工作的学长学姐看到留言后,为小穆争取到了实习机会。小穆的留言说出了很多找工作同学的心声,就业问题是毕业班同学关注的热点。辅导员老师经常对此在留言板上留下暖心的话语。“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家难免会有些焦躁,其中的困难都是我们必须经历的磨练,同学们不要太有压力哦!”“这半年虽然辛苦,但大家一定要保重自己!规划好自己的生活,计划好每一步都要做什么。每天投几份简历,作好调研,搜集面试经验,有宣讲会和面试招聘一定参加,同时多参加实习,增加工作经验。”“同学们一定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一定可以凭借自己的才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空的!加油!”

【案例分析】(www.xing528.com)

微信平台上所提供的内容与研究生生活息息相关,并且紧密结合文学院学生的专业特点,注重发展学生的学养素质,培养学生的学术观念。平台的建立开通不仅为研究生信息传达提供便利,也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微信为师生创设了平等融洽的交流空间,使学生沐浴在轻松、融洽的氛围中,从而获得素质的提高和情感的升华。

【案例三】发动起床争霸,改善生活习惯

【案例过程】

在关注人数达到一定规模后,学院开始利用微信平台给予学生更多的帮助,针对文科学生熬夜晚起,生活作息不规律的现象,学院利用微信平台开展了一项关于起床时间的排名活动——起床争霸赛。

在策划起床争霸赛整个活动流程中,通过多方面的考虑,采取多种办法使得计划能够顺利进行;比如我们考虑到要培养一个习惯,至少得连续一个月的坚持,所以我们以周为单位,计划总共开展4周的活动,设定每天早上6点开始起床签到,生成起床排名;比如为了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同学们的热情,我们为每周排名靠前的同学提供了与健康生活相关的奖品;比如为了让同学们了解作息规律的重要性,还不定时地给同学们推送健康生活小贴士等等。

早起争霸赛 

早起争霸赛

起床争霸赛反响热烈。一位同学留言说:“真的是又实际又暖心的活动。活动发起后,我和室友的关系都有所改变了。以前总是为了晚上几点关灯争执不休,现在我们每天晚上早早熄灯爬上床,早上互相叫早,守着手机等着签到呢!”

在活动过程中,我们给每周占据前几名的同学作回访,确认同学们是否体会到该活动能够给自身的生活习惯带来积极的变化,并在微信平台上时时与同学们分享。值得一提的是,经常晚睡晚起的小琛同学在舍友的带动之下,也加入到了这个“起床争霸”活动中来,虽说最终没有获得奖品,但对小琛来说,这个活动确实很大地改善了自己的作息习惯,因为要和大家一起早起的缘故,她逐渐改掉了原来熬夜看书的习惯,自己在白天的精神状况也因此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或许这就是这个活动对她最大的奖励吧。

通过开展为期四周的活动,我们通过后台数据分析,总参与人次超过2000人,达到了我们的预期目标,同时还受到了校内外纸质媒体和新媒体的关注。随后,我们又开展了相关的准点睡觉活动。此外,起床争霸活动还对平台关注人数的进一步提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活动结束时,关注人数已经突破了400人。

【案例分析】

相关媒体对该活动进行报道的同时,我们也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和反思。此次“起床争霸赛”活动的亮点在于:(1)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贴近同学们的日常生活;(2)运用了新媒体,依托最近兴起的微信平台开展活动;(3)为以后开展活动提供了一些运用新媒介的经验。

【案例四】推送新春祝福,促进师生交流

【案例过程】

文科研究生要做到每天都和导师面对面的交流实属困难,而学生大多存在着对导师有所顾忌的回避心理,传统的邮件沟通,时效性较差,文字性质的交流难免流于表面。通过调查,导师们也存在苦于没有一个特别恰当的手段与学生更好地沟通,他们在学术上致力严谨,但作为导师,他们也希望能更多地给予学生爱与支持。

基于上述原因,恰逢马年新春,学院决定利用微信平台发起了“视频激活微祝福,新媒体传播正能量”的活动。新春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因为每到年初,同学们都会对自己有新的期待,这个时候也是同学们自觉期待接受正能量的时候。因此,选择在这个时候推送祝福,正好“投其所好”。由于用文字推送祝福比较普遍,特别是春节期间,同学们遭到各种“正能量”轰炸,点击查看文字祝福也只会是一扫而过。所以,学院决定将新春祝福变“活”、变有趣,通过推送视频,让同学们更真切地体验教师寄语,以轻松活泼的方式获取正能量。

“马上有论文、马上有offer、马上有爱情、马上有好运”,除夕之夜,文学院研究生会主席团通过一段视频恭贺全院师生马年大吉,并送上新春祝福。由此,开启了“新春微祝福”的序幕。

从初一到初七,每天早上,微信平台都会为大家推送一条教师的新春寄语。大年初一早上,学院院长沈教授用一首小诗与同学们共勉:“骐骥思千里,鹪鹩足一枝。劝君常自励,勿枉少年时。”初二,传播学系主任刘教授挥笔写下:“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来激励同学们。初三,学院副院长罗教授祝福同学们“与诗为伍,永远年轻”。初四,中文系刘老师送来“不放弃寻找、不放弃爱与被爱的希望”的贴心祝愿。初五,传播学系陈老师期许同学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初六,艺术设计系主任薛教授祝愿同学们“过好每一天、快乐每一天”。初七,研究生辅导员王老师用“平淡而又精彩、平凡而又幸福”为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传递美好的期待。

新春微祝福(1)

新春微祝福(2)

视频推送之后,引起了同学们的广泛转发和宣传,由于推送祝福的老师涉及学院各个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辅导员,都是与同学们朝夕相处、非常熟悉的人,看到自己熟悉的老师的祝福,同学们定会多几分留意和铭记。有同学表示每天醒来都在等待老师的祝福,也有同学回复表示老师的祝福很贴心、希望能不负老师的期待。之前不太喜欢参加活动的小琛,在这次活动中表现得相当积极,从大年初一到初七,几乎每条新春祝福底下,都有她点“赞”的身影和她那充满文艺范儿的回复。

【案例分析】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学术道路的探索中,老师们的指引都是同学们前行的坐标与灯塔。老师的祝福通过微信平台为这隆隆冬日送来了阵阵暖意,给同学们带来了春的希望与梦想的力量。微信平台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创造了机会。这种暖心的鼓励将会激励着学生在求学的道路上不懈地前行,带给学生关怀与支持。

【结语】

拓展宣传思路、优化宣传方式、扩大宣传范围、传播正能量,促进学院宣传工作的开展,一直是文学院学生工作着力探索的新思路。微信平台的建立,正是对“公能”精神的一次绝佳认证,利用微信平台传达效率高、呈现方式活泼多样等特点,使得学生们能尽快适应研究生生活,并且在日常生活、学术学业上对其加以正确引导,使得同学们能朝着“公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迈进,“新春微祝福”等活动,通过推送视频,让学生更真切地体验教师寄语,以轻松活泼的方式获取正能量。教师也利用微信平台,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将爱与关怀传达给学生,更加便捷地参与师生互动,以达到师生同乐的目的。

【专家点评】

研究生微信平台的建立为研究生提供了正确的思想引导,用最快、最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从日常的细微处给予学生关怀,用“润物细无声”的关爱浸润学生心灵,陶冶学养情操。微信平台由于具有既能加强精神引导、心灵疏导,又能彰显个性、展现新时代大学生激昂的青春风貌的特性,而受到文学院师生的迅速关注与热捧。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微信平台的建立改善了简单枯燥、重复教条的说教模式,缩减了学生工作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平台上内容广泛,从读书方法、学术前沿动态,到院系新闻,再到实用生活小贴士,应有尽有。一位同学的评论生动形象:“有了文学院研究生微信平台,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了。”

微信公众平台在处理信息上所特有的时效性、批量性等优势,极大地增强了辅导员工作的及时性和预见性,相对于以前那种辅导员在学期初电话从早接到晚,新生问题仍旧一大堆的情景,公众平台使辅导员对新生的指导方式实现了从“一(生)对一(师)”到“一(生)对微信平台(师)到多(生)”的转变,这大大提高了辅导员的工作效率,也给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切实的便利。

“起床争霸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研究生作息起居不规律的现状,从而改进了学生们的学习效率,这是利用新媒体给予学生支持的一次有效的尝试。与此同时,该活动所具有的参与简便、参与度高等优势,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学生的积极性,拉近了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此外,该活动所带来的良好效果,也促使了学生辅导员对自身工作理念、方式的反思,使其开始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点的变化,积极了解并学习新鲜事物,以期能在今后的工作中结合学生特点,多做些与此相似的贴近学生心窝子的“微活动”。“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通过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微活动”,才能真正让辅导员走进同学们的内心,成为他们真正的朋友。

春节期间推送祝福,一方面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传递了正能量,让“年味儿”多了一份期待和新意;另一方面,通过老师送祝福的温馨方式,广大同学对自己的老师们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相比于平日里面对科研与教学时的严厉,大家更多地感受到的是他们的慈爱,这种无形的支持无疑是同学们不断进步的最佳动力。

执笔人 王 辰

专家点评 蒋建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