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开大学思政教育案例:人生岔路,选择谁?

南开大学思政教育案例:人生岔路,选择谁?

时间:2023-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即将毕业的小李手边有两个工作机会:一个是国企管理岗位,一个是外企研发岗位,面对人生的第一份工作不知道该如何抉择,不在学校的他只好通过网络媒介求助于指导就业的辅导员。小李陷入了选择的烦恼之中。

南开大学思政教育案例:人生岔路,选择谁?

【案例导读】

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背景下,求职应聘已成为毕业生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即将毕业的小李手边有两个工作机会:一个是国企管理岗位,一个是外企研发岗位,面对人生的第一份工作不知道该如何抉择,不在学校的他只好通过网络媒介求助于指导就业的辅导员。在网络上,围绕小李的困惑,辅导员引导他对选择后的职业状态加以展望,然后进行自我探索、人职匹配和目标比较,最终帮助小李不断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通过网络渠道解决困惑的小李决定发挥新媒体信息传播快、渠道传播广的特点,将自己的工作点滴和心得体会通过互联网络分享给更多同学。专家指出,由于高校的就业人数庞大,面对面一对一的就业指导工作俨然不能实现,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有效促进就业指导工作,减轻高校就业指导的压力势在必行

【案例过程】

小李是某校药学专业的毕业生。由于他天资聪颖、勤奋善学,成绩一直名列年级前茅;加之成长在农村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小李较同龄人而言,更能吃苦,也更加“懂事”。年纪轻轻的他很早就开始勤工俭学,并利用假期时间出去兼职赚取学费。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小李的付出不仅使他顺利地完成了学业,更让他掌握了书本中所未学到的知识和能力。日积月累,水滴石穿,通过不懈的努力,小李在去年暑假获得了一家大型药企的实习机会,提前熟悉了公司的有关事务,公司中上至部门主管下至周围同事无不喜欢这个勤学好问的小伙子。转眼间,又到了一年毕业季,就业浪潮滚滚袭来,小李自然而然成为就业大军中的一份子。在身边同学都忙着找工作的时候,他却陷入了幸福的烦恼。原来小李出色的个人经历,使他成为了职场上的“香饽饽”,他不仅收到了原先实习企业的签约录用通知,还收到了多家知名药企所提供的岗位offer,这其中不乏世界500强企业、大型国企和知名私企等。面对多家企业“抛出的绣球”,小李经过慎重考虑,留下了两家企业,一家国企,一家外企。

面对这两个工作机会,小李虽然进行了比较但还是无从选择,他分析:进入国企,事业稳定,环境熟悉,能够很快进入角色,发展渠道较广,但是舒适安逸的环境往往会滋生人的惰性,丧失自身更远大的追求;进入外企,薪资高,挑战大,人际关系简单,提升机会较多,但优秀人才扎堆的地方,可能需要很长的过渡期才能有所成绩,自己要想有所建树需要等待的时间或许会更长。“我该如何抉择我的第一份工作呢?”小李陷入了选择的烦恼之中。困惑中的他无意间浏览到学院网站,惊喜地发现,老师早已把毕业生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将有关资料汇总后发至网站上,其中就有不乏offer选择的好文章。与此同时,小李还留意到,网站上不仅有自己急需的“心灵鸡汤”,如简历制作注意事项、面经分享、网申技巧、求职心理准备等,还有个体咨询的微信账号,供有疑惑的同学与老师随时随地开展沟通交流。

小李在仔细阅读完网络中推荐的文章后,顿有茅塞初开之感。为保险起见,身在外地的小李加了老师的微信账号,与老师进行了如下交流:

......

老师:小李,你最近的工作找得怎么样?

小李:还行,现在有两个offer摆在眼前,一个是国企,管理类岗位,工作稳定,机制完善,但待遇不高;一个是外企,研发类岗位,工资高、福利好,但压力大、时有加班。我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老师:你做过比较吗?能跟我分享一下你的感悟吗?

小李:我做过比较,就这两份工作而言,我都比较认可。在大学期间,我对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有所展望,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家企业CEO或类似角色,从而实现个人的人生抱负,与此同时改善家庭的生活环境,成为家庭的“顶梁柱”,真正做到用知识改变命运。从这个层面来看,两家企业给我提供的平台都不错,符合我的职业发展目标。

老师:既然两家企业为你提供的工作机会与你的职业目标相符合,那你有没有考虑其他因素,如家庭因素、专业因素等?

小李:家庭方面,我的父母非常支持我的选择,只要身体健康,工作开心,在哪个地方工作他们都没有问题;我的女朋友也愿意为我做出“牺牲”,和我生活在同一个城市,所以家庭因素不会影响我的职业选择。专业方面,我在本科阶段和研究生期间学的都是药学专业,且学分绩一直保持在年级前三的位置,轻易放弃自己喜欢而且学习了长达7年的专业,是我无法接受的,也绝不是一个明智之举。而且在选择跨专业发展上,我没有任何经验,会因为对新行业的陌生和先入行者的竞争而使我的竞争力下降,举步维艰。正是因为此,我放弃了一些地产销售类的工作,选择保留这两个与药学有关的工作机会。

老师:嗯,你能这样思考问题非常不错,那你有没有考虑过“人职匹配”这个问题呢?

小李:这个问题,我还没来得及思考。这段时间马不停蹄地网投简历,准备笔试面试,生怕错过难得的就业良机。我时常有种感觉,求职应聘好像也遵循着自然法则,就像猎豹捕食一样,如果你发现得不够早、跑得不够快、扑得不够准,暂且不说更强大的狮子在你身后,就连比你弱小的同类也能从你口中夺食,因而我丝毫不敢分心去做其他事。

老师:那你可以现在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从性格、兴趣和能力几个方面进行一下比较。

小李:我的性格偏内向,不太擅长与人沟通,兴趣爱好广泛,喜欢尝试新鲜、好奇的事物。在能力方面,我专业基础扎实,学习能力较强,多年实习实践经历使我的执行力、决策力、组织管理能力和领导力有了较大的提升。

老师:那你觉得你的性格特点能够更好地胜任哪一份工作呢?

小李:客观地说,国企的工作更偏向管理一些,日常章程制度的制定虽然需要有专业背景的人来完成,但涉及的专业知识仅仅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我一个理工科出身的学生,写作演讲并非我所擅长,从事文案工作和与人沟通交往的工作也不是我的强项,虽然我在竭力弥补我的不足,以使我更加全面发展,但是终究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这样的代价换来的却是选择的工作与我的专业离得越来越远,涉及的广度和深度也远远不够;相反,外企给我提供的是研发岗位,与药学专业紧密相关,还能发挥我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强的优势,平日里虽有明确的工作任务且工作量较大,但时间自由、灵活,只要成绩突出,薪资待遇将会翻番,上升通道也会被你的优异表现而破格打开。

老师:你说的很好,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积累的专业经验会越来越多,这种无形的资本会使你成为“稀缺资源”,再次成为人才市场上的“香饽饽”。

小李:老师,我知道如何选择了。我选择去外企工作,向着药企研发的领军人物去努力,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谢谢你的指导!

......

在老师的帮助、分析和指导下,小李的思路豁然开朗,明确了自己的定位,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并来到新单位实习锻炼。三个月后,由于优异的表现,小李已经被破格提拔为新药研制组的小组长,虽然整天忙忙碌碌,领导着不到3个人的小团队,但是小李已经非常知足,乐此不疲地忘我工作着。

周末,小李回到学校,与同学和老师再次谈起这件事情,想想还有不到一个月时间就要离开在此求学近7年的母校,不免有些感伤,看着即将面临求职的的学弟学妹,特想给他们留下点儿什么。经过反复思考,小李认为,过去人们获取知识主要通过纸质图书,现在人们更多通过互联网获取知识;过去找个有知识有能力的人比较困难,现在有了互联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过去,很多现状多年不变,现在,短短几个月,信息技术就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自己不也正是其中的受益者吗?当初在自己举棋不定的时候,正是通过网络这个媒介,才使自己的前途柳暗花明起来。(www.xing528.com)

饮水思源,小李决定撰写一路走来的心得体会。首先,他在自己最频繁使用的人人网上发表了一篇日志,很快被很多人转发和评论,大家对小李的心得体会非常感兴趣,与小李“互粉”好友后进行激烈讨论。随后,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下,小李毫无保留地将他的求职经验分享发布到学校的BBS上和QQ群中,并公开了自己的微信账号。小李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将自己总结的“求职宝典”分享给更多需要的同学,也希望通过新媒体信息传播速度快、渠道广等优势,将未来入职后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与在校的师弟师妹们互动交流,为他们的大学生活指明前进的方向。

【案例分析】

伴随着就业市场竞争的日趋白热化,招聘企业越来越早地“瞄准”了高等院校“人才智库”这一制高点,抛出优厚的待遇与条件广纳贤才;与此同时,为了能够选聘到优秀的毕业生,用人单位可谓是绞尽脑汁,从简历筛选到笔试考核,再从无领导小组面试到一对一压力面试,无不精心设计题型,努力寻找能够为企业带来极大价值的“绩优股”和“潜力股”。反观,毕业生为了能够应聘到心仪的企业,从茫茫人海中脱颖而出、避免“炮灰”的命运,买书、包装、看帖、闭关……在求职的征途中使尽“十八般武艺”,迈过一道道“门槛”,最终笑傲群雄。而在这个征途中,职业选择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决心才能做出的艰难决定,小李的困惑就在于此。

从以上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小李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准备不充分,自我认识不足,面对人生第一份工作时难于进行选择等。“这段时间马不停蹄地网投简历,准备笔试面试,生怕错过难得的良机。”正是小李近期的生活写照。毕业生在毕业季忙于找工作无可厚非,但此“忙”非彼“盲”,毕业生应避免盲从跟风、人云亦云。毕业季到来之时,大量的招聘启示充斥在网络、生活的各个角落,每名毕业生都希望在浩如烟海的招聘简章中找到如同“金子”般闪耀的工作机会,这不仅仅需要加倍的努力和付出,更需要大脑做出理智的分析和判断。诚如《致加西亚的信》中所言:“想要攀上成功之阶,最明智的方法就是选择一项即使酬劳不多也愿意做下去的工作。当你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时,金钱就会尾随而至。你也将成为人们竞相聘请的对象,并且会获得更丰厚的酬劳。”这些浅显的道理毕业生们往往参悟不透,就需要就业干部进行引导和教育,而新媒体便是开展我们育人工作的很好工具。

通过新媒体开展大学生就业工作,必然要对新媒体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优势和辅助作用进行了解和把握。在生活中,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化,就业教育的时效性明显提升。一方面,随着无线技术的不断发展和WIFI技术的全球覆盖,时空界限不再成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障碍枷锁”,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广泛普及,使我们不出家门便可以随时了解世界各地的新闻快讯,也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必要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另一方面,网络数码设备成为当今大学生日常生活必备品。新媒体的兴起,使大学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而大学生则成为新媒体技术最直接的受用群体和获益群体。[1]

这两方面的因素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打破了以往只能局限在固定时间和固定地点进行就业咨询和求职辅导的传统模式,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分享创造了空间,特别适合毕业生在外求职期间与就业干部开展一对一的谈心互动和经验交流。在本案例中,小李在工作机会难于抉择之时,正是借助“微信”这一新型聊天工具,及时解决了心中的困惑;反观,我们负责就业工作的老师充分发挥了新 媒体的优势,让小李明白了一时的薪酬待遇并不重要,年轻人应该将目光放长远,选择发展空间更广的职业才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而对于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而言,由于经验的不足,让他们在权衡利弊时做出“两利相权取其重”的决定,确实也存在困难。这时,毕业生便可以通过新媒体及时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诉求意愿,使师生之间的双向沟通更为及时、顺畅、高效。此外,新媒体除了传播信息高效、快速之外,还集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传播形式于一身,具备更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可以更加形象、具体地传播就业理念和信息,从而进一步帮助毕业生走出难关,寻找人生的航班,飞往梦想的彼岸。

南开大学的就业干部正是通过微信、微博、QQ等网络媒介与学生加强联系,为有需求的毕业生提供比较规范的职业发展方面的咨询,从而及时解决他们心中的困惑,助力他们成长,小李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问题解决了,感情加深了,虽然师生之间远隔千里,但却拉近了彼此心与心之间的信任距离。同时,优质的校友资源能够为低年级的学生提供更加详实和直接的就业经验,全面了解企业需求和用人标准,使同学们的职业规划意识更加清晰,因此搭建网络分享平台势在必行。只要在网络中加强监督和管理,朋辈间的辅导不仅具有说服力,更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从而积极促进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而这些毫无保留的经验传授会使在校生获益良多,有效促进能力和素养的提升,同时这些互帮互助、无私奉献之关爱更会像桥梁纽带一样将一步一步传递给更多需要得到帮助的人,在这个过程中,为“公”之思想已深深烙入学生的心中。这些也是南开大学践行“公能”校训,搭建“公能”育人平台,培养“公能”综合型人才的有效做法之一。

【结语】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在分析当今就业现象时,不难发现:由于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信息渠道不畅通,供需双方价值观念不同,应届毕业生既缺乏专业的实践经验又缺乏必要的辅导咨询,导致很多毕业生面临着工作难找的尴尬境界,甚至还出现了部分毕业生在苦苦等待中获得了工作良机,但却陷入两难选择的痛苦局面。

随着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笔记本电脑、手机、PAD成为大学生手中炙手可热的数码产品,大学生“刷”人人网、微博、微信、微视的画面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市场的“不景气”使不少毕业生自嘲为“滞销的大白菜”,言论一出引起网络一片哗然;专家辟谣、业界访谈、政策导向,网络舆论的焦点再次聚焦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上,“把脉”就业难,为毕业生出谋划策,频出的观点更是在网络上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

3G时代的到来,使新兴网络媒介异军突起,不断拓展至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走进了大学生的生活。面对求职就业这一严峻形势,网络媒介自然而然也成为了毕业生发泄心中不满、吐槽胸中郁闷的主战场。而生活中像小李这样的毕业生还有很多,他们参加着一轮又一轮的应聘考试,考试的艰难和心情的煎熬使他们无暇把各种纠结的问题考虑清楚。身处外地求职的毕业生们往往被很多现实的问题所困扰,对未来充满了迷茫和彷徨。

作为高校就业的指导部门,我们要重视严峻的就业形势,充分把握其中关键,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不仅在线下做好就业帮扶工作,更要在线上与毕业生加强互动,关注他们的成长,为他们的职业生涯进行指导,在互联网上营造师生交流互助的“精神家园”。对此,在一线工作的就业干部更不能无所事事,守株待兔,而应聚焦问题,主动出击,深入挖掘并分析其产生的根源,对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产生的困惑和问题进行必要的干预和指导,特别是在新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拓宽新媒体的途径,发挥新媒介的平台优势,将其推广运用到就业工作中,通过新媒体默默关注和陪伴每一名毕业生的成长与发展,使每一名毕业生都能从中获益,寻找到合适的工作机遇。

【专家点评】

点评一:

客观上讲,小李所遇到的困惑是很多应届生都似曾出现过的问题,它不是一道简单的选择题,问题根源在于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缺失。逐年严峻的就业形势不仅考验着毕业生的身心抗压能力,更对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形成了巨大的冲击。许多学生在职业选择、就业观念方面存在着“趋功重利”的思想,使其往往忽视其自身就业能力的提升,一味追求高薪、高地位的“体面工作”,盲目选择到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求职。这些不切合实际的过高评价不仅会对毕业生的心理预期造成严重的打击,也会使本就严峻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2]作为在一线工作的就业干部,由于所负责的就业学生人数庞大,面对面、一对一的就业指导工作俨然成为一种奢望,这时,借助新媒体工具加强学生就业指导的优势便逐渐显现出来。因此,围绕学生自身特点和专业所学,借助新媒体就业平台对学生的就业观进行引导,可以快速迅捷地帮助毕业生明确求职去向,走出迷茫,走向成功,本案例中的小李便是新媒体辅助就业指导工作的直接受益者。这么好的平台,我们的大学生朋友为什么不勇于尝试呢?

点评二:

新媒体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功能有很多方面。我认为,首先体现的是方便、高效的信息交互功能,新媒体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共享、信息沟通的平台,使高校、大学生、用人单位之间实现信息的无缝对接,有效避免了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一切问题;再者,近年来兴起的微信、易信、QQ等新媒体工具融合了视、听、说、写的功能,集大成于一体,大大丰富了就业指导的内容、形势及手段,offer求比较的这个案例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通过新媒体手段,可以有效引导大学生认清形势,重 新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就业目标;同时,新媒体以信息量大、时效性强、覆盖面广而著称,在引导舆论,传承文化等方面具有很鲜明的特点,小李为使自己的经验心得帮助到更多的学弟学妹,避免毕业后与母校失去联系,主动开通了多媒体账号,分享体会,共同进步,有效地促进了就业指导工作,减轻了高校就业指导的压力,是很值得借鉴和学习的一种方法。此外,我们还可以运用新媒体技术辅助网络平台建设,完善就业管理工作,如毕业生生源信息核对、就业方案录入、就业情况的统计、查询与上报、毕业生求职简历的修改、就业问题的实时咨询等等,利用新媒体技术与手段,改善传统的就业管理模式,能有力地促进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有序化、高效化和动态化,不仅形成了便捷高效的网上办公模式,还体现了环保节约的价值理念。[3]

执笔人 王渤洋

专家点评 蒋建荣

【注释】

[1]刘文文,王东明,胡美玲.如何运用新媒体有效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32(4):24~25.

[2]李波.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就业信息化建设探析[J].新闻知识,2013,11:63~65.

[3]黄路明.新媒体时代促进高校就业工作的策略研究[J].中国报业,2012,10:159~16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