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新进教师规范化培训及专业教学能力

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新进教师规范化培训及专业教学能力

时间:2023-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帮助高职院校新入职教师尽快站稳高职讲台,2015年上海市教委建立上海高职院校新进教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对入职一年以内且没有高职院校专业教学经历的新进教师开展为期4个月的规范化培训。从最大程度上消除新进教师岗前培训工作的随意性,避免新进教师岗前培训工作流于形式,实现培训工作的科学性、完整性、持续性和有效性。

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新进教师规范化培训及专业教学能力

高职院校新进教师大多是高等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职业院校的,他们不仅缺乏必要的教育教学技能,也不具备动手操作能力和指导实验实训的能力。为帮助高职院校新入职教师尽快站稳高职讲台,2015年上海市教委建立上海高职院校新进教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对入职一年以内且没有高职院校专业教学经历的新进教师开展为期4个月的规范化培训。

(一)新进教师规范化培训的主要内容

上海高职新进教师规范化培训采用“三结合”的培训设计思路,即课程、讲座与现场锻炼相结合,理论教学与能力训练相结合,当前工作与未来发展相结合。培训内容由“1+4”模块组成。“1”是指拓展训练、挑战自我、凝聚团队。“4”包括A、B、C、D四个模块:A代表素质提升,请知名的大学校长、教师进行讲座分享;B代表行动学习,通过5个专题进行教学技能的训练;C代表高职教师工作能力训练;D代表企业体验与学习。

上海高职新进教师规范化培训课程设置注重结合高职院校特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课程专业特点进行设计。以D模块——“岗位工作实践”模块为例,该模块的目的是提升新进教师对实际工作的了解,通过“做中学”,锻炼其工作技能,并探索把岗位工作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的途径。通过学习要求教师能够达到:(1)熟悉某一岗位的工作内容,并能对其进行描述;(2)深入认识该岗位的工作任务,能列出3—4条工作任务,并能分析出其工作步骤、所需知识和技能;(3)能明确与企业管理、工程与技术人员合作进行课程开发与教学实施的基本工作方式。该模块具体学习内容包括:(1)体验企业实际工作过程;(2)观察岗位的整体工作流程,分析岗位的基本工作任务及其步骤;(3)与企业管理、工程与技术人员探讨合作进行课程开发与教学实施的工作方式。教师需要掌握的知识点[9]

一是岗位描述。岗位描述是宏观界定特定组织中某个岗位的职责范围的陈述。

如资料录入管理员:管理资料录入操作,监督各种文字或数字资料在存储媒体中的记录。至少要有两年的资料录入经验,有相关管理经验更好。

图3-5 岗位描述的程序

二是任务分析。工作任务是岗位职业活动的内容,它是联系个体与岗位的纽带。分析岗位的工作任务,是实现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要求对接的非常重要的中间环节。工作任务分析是对某一岗位或岗位群中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解,掌握其具体的工作内容。分析的对象是工作而不是员工。

三是技能、知识分析。任务要成为教学内容,必须分析其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分析时,应先分析技能,然后逐条根据技能形成要求分析知识。即先确定要求学生会做什么,然后根据会做什么确定要求学生知道什么。

不仅要描述知识、技能的内容,而且要描述知识、技能的学习要求。知识学习要求包括两个层次:(1)对知识的记忆,可用“描述+知识”“识记+知识”等格式表述。在这两条表述中,“描述”“识记”便是用于界定知识学习要求的词。(2)对知识的理解,可用“理解+知识”这一格式表述。在这条表述中,“理解”是用于界定知识学习要求的词。建议主要采取上面所列动词界定知识学习要求。当然,根据不同专业、课程的内容特点,动词可有所变化,但要注意,所采用的动词不宜过多,否则会影响表述的规范性。(www.xing528.com)

技能的表述方式如“能按规范的指法要求快速准确进行数字录入,达到每分钟正确击键150次以上”。描述格式一般为“能(会)+动作+规范+操作对象+表现程度”。对于不能定量描述的技能水平,可定性描述,如“能写出欧姆定律公式,并计算各变量之间的关系”。

(二)新进教师规范化培训的方法

新进教师通过三种方式进行学习:(1)影子学习,教师与企业(单位)专家配对,持续跟踪学习;(2)参与工作,全程亲身体验企业(单位)实际工作过程;(3)任务导向学习,在体验企业(单位)实际工作过程中描述岗位和工作任务,与企业管理、工程与技术人员商讨合作进行课程开发和教学实施的方式。

高职院校为每名新进教师落实一名职业导师,负责指导新进教师的校本培训,对新进教师在教学理念、方法、技能以及职业规划等方面给予指导。

(三)上海高职院校新进教师岗前培训特征分析

上海高职院校新进教师岗前培训在全国高职教育领域属于先行者,是上海加强高职师资队伍建设,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培训从根本上提升了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胜任专业教学的各方面能力和素质。

1.培训内容覆盖面广,体现了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岗位胜任力要求。新进教师岗前培训的目标包括:职业认同感提升、职业道德师德修养提升、教学与科研能力提升、专业技能与素养提升。这“四个提升”凸显高职教师职业能力特点以及新入职教师知识结构特点,培训内容涵盖了高职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方法、学生管理、实践操作能力、实践教学能力等诸多方面,使新入职教师经过培训后能够初步完成角色和身份的转变,具备高等职业教师的基本技能,胜任高职院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并为自身职业生涯发展做好规划。

2.培训规范有序,形成制度化的培养模式。对培训的具体的任务、要求、流程、考核和奖惩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能够有效保障培训任务的顺利实施和作用发挥。从最大程度上消除新进教师岗前培训工作的随意性,避免新进教师岗前培训工作流于形式,实现培训工作的科学性、完整性、持续性和有效性。

3.培训形式多样,但还需增强培训的主体性。新进教师培训有专题讲座、企业实践、合作研讨等形式,能够较好地帮助新进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但培训还需进一步增强教师的主体性,因为有些胜任力的培养,如职业认同感、人际理解能力、尊重关爱学生等需要通过合作研讨、情景体验式的培训方式,才能有效形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