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针对高职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实际情况,规划设计了三种类型的培训:一是专业能力培训。委托上海高职高专机械类、经管类、土建类、汽车类、信息类等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举办国家级(面向全国高职院校招生)和市级(面向本市高职院校招生)专业能力培训班。二是教师企业实践。主要提高教师专业实践和专业教学能力。三是境内外合作培训。培训的主要目的是帮助中、高职院校专业骨干教师掌握国际先进的职教理念和教学方法,获取与专业相关的企业实践经验、技术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将其渗透于教学改革中的实践经验,在专业改革和教学实践中发挥骨干示范作用。
(一)专业能力培训
针对目前职业教育和职业院校的实际,上海开展了以转变院校传统教学观念、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为核心,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为重点,以提升高职教育质量为目的的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
在培训方法上,突破了上课听讲、外出参观、论文小结的传统模式,推行任务导向、能力提升的培训方法,提倡带着项目学习;培训结合教师教学课改问题,与职业认证结合,与校企合作结合。以上海商学院培训基地为例,该基地主要承担国际商务、大学语文的培训任务,在培训模式上对通常意义的讲座加论文的模式进行了颠覆性改革,构建了公共课模块、专业培训模块、企业实践模块、教学教研模块、总结答辩模块的培训新模式。在培训过程中,提出了培训的三个结合,即职业教育思想讲座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经验交流相结合,公开课与听课、评课(教法研究)相结合,研究性学习与企业实践、社会考察相结合,突出了职业教育特点。培训受到了学员的欢迎,学员从一开始带着问题学,到中期通过企业实践直观了解,后期结合自身教学特点,总结反思教学方法。基地还积极倡导“激情碰撞式”互动教学交流,实现教学相长;开展语文教学、国际商务优秀教师教学范例讲解,引领培训教师课堂教学正确定位,针对部分学员非国际商务专业出身的情况,因材施教,用“复式教学”填补部分学员的知识结构。为加强培训效果,基地实施了导师带教制,导师个性化带教中增强了培训班的凝聚力和活力;为提高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基地要求每位学员开一堂公开课,导师听课评课,以此促进教师对教学教法的感悟;为加强管理,基地配备了专职的管理队伍,协调与管理,做好每项过程的记录。[10]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其培养过程强调与一线生产实际相结合,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因此,高职专业教学强调职业素养、岗位生产技能的传授,不追求对学科原理和前沿未知领域的探寻。要求教师能够创设一种教与学、师与生互动的社会交往情境,以真实生产任务为导向,组织和引领学生手脑并用、教学做合一,身体力行获取知识和技能。因此,高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上海高职骨干教师专业能力培训聚焦课堂,深入企业实践,培训目标明确,模式新颖,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教师企业实践
上海市从2015年开始组织高职院校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活动,时长3—6个月,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师专业实践和专业教学能力。2015年首批23名骨干教师来自汽车类、软件类和物联网类专业,分别到上海汽车集团、上海市软件行业协会、物联网行业协会等市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企业)开展为期6个月的企业实践活动。
上海高职教师企业实践的组织实施由上海高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企业实践基地、教师派出院校共同参与,分工合作。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实践标准制定和实践过程指导。结合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实际和人才培养要求,制定专业大类的教师企业实践标准,包括该专业大类的教师企业实践具体岗位、实践内容、实践要求、考核方式等。对教师企业实践过程进行指导,为教师在企业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咨询。
上海市教委要求承担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培训任务的基地必须是上海市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教师企业实践基地或上海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能够代表行业先进水平,在本行业有较强影响力,具有覆盖较广专业面的岗位群和产业链,企业实践基地负责实践项目的研发、实践项目的组织实施以及教师实践的考核评价。教师企业实践项目应与接纳教师的岗位职责和专业教学任务紧密相关,配备有丰富实践工作和培训经验的带教团队,组建以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为核心的项目管理团队。
为支持和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实践,高职院校普遍制定了相关规定保障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期间的福利待遇。高职院校与行业协会、企业一起为参训教师量身定做个性化企业实践方案,学校人事或教学管理部门与实践基地共同对教师企业实践进行考核评价,考核内容包括教师企业实践的表现、企业实践的教学成果转化、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情况等。
上海高职教师企业实践成效显著。在企业实践培训中,教师全身心投入,积极拓展实践技能,反思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与企业用工标准的差距,取得了丰富的实践成果,包括教学案例、实践开发及论文等,其中2016年产生实践成果近50项,2017年近140项。[11]
要进一步增强上海高职教师企业实践效果,还需强化企业实践顶层制度设计,加强标准研究,优化实践培训过程管理,完善教师企业实践保障,形成长效机制,真正让教师通过企业实践有所收获,并能把学习成果应用于教学科研,应用于教育教学,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水平。(www.xing528.com)
(三)境内外合作高职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
为培养高职骨干教师的国际视野,了解国外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增强专业教学能力,全面提高高职教师专业建设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上海每年遴选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国家层面和上海市级层面组织的境外专业能力提升培训。其中,中德合作上海高等职业院校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项目从2015年正式实施至今已经举办了4期。该项目参加的对象不仅包括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还包括应用型本科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的电子技术、机械制造、数控技术等类专业的骨干教师。在此我们聚焦此项目,以了解把握上海高职骨干教师境内外培训的情况。
中德合作上海高职院校骨干教师能力提升项目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德国巴伐利亚州文教部、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德国工商/手工业行会(IHK/HWK)海外代表处(AHK)参与组织,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承办。该项目是中德两国政府间职业院校师资培训合作项目,是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之一。项目由国内培训和德国培训两大部分组成,培训周期为6个月,前3个月在国内培训,后3个月在德国培训。
项目旨在帮助中、高职院校专业骨干教师掌握国际先进的职教理念和教学方法,获取与专业相关的企业实践经验、技术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将其渗透于教学改革中的实践经验,使其专业技术与应用能力达到德国工商/手工业行会职业资格标准,职业教育教学能力达到德国巴伐利亚州职业院校教师标准,跨文化交流与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高,并在专业改革和教学实践中发挥骨干示范作用。培训合格的专业骨干教师均获得中德双方教育主管部门的写实性证书和国际通用的德国工商行会(手工业行会)职业资格证书。
中德双方高度重视培训方案的研制。上海市教委负责职教的副主任和德国巴伐利亚州文教部、科学与艺术部司长作为牵头人,市教委领导和德方人员就培训计划多次进行交流研讨。上海市教委相关人员赴德国详细考察德方培训机构的培训资质、培训条件和培训工作准备情况,确保培训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和科学性。方案制定者由来自德国南巴伐利亚州教师研修中心、德国安斯巴赫市州立教师进修学院、德国普法基尔辛国立职业学校教师进修中心、德国汉斯·德塞尔基金会、上海市教委职教处、上海市教委教育技术装备中心、华东师范大学职成教所、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机构的专家组成。项目采取“两个场所、三级管理、三个模块、六个对接”的“2336”培训模式。[12]
1.“两个场所”。一是指国内和国外(德国)两个场所,二是指学校和企业两个场所。项目实施分为国内培训和国外(德国)培训两个阶段,均在企业与职业院校(或职教师资培训中心)两个场所完成。学员在企业实际工作中获得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经验,在学校培训室和实训工厂学习与职业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
2.三级管理是指“市—校—中心”三级管理架构。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作为市级层面提供政策支持;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代表校级层面进行管理和实施;“中心”指的是市教委教育技术装备部师资培训中心和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中德合作职教师资培训(技术技能提升)中心,承担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层面的职责和日常运行管理。三个层面的组织机构各司其职,上下联动,确保项目的有序运行。如,在国内培训阶段,为确保企业实践质量,培训中心严格挑选培训企业,实行过程监督和考核,并组织来自多家企业的培训师指导参训教师一个月的企业实践活动。
3.三个模块是指国内、国外两个阶段的培训内容均分为三大模块,即教育教学模块、专业实践模块和企业实践模块。教育教学模块包括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行为导向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教学效果评价等内容;专业实践模块主要包括专业实践能力训练、实训项目开发、实训教学组织与实施等内容,以工件制作为主线,实训内容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在提升专业实践能力的同时提高实践教学的设计能力;企业实践模块包括了解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和生产工艺流程、掌握相关岗位(工种)专业技术技能,特别是新技术、新工艺、新技能在相关岗位(工种)应用的情况以及将企业实践的收获转化为教学项目和教育成果等内容。三大模块相互衔接,全面提升学员的综合素质。根据培训内容和要求不同,采取讲授式、研讨式、互动式、交流式主题活动,小组工作及独立作业等培训形式。实施高强度封闭式培训,通过文化渗透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学员实践能力,多渠道提升学员国际化水平。
4.六个对接是指“技能培训与企业实践相结合、专业实践与教学能力相结合、国内培训与国外培训相结合、培训内容与职业标准相结合、培训考核与德国认证相结合、教育教学与人文素养相结合”,培训体现理实一体的职教理念,中外结合、全面培养,凸显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要性。
通过培训学习,教师们普遍认为在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等方面收获很大,德国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企业运行和职业教育的严谨与规范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回国后教师们都积极在各自的工作中尝试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实验室改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构等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