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元代道教雕塑与晋城玉皇庙二十八宿群像

元代道教雕塑与晋城玉皇庙二十八宿群像

时间:2023-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留存至今的元代道教造像不多,主要有山西太原龙山道教石窟造像、山西晋城玉皇庙二十八宿泥塑像、山西洪洞水神庙明应王殿的明应王及侍臣像等。唐宋以来,艺术匠师在道教神的形象塑造方面有不少佳作,但保留下来的甚少。晋城玉皇庙二十八宿群像延续了这种传统艺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是现存古代道教雕塑中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

元代道教雕塑与晋城玉皇庙二十八宿群像

道教是在中国本土产生和发展起来,并有大量信徒的宗教,在元代也得到政府的支持和提倡。元朝帝后曾下诏于大都道观塑神像,著名雕塑师刘元主持塑造了大都东岳庙的仁圣帝及侍臣像。上都的三皇像及玄都胜境的玉皇、三清三元帝君等塑像,都没能保存下来。留存至今的元代道教造像不多,主要有山西太原龙山道教石窟造像、山西晋城玉皇庙二十八宿泥塑像、山西洪洞水神庙明应王殿的明应王及侍臣像等。它们都在古代雕塑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一)太原龙山道教石窟造像

龙山石窟是古代极为罕见的道教石窟,位于山西太原西南20公里处的龙山之巅,系全真道著名道士宋德方(1183—1247)及其门徒秦志安、李志全于元朝统一中国之前开凿的,共有大小洞窟8个。龙山石窟造像题材除少数三清、三皇(三帝)等道教信从普遍尊奉的神外,大多数为全真道所特有的崇拜偶像。

(二)晋城玉皇庙二十八宿彩塑

山西晋城玉皇庙创建于北宋元丰元年(1078年),金泰和七年(1207年)重建,此后屡经修葺。该庙后院西庑二十八宿殿中的二十八宿塑像(图7-22)为元代所作。这组群塑为人物和动物形象的结合,塑造了男、女、老、青、壮、文、武等各种不同类型的神,极富想象力。每尊星宿塑像都富于人的品格特征,神情毕现,栩栩如生。如胃土雉是一稳重而慈祥的老者形象,腿上立一雉鸟;翼火蛇则为狞眉怒目、张口扬臂、手握长蛇的武士形象;轸水蚓是头戴花冠、面容俊秀的中年妇女形象,动作轻盈,手势优美,做拈蚯蚓谛视状,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虚日鼠是天真美丽的少女形象,秀发披肩,引颈凝思,眉眼口颐刻画得细致而微妙。其他如娄金狗的安详、亢金龙的刚毅、角木蛟的凶猛、柳土獐的刚健威武等都鲜明突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唐宋以来,艺术匠师在道教神的形象塑造方面有不少佳作,但保留下来的甚少。晋城玉皇庙二十八宿群像延续了这种传统艺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是现存古代道教雕塑中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www.xing528.com)

图7-22 晋城玉皇庙二十八宿彩塑(局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