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财务管理问题研究:计划控制的设计内容

高校财务管理问题研究:计划控制的设计内容

时间:2023-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标管理法,是让下级在上级确定的范围内建立目标,如上级提供范围,下级就目标提出建议,上下级取得一致意见后,制定目标,下属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计划和控制。目标管理法有利于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明确组织机构的作用与状况,能诱发人们对自己的工作成效控制承担责任,能使计划工作更加有效,有助于开展有效的控制工作。3.计划制订教学计划包括做出具体的安排以及完成由策略计划确定的目标和政策。

高校财务管理问题研究:计划控制的设计内容

(一)目标

目的或目标不同于希望,它们产生于严密而具体的思维,并使人员和组织为了实现它们而努力。目标的实现程度应当可以验证。目标能起到激励作用,并把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引导到部门和高校的改善管理中,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任何管理者最基本的责任应该是保证组织有一个把个人、部门和高校目标结合在一起的目标网。这个目标网应既有总目标又有具体目标。

任何地方高校都有一个社会赋予它们的基本职能和任务,这就是设立高校总目标与使命的依据。为了系统地阐述高校一定时期应达到的有意义的目标,就必须明确它的总目标或使命。但是不少高校对自己的使命往往是模糊不清的,一时很难回答。要确定一个高校的总目标或使命,应确定高校的服务对象,了解服务对象的期望和要求,以及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逐渐明确高校自己的使命。地方高校的一般使命或总目标是赚取利润,因此就要有利润的基本目标,要实现这种目标,必须通过从事各种活动、逐步明确方法、实现各种具体目标和完成具体任务。

一定时期的目标或各项具体目标是高校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结果,它们不仅是计划工作的终点,也是各项组织工作、人员配备、领导工作和控制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高校一定时期的目标构成了高校的基本计划。一定时期的目标或各项具体目标一定要根据高校的总目标、教学状况和教学环境来决定,而不是表现为某个具体的质量目标、数量目标。

目标具有等级层次性,由总目标或使命、一定时期的全部目标、专业性的全部目标、所属高校的目标、部门目标及个人目标组成;目标具有网络性,一个高校的所有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目标还具有多样性,无论哪一层次的目标都是多种多样的。

设计目标有两种方法:一是传统方法,二是目标管理法。传统方法是由上级决定目标,并把它强加给下属。这种方法可能会引起下属的不满,也不能充分发挥下属的才智能力,存在着严重的弊端。目标管理法,是让下级在上级确定的范围内建立目标,如上级提供范围,下级就目标提出建议,上下级取得一致意见后,制定目标,下属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计划和控制。目标管理过程包括先确定最高主管部门的目标、明确组织机构的目标、确定下属人员的目标等。目标管理法有利于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明确组织机构的作用与状况,能诱发人们对自己的工作成效控制承担责任,能使计划工作更加有效,有助于开展有效的控制工作。目标管理的评价方法、激励方法、系统方法及长远看问题的方法,在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目标管理法也存在着原理不清、指导方针不明、难以确定、趋向短期、不灵活、未形成网络、随意武断、没有坚持可考核性、过分强调数量指标、标准不适当等弱点。

(二)策略、政策和计划

1.策略(战略)

策略或战略是一种军事术语,含有一种对抗的意思,是现在普遍用来反映地方高校教学、科研的一种概念。军事上的战略,是指计划军事行动和战场的部署等。地方高校管理上的策略是把高校置于有利的环境之中,做出最基本的和具有深远意义的计划,意指为全面实现目标而部署的工作重点和资源利用的方法。策略既包含目标、政策,也包含教学计划。策略的总目标就是通过一系列的主要目标和政策来决定和说明所设想的高校状况。策略指明了一个统一的方向、重点的部署和资源安排,但不确切说明如何实现目标,主要是针对高校的经营思想和行动而言的。策略具有的控制作用不仅在于它能够根据高校的弱点与力量制定出解除外部威胁与抓住机会的对策;还在于它是最高管理部门的职责,是一种对各级都有制约作用的精神;同时还在于策略是一种长期观点,而不是短期行为。

2.政策

政策也是一种计划,主要表现在计划中的文字说明,以此沟通或指导决策工作中的思想和行动。所以有人说政策是决策的指导方针,一种政策反映一种目标并指导管理者和职工通过思考与判断接近目标。政策的范围包括制定政策、保证政策和目标的一致性、促成目标实现。政策有助于将一些问题处理方式先确定下来,使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问题选择相同的处理方法,并给其他计划提供一个全局性的概貌,从而有利于管理者控制全局。政策的规定有利于缩小决策的范围,限定了决策的幅度。政策层次与机构设置层次相适应,如有高校政策、部门政策及基层的小政策。政策也往往和某一机构职能相关,如财务政策就与财务职能相关。

一个高校有多种多样的政策,如有招工政策、提拔政策、奖励政策、职称政策、奖励政策等。所有政策一般可以分为明确的政策和含蓄的政策两类。以书面的或口头的做出规定,即为明确的政策,它向决策者提供了选择方案的依据。如把政策寓于既定模式的决策之中,并不写出或说出,即为含蓄的政策。有人往往把政策理解为规划,这是错误的。因为任何政策都是鼓励自由处置问题和进取精神的一种手段,它虽然有一定的限度,但也有一定弹性,它只是决策时考虑问题的指南,而不是规则。此外,政策既然是为了促使目标的实现,就应当具有一贯性和完整性。这就需要尽量使高校各项政策有明文规定,需要减少政策制定的主体,并尽量做出统一解释以助于控制政策。(www.xing528.com)

3.计划

制订教学计划包括做出具体的安排以及完成由策略计划确定的目标和政策。教学计划确定了为实现目标的方法、财力和时间。教学计划是策略计划的产物,是一种为了在一定时间内达到某些特定目标,在考虑有关的环境之后所采取的手段。教学计划应详细地反映出计划内容,计划何时、何地执行,如何执行和何人执行等。综合性计划也叫作规划,即包括为实施既定方针所必需的目标、政策、程序、规划、任务委派、所采取的步骤、使用的资源以及其他要素等。教学计划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1)程序、规则。正如政策是思考和决策的指南一样,程序是行动的指导。它规定了如何处理未来活动的例行方法,详细地说明了必须完成某种活动应当采取的准确方式。程序在一个高校无处不有,而且多种多样,越到基层,其规定的程序点就越细,数量也就越多,其原因是要更加审慎地进行控制。程序和其他计划一样具有层次性,如果政策只是指导决策的方针,那么程序就是一种决策的结果或实现目标的方法。如高校政策规定职工可以享受休假待遇,那么程序就要规定如何具体执行这种政策,如确定采取轮休方式,以免影响生产;规定假期内工资支付办法及差旅费报销范围;规定申请休假方法及应办理的手续;规定销假与报销的办法等。程序虽然不能保证达到令人完全满意的效果,但有益于特别业务的处理,有益于节约时间和精力,促使业务处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规则也是一种计划,它是一种最简单的计划。它与其他计划一样,也是从抉择方案中所选取一种行动或一种处理问题的方法。规则要求按一定的情况采取或不采取某种特定的行动,它不同于政策,虽然规则也起指导作用,但人们运用它们时,没有自由处理权。规则与指导行动的程序有关,但它不说明时间顺序。可以把程序看成一系列的行为规则,但规则不一定都是程序的组成部分,因为有些规则可以单独出现或不连贯出现,如“禁止随地吐痰”或“禁止在教室内吸烟”等都与任何程序无关。

(2)预算。预算是决定某一预计时期内(一般为一年之内)收入和支出量的计划。预算,作为一种计划,是以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一种说明书。预算,有反映收支的财务预算;有涉及经营方面的,如费用预算、教学预算等;有反映资本支出情况的,如基本建设费用预算;有说明现金情况的,如现金预算。预算是基本的计划工作手段,也是一种控制方法,它反映了计划的要求,可以用来作为控制的切实标准。

预算计划工作就其精确性、详细程度和拟定的方法而言,有相当大的不同。某些支出或成本对整个时期来说都是固定的,而不管销售或生产的计划和实际完成情况之间的差别影响。这种反映固定成本的预算称为固定预算,如折旧、维修、资产税、保险费和其他基本管理费用预算等。有些成本随实际的销售额或产量而变,如某些地方高校管理费和教学经费等,对它们的预算为可变的或灵活的预算。还有一种新的预算方法,即把可变预算和方案预算结合起来的方法,被称为零基预算。零基预算把每一项都作为一项新的计划提出,事事都从零开始,把所要达到的目标和为实现这些目标所需要做的工作从始点做起,这种做法可以促使计划工作做得更完善,而又不依赖于过去的计划。事实上,预算工作的主要优点就是促进人们去做计划,而且做得很完善。

计划除了上述内容外,还有时间安排计划,即就一项确定完成特定活动的时间期限进行计划。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时间安排均是一种关键性的计划工具。

(三)决策

决策渗入全部管理机能和过程,它是从体现某种工作方针的各个抉择方案中进行选择,是计划工作的核心部分。只有拟定了决策,才能说有了计划,决策是管理者的中心任务,决策实质上就是解决问题。合理思考和决定问题就是解决问题。如某些事情发生了,它需要回答:某些事情应该得到更好的处理,或者应该做些新的事情等,这都需要解决问题。

进行决策,首要的是提出问题与确定诊断问题,为了更好地把握现实,一般应进行系统思维来确定问题。在假设条件与获得事实阶段,理应获得全部事实,更主要的是要获得有选择的关键事实,这样的事实事关问题的关键,也就是能够决定成败的问题。当人们充分了解事实以后,头脑中就已经形成了一种或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事实掌握得越多,解决方案的数目也就越多,但人们必须通过研究和判断,借以发现各方案的限定因素或战略因素,以利于进一步评价方案。选出一些决策方案后,就应对其进行评价,然后再从中选出一个(有时是多个)最有利于达成目标的方案,这是决策的最后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评价工作既要考虑定量因素,如各种固定费用流动费用等,还要考虑定性因素,即那些无形的从而无法定量的因素,如劳资关系的特点、技术变革的风险、政治气候变化等,在比较方案中,理应对数量和质量因素同样重视。评价方案时,要进行边际分析、费用效果分析,要反复权衡;每一种方案对实现目标有多少贡献,是否符合高校既定的决策;每一种方案实施起来花费大不大,费用和收益相比的结果如何;怎样才能贯彻得更好等。选取方案时,应从三方面充分考虑:一是经验。要认真地总结过去的经验,正确地对待经验,把经验作为分析问题的基础,而不能仅凭个人经验作为未来行动的指导。二是实验,对准备选取的方案要进行实验,并仔细观察它们所发生的结果,然后加以确定。三是研究和分析。首先应了解问题本身,对影响每个方案实施的关键变量、限定因素、前提条件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其次要把每个方案分解成有待研究的组成部分和各种定量与不可定量的影响因素,最后加以详细地推敲,如使用持平法、报酬矩阵决策树、存货决策分析线性规划、排队理论等定量分析方法。研究和分析方法的一个主要特点是拟出一个模拟问题的模式,以便于执行中对照检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