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朝:铁血迷乱中的太后情人

北朝:铁血迷乱中的太后情人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汉人中有两个人物比较出名,分别是王睿和李冲,因为他们有另外一个身份——太后的“情人”。冯太后给“情人”送礼物很有意思,为了不引起其他人非议,送礼总是在深更半夜进行,漆黑的夜色中宦官们用遮掩好的大篷车一车车往王睿家拉。只可惜好景不长,王睿在四十八岁时得了重病,冯太后对这位心上人绝对够意思,不仅派御医精心医治,还亲自去探望,但无力回天,王睿很快命丧黄泉。

北朝:铁血迷乱中的太后情人

冯太后又升了一格,成为“太皇太后”。

拓跋宏虽然名义上是皇帝,但北魏王朝领导核心无疑是这位“太皇太后”,相对于第一次临朝称制,此时的冯太后已过而立之年,无论是人生阅历还是政治经验,都更加成熟。

她上台干的第一件事情便是下令杀掉李欣,给心上人李奕报了仇。她还以谋反罪诛灭了拓跋弘的老丈人,也是当朝皇帝拓跋宏的外祖父南郡王李惠一家,当年正是李惠劝说拓跋弘干掉李敷、李奕兄弟的。

报仇只是第一步,冯太后有更大的理想。不过,俗语说得好,“一个好汉三个帮”,冯太后深知作为一个女人,要想完全掌控朝局,推行自己的治国理想,必须要有一个忠诚且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所以她上台后特别重视这个问题,非常注重培养扶植一些能干之人,很快组成了一个“核心圈子”,这个圈子里有鲜卑贵族,也有汉人

汉人中有两个人物比较出名,分别是王睿和李冲,因为他们有另外一个身份——太后的“情人”。

李奕死后,耐不住寂寞的冯太后的私生活依旧丰富,王睿成了她的新宠。此人原本是太原人,由于战乱,他们一家流落到凉州,北魏平灭北凉后,又辗转来到平城。王睿的父亲精通卜筮,他深得真传,拓跋晃发现了这个人才,任命王睿为太史令

王睿除了精通天文卜策之术,长得也是姿容伟丽,冯太后对他很动心,先是越级擢升为给事中。不久,他又像坐火箭般被拜为散骑常侍、侍中、吏部尚书,赐爵太原公。

说起来,王睿对得起冯太后的宠幸。

太和二年,也就是公元478年,冯太后和拓跋宏带着文武百官,去观赏地方进贡的几只老虎,但没想到发生意外情况,一只老虎突然冲出栅栏,向御座扑过来,在场的卫士被吓得四处逃窜,但见王睿挺身而出,操起长矛,用身体护卫住了冯太后和拓跋宏,最终转危为安。

王睿用自己的英武作为,彻底征服了冯太后的心,她不仅加爵王睿为中山王,同时赏赐珍宝无数。“睿出入帷幄,太后密赐珍玩缯彩,人莫能知。率常以夜帷载,阉官防致,前后巨万,不可胜数。”冯太后给“情人”送礼物很有意思,为了不引起其他人非议,送礼总是在深更半夜进行,漆黑的夜色中宦官们用遮掩好的大篷车一车车往王睿家拉。

不仅如此,王睿的女儿出嫁,冯太后亲自主持婚礼,给足了王睿面子,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冯太后嫁女。

王睿虽然备受恩宠,但他为人却非常自律,历史上没有留下什么污点,相反他能进谏忠言,曾经向冯太后提出施政五要略,一慎刑罚,二任贤能,三亲忠信,四远谗佞,五行黜陟,这些建议都很有建设性,看得出王睿不单单靠恩宠吃饭。

只可惜好景不长,王睿在四十八岁时得了重病,冯太后对这位心上人绝对够意思,不仅派御医精心医治,还亲自去探望,但无力回天,王睿很快命丧黄泉。冯太后亲自去王府祭奠,痛哭流涕,伤心不已。

李冲接着走进了冯太后的生活。他是西凉国主李歆的后代,西凉被北凉灭掉后,李冲的父亲李宝逃到了敦煌,拓跋焘平灭北凉时,李宝献城投降,被封为敦煌公。

李冲是李宝最小的儿子,他年少时,父亲便去世,被长兄荥阳太守李承收留抚养,李承很看好自己的弟弟,常对其他人说:“这孩子气量不凡,将成为家族的希望。”李冲没有辜负长兄的期望,他先是到平城进入太学,成为一名太学生,就读期间,表现颇为优异,史书上称“冲善交游,不妄戏杂,流辈重之”。同辈的人都很敬重他。

作为优秀的高才生,一毕业就受到了朝廷的重用。拓跋宏破格任命他为秘书中散,掌管宫中文书事务,由于他做事严谨,灵敏聪慧,很快便升任内秘书令、南部给事中。也许就在这段时间,他走进了冯太后的世界

冯太后不偏不倚,对李冲与对王睿一样,让其“名利双收”,不仅升任他为中书令,进爵陇西公,每到深夜,也照样有一车车的礼物送到李冲府上。李冲“于是始为富室”,因他早年丧父,又不做搜刮敛财之事,所以素来清贫,由于冯太后的赏赐丰盛,一举脱贫致富。(www.xing528.com)

李冲能聚财更能散财,他把太后的赏赐大多用作了慈善,亲戚朋友和乡里乡亲,都得到过他的救济,特别是对于孤老之人,李冲表现得更大方,这使他赢得了一片赞誉之声。

冯太后的眼光确实不错,受宠后李冲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飞扬跋扈,而是不计爱憎,处事公正。当初,有一位叫来崇的人与李冲的父亲李宝同时从凉州归属北魏,李冲的四哥李佐与来崇有一点小过节。李佐便寻找了一个机会,罗织来崇的罪名,把他饿死狱中。后来,来崇的儿子来护为报父仇,弹劾李佐有贪污行为。不仅李佐,李冲也因此受到牵连,兄弟二人遭到囚禁,只是后来赶上了大赦,才逃过了一劫。李佐由此对来护恨之入骨。

李冲后升任南部尚书,权倾朝野,而来护此时正是李冲的部属,来护非常惊恐,他时时担心顶头上司陷害自己,言行谨慎,处处退让。事实证明,他的担心只是杞人忧天,李冲不仅没有加害来护,还时时安慰他不要担心。后来来护受到一件贪污案的牵连,遭受惩罚似乎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李冲不仅没有落井下石,还为他说好话,来护因此没有被处罚。

李冲不仅人品出众,在政治上的才干也远在王睿之上,史载,他“早延宠眷,入干腹心,风流识业,固乃一时之秀。终协契圣主,佐命太和,位当端揆,身任梁栋,德洽家门,功著王室”。不仅冯太后喜欢他,孝文帝拓跋宏对他也非常器重,按照旧制,皇帝对王公重臣都是直呼其名,唯独见到李冲,叫他“李中书”,表面上看好像是小事一桩,但在等级森严的北魏王朝却非同寻常。

冯太后死后,李冲并没有失势,而是继续得到拓跋宏的重用,史书称他:“冲竭忠奉上,知无不尽,出入忧勤,形于颜色;虽旧臣戚辅,莫能逮之,无不服其明断慎密而归心焉。”就是说他尽忠侍奉皇上,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出朝入朝都勤劳忧国,表现于面容上,即使是朝中旧臣,皇亲国戚,也没有人比得上他,无不佩服他明白果断,审慎周密,因而从内心里信服他。

李冲越这样,拓跋宏越信任他,“群臣之间,情义莫二”,特别是在迁都和汉化改革中,李冲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李冲能做到这样,因为他明白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冯太后的宠幸既可以使他一瞬间升入天堂,也可以使他转头进入地狱,恩宠并不永远可靠,只有才干和忠心才可以使他长久地赢得拓跋宏的信赖。因此他没有得意忘形,而是忧国忧民,尽忠事上,最终较为完美地走完了一生。

太和二十二年(498年),李冲去世,活了四十九岁。他死时,拓跋宏正在征伐打仗,听到这个噩耗后,拓跋宏在悬瓠(今河南汝南)为他举行了悼念仪式,悲痛得哭出声来。一年后,拓跋宏从邺城返回洛阳,途经李冲墓时,左右侍臣告诉了他,拓跋宏带病去坟前悼念,掩面哭泣了很久。

冯太后还有一个著名的外国“情人”,此人叫作刘缵,是南朝齐国骁骑将军。刘缵是个美男子,器宇轩昂,冯太后一见倾心,史称“缵屡奉使至魏,冯太后遂私幸之”。南齐得悉冯太后喜欢这位刘将军,故投其所好,经常派刘缵前去北魏访问,两人在后宫缠缠绵绵、欢声笑语时,南北方也赢得了许多年的和平,史载“自此岁使往来,疆场无事”。

男宠误国?这个规律对冯太后根本不适用,她的这些“情人”要貌有貌,要才有才,国内的“相好”是她政治上的得力帮手和股肱之臣,国外的“相好”又带来了两国的和平,在这点上,冯太后要比后来的武则天强太多,所以北魏朝野对于冯太后的众多绯闻,大多只是一笑了之,史书上也没有对此大加贬低和鞭挞。

说到底,还是冯太后不一般,在国事和私情问题上,她极有分寸,生活上给予他们厚重的回报,但在政治上对自己的“情人”们从不骄纵。

冯太后的高超之处还在于对宦官的控制和使用。

她临朝听政后,对其中有才干的宦官也加以重用,利用他们出入禁闱,形成了“中官用事”的局面。但是在她统治期间并没有发生宦官专权、胁迫朝廷的现象。这是因为冯太后虽然利用宦官居中用事,但对其行为做了严格的限制。

史载:“后性严明,假有宠侍,亦无所纵。左右纤介之愆,动加棰楚,多至百余,少亦数十。然性不宿憾,寻亦待之如初,或因此更加富贵。”

恩宠与控制,这个对于一般人很难掌握的尺度,冯太后却已经拿捏得炉火纯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