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朝历史:铁血迷乱,宇文泰胜窦泰

北朝历史:铁血迷乱,宇文泰胜窦泰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宇文泰认为高欢在蒲坂造桥,故意把声势搞得很大,实际上是为了吸引注意力,牵扯西魏军主力,真正的主攻方向是窦泰这一路,所以应集中兵力先收拾窦泰。东魏西魏之间的第一场大战——小关之战,以东魏的失败告终。天平四年九月,高欢再次出兵,要报上次小关战败之仇。在恒农放开肚皮吃了五十多天饱饭后,听说高欢再次出兵,宇文泰急匆匆地回到关中,部署迎敌之策。

北朝历史:铁血迷乱,宇文泰胜窦泰

大统二年(536年),关中地区发生了大旱,算得上是百年一遇的饥荒,西魏军民食不果腹,甚至发生了人吃人的惨剧。高欢觉得时机成熟,出兵攻击西魏。他令手下猛将高敖曹攻击上洛(今陕西商州),让另一员虎将窦泰攻击潼关

由此,拉开了东西魏旷日持久的五次大战中的首战的序幕。

转过年正月,高欢亲自出马,在蒲坂(今山西永济县西南蒲州镇)架起了三座浮桥,做出准备渡河的样子。

东魏军队要么不来,一来就是三路,这仗该怎么打呢?宇文泰召集众将领来商议,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没有个准主意。宇文泰认为高欢在蒲坂造桥,故意把声势搞得很大,实际上是为了吸引注意力,牵扯西魏军主力,真正的主攻方向是窦泰这一路,所以应集中兵力先收拾窦泰。

宇文泰把自己的想法和众将说后,顿时炸了锅,大家认为宇文泰的分析听上去没有什么科学依据,关键是这个险冒得过大,高欢就在眼前,如果主力舍近求远去打窦泰,万一高欢乘机渡河进攻,后果会是什么,不说都懂的。所以,众将除了沉默,便是摇头。

宇文泰为了打消众人顾虑,深入分析道:“以前敌军两次攻打潼关,我们都采取守势,这次窦泰率大军而来,还以为我们会死守,定会有轻敌之心,我军举主力主动出击,一定会成功,而高欢现在还在架桥,估计还需一些时间,只要五天工夫,就可以解决窦泰,所以不必过于忧虑。”

众将心里的石头并没有因宇文泰的解释而落地,只有他的侄子宇文深觉得自己叔父的战术高超。平日里宇文泰很看重宇文深,称赞他为“君即吾家陈平也”。

宇文深进一步完善了作战方案,他对宇文泰说:“窦泰是高欢手下的猛将,我军若攻击蒲坂,窦泰必然来救,我军两面受敌,形势很危险。不如挑选精锐部队偷偷从潼关旁边的小关出击,窦泰一定会来攻,而高欢持重,不会马上援救。我们全力攻打窦泰,必可将其擒获。窦泰被擒,高欢士气大跌,我们回师再攻高欢,应该可以大获全胜。”

兵贵神速,说干就干!

一切都按宇文泰、宇文深这对叔侄的预想进行,西魏主力向东突进到小关,窦泰猝不及防,阵势还没有布好,宇文泰大军便杀过来,结果全军覆灭,窦泰自杀成仁。

噩耗传来,高欢几近晕倒。一夜之间,一员猛将和几万精锐灰飞烟灭,这仗没法打下去了。于是,他下令拆毁还没有完全建好的浮桥,向晋阳撤退。

宇文泰不肯轻易放过高欢,他率军乘胜追击,高欢令猛将薛孤延断后,这位猛将属于“拼命三郎”类型,他一天之间居然连续砍坏了十五把战刀,这才保得东魏主力全身而退。

南边的高敖曹却出乎意料地顺利,攻陷了上洛,然后直指蓝田(今陕西蓝田县),就在节节取胜的时候,高敖曹接到了高欢的命令,让他赶紧撤退,免得孤军深入被西魏军队合围,高敖曹只得率军而返。

东魏西魏之间的第一场大战——小关之战,以东魏的失败告终。

高欢一把好牌打成这样,很生气也很不甘心,但回到晋阳后当务之急不是复仇,而是抓紧解决内部矛盾,这个矛盾就是由来已久的鲜卑人和汉人的紧张关系。

紧张到什么程度?有次鲜卑族大臣刘贵和汉将高敖曹一起议事,下面人报告说在治理黄河的工地上发生了一起重大安全事故,死了很多汉族民工。刘贵听后说:“只值一个钱的汉人,死就死吧。”高敖曹听了大怒,二话不说,拔出刀要砍刘贵,刘贵见势不妙,匆忙逃走。高敖曹并不罢休,回到军营集结队伍,准备攻打刘贵的营寨,侯景等人劝说了半天,才没有发兵。

高欢心里清楚长此下去,不仅无法报小关惨败之仇,内部恐怕会先乱起来。当下他认为最好的解决方法是找平衡。

他对鲜卑人说:“汉人是你们的奴仆,男人耕作,女人织衣,才让你们温饱无忧,为什么要欺凌他们呢?”扭过脸来,他又对汉人们说:“鲜卑人是你们雇佣的军人,虽然用了你们的粮食和布帛,但他们在战场不惜生命杀敌,力保你们平安,为什么恨他们呢?”

总之一句话,谁都离不开谁,一定要团结一致向前看。

有一次,行台郎中汉人杜弼请求高欢清除内贼,高欢问他所谓的“内贼”是指什么人?杜弼说是一些贪赃枉法的鲜卑贵族。高欢没有与他争辩,而是让军士们全副武装,列成两队,有的搭上了箭,有的故作砍人状,一副杀气腾腾的样子。高欢带着杜弼到阵中转了一圈,杜弼是个白面书生,哪里见过这样的阵势,吓得浑身哆嗦,冷汗直流。

高欢见到杜弼的怂样,对他说:“只是搭箭不射,举刀不砍,你就被吓得失魂落魄,诸位鲜卑将领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九死一生,虽然有些贪污行为,但与他们的军功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杜弼听完,跪地顿首,不停谢罪,再也不说鲜卑贵族的坏话了。

高欢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左右逢源,总算没有让鲜卑人和汉人撕破脸皮。安定了后院,他又把矛头指向了宇文泰。

天平四年(537年)九月,高欢再次出兵,要报上次小关战败之仇。

这次算得上兴师动众,而且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没有分兵几路,而是由高欢统一率领二十万大军从晋阳出发,准备从蒲津渡(今山西永济)渡过黄河,直取长安

此时宇文泰并不在长安,而是在恒农,他为啥离开关中跑到这里呢,还是上次那个原因——“饿”。关中的灾荒并没有因小关之战的胜利而消退,反而愈演愈烈,被逼无奈的宇文泰只好外出找食,从长安出发攻克东魏的粮仓恒农。

在恒农放开肚皮吃了五十多天饱饭后,听说高欢再次出兵,宇文泰急匆匆地回到关中,部署迎敌之策。宇文泰前脚刚走,高敖曹便带兵赶到了恒农城。

在渡河之前,高欢找来众将商讨作战计划,谋士薛琡劝高欢不用渡河,他说:“西魏连年饥荒,所以这次冒死来到恒农,想要获取仓库中的粮食。现在高敖曹已经包围了恒农,粮食无法再运出去,所以我们只要在各条道路上布置兵力,不出半年,西魏军民大部分会饿死,这样一来我们还愁元宝炬、宇文泰不投降吗?希望大王不要下令渡黄河。”但高欢没有听进去。

大将侯景进言说:“我军这次攻击,一下来了二十多万人,万一战事不顺,极易造成混乱,不如把大军一分为二,相继而进,前军若胜,后军全力追击,以扩大战果。前军若败,后军可以接应,作为预备队顶上,这样才可万无一失。”高欢还是没有听进去。(www.xing528.com)

宇文泰同时也在召开军事会议,形势对西魏极为不利,双方的兵力相差悬殊,宇文泰满打满算只有一万多人,和高欢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所以众将的意见是不能以卵击石,高欢此次来势汹汹,志在必得,不如避其锋芒,暂时退却,找机会再行出击。

宇文泰则力排众议,他表示如果丢了长安,势必引起极大恐慌,既然要打,早打比晚打强,趁高欢立足未稳,全力出击才有胜算。

他下令在渭河建造浮桥,全军将士带三天干粮北渡,将辎重都留在渭河南岸,又来了一次破釜沉舟。西魏大统三年(东魏天平四年)十月初一,宇文泰率军来到了沙苑,东西魏第二场大战——“沙苑之战”正式拉开了帷幕。

沙苑是洛水与渭水间一大片沙草地,《水经注》称:“洛水东经沙阜北,其阜东西八十里,南北三十里,俗名之曰沙苑。”由于处于洛水和渭水之间,河道经常变化,因此这里沙地多,沼泽多,芦苇也多。

宇文泰驻军的地方离东魏军队只有六十里,不少将领对此有些担心,但有一位非但没有惶恐的情绪,反而向宇文泰道贺,这个人又是宇文深。

宇文泰很奇怪,问他有什么值得庆贺的,宇文深说:“高欢安抚河北,很得人心。但现在他率军渡过黄河,远离后方,不是他手下的将士们所愿意的。只是高欢耻于失掉窦泰,刚愎自用,意图报上次战败之仇,这就是所说的愤怒之兵,一战即可擒获,为什么不值得庆贺呢?”

不太清楚宇文深的自信从何而来,但在关键时刻确实起到了稳定军心的作用。

为了摸清敌情,宇文泰派将领达奚武去侦察敌营,他带着三个骑兵,化装成东魏兵士,偷听到营中口令,伪装成查夜的军官,大摇大摆到各个营中查看,将高欢大营情况摸得一清二楚。

第二天,高欢率军奔沙苑而来,宇文泰和众将商议迎敌之策,大将李弼建议当前敌众我寡,不能在平地打消耗战,而应在十里之外渭曲设伏,这是一片沼泽地,长满了芦苇。宇文泰觉得此计甚好,他带着主力在芦苇地设伏,令李弼率军埋伏在右边,赵贵埋伏在左侧,以鼓为号,听到鼓声一起杀出。

宇文泰刚刚埋伏完毕,高欢便率军到了渭曲,他几乎没怎么看到西魏士兵,怀疑宇文泰将主力埋伏于芦苇荡中,手下斛律羌举建议说:“西魏军此番定要与我们决战,不可轻敌。渭曲芦苇丛生,地面泥泞,有力也使不出,不如留支队伍在这里相持,派兵直取长安,宇文黑獭失去了老巢,斗志全无,便可手到擒来。”

这个建议很高明,宇文泰倾巢出动,如果高欢派一部分兵力西进长安,实际上是断了宇文泰的后路。面对东魏大军,宇文泰很难抽兵去救长安。如果长安失陷,西魏军心定会大乱,战局将会是另外一个样子。

不过上次小关之战,高欢吃了分兵的苦头,一听要分兵连连摇头。面对芦苇荡,他想到的是火攻,高欢对左右将领说:“芦苇长得很茂盛,放火怎么样?”这种战法因地制宜也不错,但此时站出两人表示反对,一个是平日里足智多谋的侯景,他的理由是:“应当生擒宇文泰,给关中百姓展示一下,如果把他烧死了,定会面目全非,没有人会相信他真正死了。”另一位是大老粗彭乐,他说:“我们一百人抓他们一个人,根本不用担心,赶紧发令进攻吧。”

高欢被手下的这种乐观气氛所感染,他放弃了火攻的想法,决定正面突击。

这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个谜团,如果说彭乐有勇无谋,说出这样的话在情理之中,但侯景却是有名的智将,他讲出这样的浅薄之语,不由不使人怀疑。从后来的历史进程看,这种怀疑是有道理的。侯景根本不甘心只做高欢的手下,有想独立门户的野心,但如果宇文泰死了,高欢便会一家独大,自己也可能永无出头之日,所以必须要留着宇文泰,不能赶尽杀绝。当然这都属于猜测,但如果这种嫌疑成立,说明侯景的心机远在高欢之上。

东魏军看到西魏兵少,争先恐后杀向芦苇荡,唯恐功劳被别人抢去。但战场地形条件非常复杂,芦苇丛生,道路狭窄,泥泞不堪,人数众多的东魏兵士根本无法保持队形,还没等与西魏军接上火,自己先乱成了一团。

属于宇文泰的机会来了,他亲自擂响战鼓,西魏军队从埋伏的芦苇荡中一跃而出,杀声震天,勇不可当。

表现最为出众的是李弼的弟弟李檦,他的身材极为矮小,史书上说他不足五尺,他骑在马上就像“无人驾驶”一样,根本看不到他的身影,只见他左突右冲,只有他能放倒敌人,而东魏军始终无法击中他,他杀伤力巨大,以至东魏军看到这个“隐形人”时,都大声呼叫:“避此小儿。”

宇文泰看到李檦如此神勇表现,不由叹服道:“胆决如此,何必八尺之躯!”

战场局面越来越不利于东魏,那个刚才还口出狂言的猛将彭乐,被西魏军刺中腹部,肠子都流了出来,他用手将肠子塞进腹部后继续拼杀,虽然勇气可嘉,但却已经无法挽回全军的颓势。

高欢做梦也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就在几个时辰前,他还信心满满,如今却沮丧到极点,他败退回营后急令收兵再战,但却无人应声,手下报告他说:“众营皆空,兵士四散,无人应答。”

高欢愣住了,开始思考人生。大将斛律金见状急了,对他说形势已无法挽回,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当务之急是赶紧跑路,否则就来不及了。高欢还是无动于衷,斛律金无奈用鞭子狠抽高欢的坐骑,才使得高欢离开战场。

到了黄河边,高欢等人傻了眼,风大浪急,船只根本无法靠岸。追兵将至,命悬一线。亏得手下不知从何处找来几只骆驼,高欢骑着骆驼到河中间才得以上船逃生。

高欢极为狼狈地回到邺城后,侯景对高欢说:“宇文泰新近取得了胜利,难免会骄傲,现在肯定不会进行防备。我愿意率领两万精锐的骑兵去捉拿他。”高欢想挽回脸面,但又不放心侯景,一时拿不定主意,就将侯景的话讲给妻子娄昭君听。娄昭君说:“假如结果真的能够像侯景所说的那样,那他哪里还有回来的道理,还不是会成为第二个宇文泰。得到了宇文泰而失去侯景,能有什么好处呢?”一语惊醒梦中人,高欢认为自己夫人的话很有道理,就没有让侯景出兵。

此次沙苑大战东魏完败,其实在战场上的直接损失并不大,大约只有几千人,但架不住西魏军乘胜掩杀,一直追到黄河边,前后俘虏了七万多东魏兵,缴获铠甲武器十八万件。不久后,宇文泰派兵乘胜东进,收复了洛阳,攻占了河南大片土地。

这一战是高欢一年内吃到的第二场败仗,也是改变东西魏局势对比的关键一战。此战后,双方的军事实力不再呈一边倒的局面,东魏不能再随意进入关中,这也是高欢最后一次踏上关中大地。

这场大战在一定意义上还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因为当时芦苇荡里有北周、隋、唐三个朝代的先祖宇文泰、杨忠、李虎。试想如果高欢纵火,这三人命丧火海,那以后的中国历史将会是个什么样子呢?

唯一庆幸的是,历史从来没有假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