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朝河阴大屠杀:岁末铁血迷乱

北朝河阴大屠杀:岁末铁血迷乱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胡太后和徐纥对此一无所知,居然把生死攸关的河桥交给他们防卫。尔朱荣很快派兵抓获了胡太后和三岁的小皇帝元钊。除掉胡太后和小皇帝,只是尔朱荣“大屠杀”的第一步。永安元年四月,一场大屠杀开始了。为了保证这场屠杀顺利进行,尔朱荣请出了孝庄帝元子攸,让元子攸到河阴的陶渚,然后以祭天的名义让百官到此,尔朱荣准备在此进行大屠杀。

北朝河阴大屠杀:岁末铁血迷乱

“名正言顺”的尔朱荣快马加鞭,径直向洛阳杀来。

胡太后此时成了热锅上的蚂蚁,面对来势汹汹的尔朱荣,她找来王公大臣们商议该如何是好,群臣们对胡太后的荒唐行为早已忍无可忍,所以都保持沉默,不愿意再建言献策。只有徐纥出来说了几句宽心的话,他说:“尔朱荣小胡,才能平庸,如今不自量力,胆敢发兵京师,不过是螳臂挡车,禁卫军完全可以制服他。只需守住河桥,观察他下一步动作。尔朱荣远道而来,兵困马乏,我们则以逸待劳,一定能够取胜。”

吹牛不上税,但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此时胡太后也只能听他的了。

她下令让另一个“情人”李神轨出任大都督,统一指挥洛阳保卫战,同时令郑先护、郑季明守卫洛阳东北门户河桥,武卫将军费穆防卫黄河重要渡口小平津。

胡太后派遣这几位进行抵抗,又是昏招一个,不过这也是她最后的昏招了。郑先护是元子攸的发小,两人平日里交往很密切,郑季明则早与尔朱荣暗中联络。但胡太后和徐纥对此一无所知,居然把生死攸关的河桥交给他们防卫。

结果可想而知,郑先护、郑季明听说元子攸即位的消息,立即献桥投降,尔朱荣不放一枪便顺利渡过了黄河天险。李神轨听到尔朱荣渡过黄河,头也不回地逃回洛阳城里,而费穆看到大势已去选择率部投降。

洛阳城里乱成一团。郑俨已经顾不得自己的“情人太后”,逃离了洛阳,跑回了自己的荥阳老家。而吹牛皮的徐纥假传圣旨打开宫门,从宫中找了十几匹御马,向东一路跑到了兖州

胡太后没有跑,她听闻洛阳失陷,便将孝明帝元诩的后宫嫔妃们召集在一起,命令她们即刻削发为尼,她自己也剪去长发,准备投入空门避难。

她天天花天酒地,早把佛家戒规抛在脑后,如今危急关头却又想到了佛祖的保佑。在胡太后看来,当年正是佛祖的保佑,她才没有因“子贵母死”的祖制而被赐死,现在她又希望佛祖能睁开眼睛,保佑她渡过这场劫难。

遗憾的是,这次佛祖没有保佑她。

尔朱荣很快派兵抓获了胡太后和三岁的小皇帝元钊。面对自己的苦主,胡太后百般求情,她早已没有了平日里的威风,老泪纵横地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辩解,尔朱荣没有那份耐心,拂袖而起,命人将胡太后和元钊装入猪笼沉入黄河。

由于出生年份不详,到胡太后死人们也不知道她到底活了多少岁。

除掉胡太后和小皇帝,只是尔朱荣“大屠杀”的第一步。

接下来的血案出主意的是临阵倒戈的费穆,或许是想给新主子献个“投名状”,他向尔朱荣建议说:“您的兵马不足万人,杀到洛阳也没有受到抵抗,洛阳的大臣对您还不服气,之所以如此顺利,是因为迎立新君,顺应民心,但如果这样退回山西,不对这些洛阳的大臣进行诛杀整治,或许您的大军还没有翻过太行山,洛阳这边就没有人听您的话了。”

尔朱荣觉得言之有理,顿时杀心四起。

尔朱荣想将百官全部诛杀,不留活口。他就此征询心腹慕容绍宗的意见,慕容绍宗听后大为惊愕,赶忙劝阻尔朱荣说:“太后荒淫无道,奸佞小人专权,将天下搞得混乱不堪,所以您才起兵匡扶朝政,现在却不分忠臣奸臣一律杀戮,恐怕会使天下人大为失望,还请三思。”

尔朱荣主意已定,根本听不进去慕容绍宗的劝谏,他决心“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漏过一人”。

永安元年(528年)四月,一场大屠杀开始了。

为了保证这场屠杀顺利进行,尔朱荣请出了孝庄帝元子攸,让元子攸到河阴的陶渚(今河南孟津县东),然后以祭天的名义让百官到此,尔朱荣准备在此进行大屠杀。(www.xing528.com)

当然,尔朱荣对杀戮名单事先进行了严格审核,经常怼胡太后的元顺就不在名单中,他派心腹给元顺传话,让他待在官衙里不要来。元叉的父亲元继过去对尔朱荣不错,他也让元继不要前往河阴。除此之外,曾经为他说过好话的一些官员当日也都被安排在洛阳值班。

百官到齐后,尔朱荣命骑兵将他们团团围住,他站到高处大声斥责群臣说:“天下丧乱,皇帝暴崩,都是你们不尽力辅佐造成的,而且你们贪得无厌,个个该杀!”

这些王公大臣此时才知这里是自己的黄泉之地,但已经没有任何退路,尔朱荣一声令下,黄河岸边顿时成了屠宰场,当朝首富高阳王元雍等千余人被杀了个精光。

这位高阳王足够悲催,正应了那句话:“人最大的悲哀,就是人死了钱还在。”

不过,这次屠杀还有一百多个漏网之鱼,因为这些官员迟到了,他们不知道前方发生了什么,急匆匆往“黄泉路”上赶,尔朱荣派骑兵包围了他们,然后大声说道:“谁愿意写一篇元氏禅让尔朱氏的诏书便可免死。”侍御史赵元则反应极快,第一个站出来表示愿意起草,尔朱荣颇为高兴,让士兵大喊:“元氏既灭,尔朱氏兴!”

尔朱荣篡逆之心已经昭然若揭。

诛灭百官还不过瘾,尔朱荣把矛头指向了孝庄帝元子攸的身边人,他令几十个士兵冲进皇帝的行宫,以保护天子为名,将孝庄帝元子攸强行抱入帐中,然后杀掉了他的两个兄弟——元劭和元子正。

这场屠杀因为发生在河阴,历史上被称为“河阴之变”,这次杀戮到底死了多少人,史书记载不一,据《北史》《魏书》说有一千三百多人,这大概是保守估计,《资治通鉴》记载有两千多人,无论是一千多人还是两千多人,尔朱荣一不留心创造了历史上一次性屠杀大臣之最,而且一直被模仿,但从未被超越。

胡太后表面上是这场屠杀的受害人,但实际上她是“河阴之变”的始作俑者,这个在史书没有留下自己真实名字的太后,一路走来,历经胡承华、胡充华、胡皇后、胡太后,几度险象环生,但终有惊无险,只是她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最终的归宿竟然是在鱼腹之中。

胡太后落得如此下场,其中的败因,可以用“放任自流”来概括。她对官员放任不管,赏罚随意,法纪不彰,上到王公贵族,下到地方官吏,贪污受贿,肆意妄为,最终搞得“文武解体,所在乱逆,土崩鱼烂”。她自己则更放纵不羁,性情轻佻,穷奢极欲,根本没有一个太后的样子,连她的养子僧敬都看不下去,哭着劝她:“陛下母仪海内,岂宜轻脱如此!”

后人常常拿北魏两位叱咤风云的太后相比较,仔细想来,冯太后和胡太后确有不少相似之处,两人都很聪慧,而且临朝称制,长时间把持朝政。她们又都是多情种子,年纪轻轻成为寡妇,后都拥有几个“情人”。甚至她们都杀掉了自己的儿子,只是冯太后毒杀的献文帝拓跋弘是从小养大的,而胡太后毒杀的孝明帝元诩则是自己的亲骨肉。

相似的经历,但发挥的历史作用却截然相反,冯太后锐意改革,使得国家蒸蒸日上,带着北魏王朝走向繁荣。而胡太后却将一手好牌打烂,吏治腐败,内乱四起,最后将自己和北魏送上了不归路。

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别,有人说是两人挑“情人”的眼光差距太大,冯太后的“情人”们不仅脸蛋漂亮,而且都是治国能臣。而胡太后所宠幸的郑俨、李神轨等都是奸佞之徒,没有发挥一点好作用,反而加速了社稷的败亡。

当然,这更多的是一种玩笑,两人真正的差别在于冯太后是一个真正的政治家,而胡太后不过是一个“风流太后”而已。

冯太后执政期间,恩威并施,该动硬就动硬,该宽仁则宽仁,尺度拿捏得很好。对内宠亲信,但要求很严,公与私分得很清楚。反观胡太后,政治上乏善可陈,只会找平衡和稀泥,“朝政疏缓,威恩不利”,她对情人亲信放纵之极,使得这些人“位总禁要,手握王爵,轻重在心,宣淫于朝,为四方之所厌秽”。

另外,两人的“自律”也不在一个级别,冯太后生活节俭,不好奢华,充分发挥了先锋示范作用;而胡太后则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生活奢靡,大造佛寺,最后搞得国库空虚,捉襟见肘。

胡太后胡闹了半辈子,到了生命的最后阶段“登峰造极”,终于干出了最疯狂的蠢事——毒杀亲生儿子元诩,这是压倒她的最后一根稻草。柏杨先生对此解释道:“为了放纵欲望,便对亲生儿子下手,不仅邪恶得离谱,也愚蠢得离谱,武曌同样谋害亲生儿子,但她还有别的亲生儿子,而胡太后却只此一子,她不知道爱护这个唯一的权力魔杖,反而予以摧毁!”

一生寄托于佛祖保佑的胡太后,最后似乎连佛祖都厌弃她了,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她的命运,好像没有比“咎由自取”更为合适的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