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杏林花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一般学科课程的区别

杏林花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一般学科课程的区别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课程氛围不同在一般学科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知识拥有权威性,教师的主体地位比较明显,学生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杏林花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一般学科课程的区别

(一)课程目标不同

一般学科课程目标强调认知性、封闭性和预成性,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并非“预成”的,而是在课程中不断生成、自主建构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培养心理素质的基本途径,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定向作用,对开发学生智力具有动力功能,可以增强学生对环境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使学生不断加深自我认识,发展良好个性。因此,心理健康课程的目标更注重个体心理的体验性,指向的是人的内心世界,它对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意义,需要每一个个体通过自身的体验去解读课程。

(二)课程内容不同

一般学科课程侧重人类积累的学科知识的传授,注重知识的内在逻辑性及相应的技能培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则显得弥散,侧重对学生品质的培养。它汇聚着人类在学习生活、工作、交往、社会、健康心理方面的各种理论和方法,以学生心理年龄的特征为出发点来组织内容,以学生成长的需要为依据来选择内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事先设定,也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及心理发展中随机产生的问题来制定。

(三)课程形式不同

一般学科教育以讲授为主要形式,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要是以活动的方式,在教师的设计和指导下,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感受心理学知识,发现自己和发现别人,认识自己和认识别人,从而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活动方式主要有游戏、心理剧角色扮演、讨论等。(www.xing528.com)

(四)课程氛围不同

在一般学科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知识拥有权威性,教师的主体地位比较明显,学生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合作的、民主的、商谈的交往活动,教师的主要职能是协助学生解决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是以“教”为轴心,而是围绕学生心灵成长,是师生交流、对话的过程。

(五)课程评价不同

一般学科课程的评价以考试作为主要形式,对学生将知识掌握的情况做客观定量的评价。一般学科课程的评价重视的是对预定目标和计划的达成程度,即对客观目标达成程度的一种外在评价。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根据这一要求,心理辅导课程的目标又分为发展性目标和预防性目标。发展性目标侧重于对学生心理潜能的开发、心理品质的培养,帮助学生完善自我,促进健康成长;预防性目标侧重于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在成长中的各种困惑和问题,使学生学会如何调整心态,学会如何及时纠正和改变不健康的心理,确立积极健康的情绪,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观和良好的人际适应能力。因而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更加强调动态性评价、情境性评价等,以心理测验、问卷调查、询问个人感受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