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研究:获得感概念的提出

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研究:获得感概念的提出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2016年2月,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要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体系中,获得感是指人民群众共享各项改革开放成果后产生的满足感。

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研究:获得感概念的提出

这一概念最早是由习近平总书记于2015年2月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来的。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科学统筹各项改革任务,协调抓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改革举措,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突出重点,对准焦距,找准穴位,击中要害,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1]2016年2月,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要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2]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又进一步强调,要“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获得感进而成为检验社会改革发展成果与社会治理成效、评价民众社会生活质量的又一把重要标尺。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体系中,获得感是指人民群众共享各项改革开放成果后产生的满足感。获得感强调一种实实在在的“得到”,并使人民得到的利好有了用指标衡量的可能。可见,获得感所体现的实则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获得感的实现及其程度还成为衡量、评价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成效的重要标准。这里,获得感所追求的其实是要让人民群众能共享到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就,让改革开放普惠人民群众。很明显,获得感是人们心中的一种综合感受,如前文所述,它既包含了物质层面的意义,也包含了精神层面的意义;同时,它既有看得见的方面,也有看不见的方面。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获得感是判断我们改革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是衡量我们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也是检验我们工作作风的根本标准。(www.xing528.com)

综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场合关于获得感的重要论述,可以看出,获得感的实践要求包括了三个基本方面:其一,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人民群众从国家发展中获得更多的实惠。其二,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要全面深化改革,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财富和价值。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让人民群众分享改革红利是改革的重要动力,也是改革的主攻方向,更是衡量改革绩效的根本尺度。其三,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要注重加强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法治建设。获得感不仅仅体现在物质层面、民生领域,而且也体现在精神层面和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加强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法治建设,是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的重要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