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忻城县基础设施建设与群众幸福感提升

忻城县基础设施建设与群众幸福感提升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施“饮水安全问题歼灭战”。2019年上半年全面解决村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问题。“十二五”以来,忻城县文化体育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改善,全县投入6000多万元,完成了县体育公园、文体活动中心、体育馆、足球场等大型设施项目的建设。扎实做好广播电视设施建设。投入资金10万元完成国民体质监测站建设,定期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忻城县基础设施建设与群众幸福感提升

实施“村、屯道路问题歼灭战”。2016年以来共投入资金3.13亿元新、改、扩建村屯道路,完成565条约872.098公里的屯级道路建设,项目覆盖12个乡(镇),受益群众达18966户77717人。2016年实现全县所有建制村通硬化路目标,2017年底全部实现全县1388个20户(含20户)以上的自然屯“屯屯通水泥路”的目标。投入4500万元实施贫困村巷道硬化歼灭战。忻城县村屯级道路硬化排在全区前列。

实施“饮水安全问题歼灭战”。筹措资金4000万元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205个项目,彻底解决农村贫困户、缺水户饮水质量和安全问题。项目涉及各类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水厂管网延伸、水柜提升改造等。“歼灭战”2018年52个项目已全部完成,2018年16个预脱贫村20866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已得到全面解决。2019年计划实施153个项目,2018年,第一批项目17个、第二批项目75个已通过审批。2019年上半年全面解决全县群众安全饮水问题,确保实现安全饮水“户户解决、全面覆盖”。

实施“公共服务设施问题歼灭战”。整合资金4000万元实施村屯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包括篮球场、戏台、卫生室、文化综合楼、文化室、图书室、文化宣传栏等。全县已有136个村屯配备有公共服务综合楼、篮球场、戏台等公共文化设施,行政村书屋、宣传栏、文化室已实现全覆盖。2019年上半年全面解决村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问题。

十二五”期间,忻城文化广播电视体育事业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创建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城市为契机,不断创新工作机制,真抓实干,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初步形成了符合本地实际,城乡全覆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县委、县政府把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工作纳入了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了财政预算和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制定了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十二五”以来,忻城县文化体育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改善,全县投入6000多万元,完成了县体育公园文体活动中心、体育馆、足球场等大型设施项目的建设。这些项目建设的落成,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文化、娱乐健身和休闲的活动中心,带动了全县文化体育活动的蓬勃发展。忻城县先后荣获“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广西文化先进县”“来宾市文化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忻城县电视台连续四年获“全国惠民先进单位”。

扎实做好广播电视设施建设。抓好“村村通”项目建设。“村村通” 工程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深受广大边远山区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十二五”期间,上级(中央和省级)配发给忻城县直播卫星设备共计7077套,每套设备国家补助300元,折合人民币212.31万元(2012年5577套,167.31万元,2014年1500套,45.00万元),县级配套资金17万元,受益农户每套只需投入100元,计70.77万元。忻城县共有31个贫困村,在贫困村开通“村村通”项目建设中,共计发放广播电视直播节目设备12934套,国家补助388.02万元,农户投入129.34万元。(www.xing528.com)

忻城县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创与建为抓手,把建设的重心向基层,向农村倾斜,不断探索和创新,着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忻城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实施“三求”(求乐、求知、求技)文化惠农工程为抓手,大胆探索“政府主导、整合资源、全民参与、建用并举”的运作模式。在实施“三求”文化惠农工程中,集中财力资源,通过“财政投入一部门扶助一企业赞助一群众集资”的形式巧妙解决建设资金问题。据统计,“十二五”以来,忻城县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方面共投入2500多万元,其中县财政安排1050万元,项目支持480万元,社会捐助308万元,农民自筹资金658万元,群众投工投劳12.8万人次,无偿捐献土地60多亩,无条件调换土地40多亩,同时还得到了自治区扶助资金180万元。在体育场地设施方面投入达16011万元,其中,财政拨款13561万元(含体彩公益金941万元)。按全县总人口40万人计算,人均场地面积1.53平方米,人均场地经费投入达400元。全县130个行政村(社区)已全部建有村级文化综合楼、文艺舞台、灯光篮球场,同时各行政村都配有农民文艺队和篮球队,实现了村村有文艺舞台,有灯光球场,有文艺队,有篮球队,有活动场所的“五有”目标。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推进全县村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成功搭建村级公共文化服务新平台;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工程。全县10个乡镇均建有符合创建标准和要求的文化站;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全县建成一个县级支中心,12个乡镇基层服务点,130个行政村屯基层服务点,初步形成了县、乡、村、屯四级服务网络构架;实施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全县130个行政村都建有农家书屋,占行政村总数100%;体育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投入资金10万元完成国民体质监测站建设,定期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有9个乡镇建成了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村屯建成了165个灯光篮球场,并能正常开展各种体育赛事活动。全县共有各类体育场地868个,其中,室内场地7个,室外场地861个;全县场地面积达6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用地面积达75万平方米。

组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班子,加强了辅导培养民间艺人,提高了骨干业务素质,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展厅,以文字、图片和实物相结合的展览形式,展出了60余件有关非遗项目的实物,使文化阵地成为忻城县干部群众、青少年学生乡土文化的教育基地。同时成立了“土司文化研究工作办公室”,为理清忻城历史文化脉络,先后编辑出版了《忻城土司志》《忻城县土司文化研讨论文集》《土司文化探究》等,拍摄完成了大型纪录片《忻城莫氏土司五百年》《土司后裔莫祖庚》和电影《忻城古月》等,成功举办了全国第四届“土司文化研讨会”,为土司学理论构建的形成奠定基础;把莫土司衙署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成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忻城县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和窗口。

“十三五”规划开局的三年,是忻城扶贫攻坚最艰难的三年,经过上下一心的努力,忻城的扶贫攻坚已经驶入快车道,为全县2019年的全面脱贫赢得了时间和主动,一个告别贫困的忻城将以新的姿态展现于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