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气体灭火系统应设置注意事项

气体灭火系统应设置注意事项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不应设置在人员密集场所、有爆炸危险性的场所及有超净要求的场所。K型及其他型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不得用于除电缆隧道及自备发电机房外其他电气火灾。考点2 气体灭火系统防护区要求防护区是指满足全淹没灭火系统要求的有限封闭空间。设有气体灭火系统的场所,宜配置空气呼吸器。组合分配系统是指用一套气体灭火剂储存装置通过管网的选择分配,保护两个或两个以上防护区的灭火系统。

气体灭火系统应设置注意事项

气体灭火系统是灭火介质为气体灭火剂的灭火系统,气体灭火剂主要包括七氟丙烷、IG541和二氧化碳等。本节思维导图如图5-3-a所示。

978-7-111-60176-0-Part05-37.jpg

图5-3-a 气体灭火系统思维导图

一、考点提炼

考点1 气体灭火系统适用范围

(1)气体灭火系统适用于扑救下列火灾

1)电气火灾。

2)固体表面火灾。

3)液体火灾。

4)灭火前能切断气源的气体火灾。

5)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可扑救石蜡沥青等可熔化的固体火灾。

6)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可扑救棉毛、织物、纸张等部分固体深位火灾。

(2)下列场所宜采用气体灭火系统。

1)国家、省级或人口超过100万人的城市广播电视发射塔内的微波机房、分米波机房、米波机房、变配电室和不间断电源(UPS)室。

2)国际电信局、大区中心、省中心和一万路以上的地区中心内的长途程控交换机房、控制室和信令转接点室。

3)两万线以上的市话汇接局和六万门以上的市话端局内的程控交换机房、控制室和信令转接点室。

4)中央及省级公安、防灾和网局级及以上的电力等调度指挥中心内的通信机房和控制室。

5)A、B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内的主机房和基本工作间的已记录磁(纸)介质库。

6)中央和省级广播电视中心内建筑面积不小于120m2的音像制品库房。

7)国家、省级或藏书量超过100万册的图书馆内的特藏库;中央和省级档案馆内的珍藏库和非纸质档案库;大、中型博物馆内的珍品库房;一级纸绢质文物的陈列室。

8)其他特殊重要设备室。

(3)气体灭火系统不适用于扑救下列火灾。

1)硝化纤维、硝酸钠等氧化剂或含氧化剂的化学制品火灾。

2)钾、镁、钠、钛、锆、铀等活泼金属火灾。

3)氢化钾、氢化钠等金属氢化物火灾。

4)过氧化氢、联胺等能自行分解的化学物质火灾。

5)可燃固体物质的深位火灾。

(4)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不应设置在人员密集场所、有爆炸危险性的场所及有超净要求的场所。K型及其他型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不得用于除电缆隧道(夹层、井)及自备发电机房外其他电气火灾。

热气溶胶是指由固体化学混合物(热气溶胶发生剂)经化学反应生成的具有灭火性质的气溶胶,包括S型热气溶胶、K型热气溶胶和其他型热气溶胶。热气溶胶灭火装置是指使气溶胶发生剂通过燃烧反应产生气溶胶灭火剂的装置。通常由引发器、气溶胶发生剂和发生器、冷却装置(剂)、反馈元件、外壳及与之配套的火灾探测装置和控制装置组成。

预制灭火系统是按一定的应用条件,将灭火剂储存装置和喷放组件等预先设计、组装成套且具有联动控制功能的灭火系统。

考点2 气体灭火系统防护区要求

防护区是指满足全淹没灭火系统要求的有限封闭空间。全淹没灭火系统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向防护区喷放设计规定用量的灭火剂,并使其均匀地充满整个防护区的灭火系统。

(1)防护区宜以单个封闭空间划分;同一区间的吊顶层和地板下需同时保护时,可合为一个防护区。

(2)管网灭火系统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800m2,且容积不宜大于3600m3;采用预制灭火系统时,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500m2,且容积不宜大于1600m3

管网灭火系统是指按一定的应用条件进行设计计算,将灭火剂从储存装置经由干管支管输送至喷放组件实施喷放的灭火系统。

(3)防护区围护结构及门窗的耐火极限均不宜低于0.50h;吊顶的耐火极限不宜低于0.25h。

(4)防护区围护结构承受内压的允许压强,不宜低于1200Pa。

(5)防护区应设置泄压口,宜设在外墙上,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泄压口应位于防护区净高的2/3以上。泄压口是指灭火剂喷放时,防止防护区内压超过允许压强,泄放压力的开口。

(6)喷放灭火剂前,防护区内除泄压口外的开口应能自行关闭。

考点3 气体灭火系统安全要求

(1)防护区应有保证人员在30s内疏散完毕的通道和出口,防护区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并能自行关闭,用于疏散的门必须能从防护区内打开。防护区内的疏散通道及出口,应设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标志。

(2)防护区内应设火灾声报警器,防护区的入口处应设火灾声光报警器和灭火剂喷放指示灯,以及永久性标志牌。灭火剂喷放指示灯信号,应保持到防护区通风换气后,以手动方式解除。

(3)灭火后的防护区应通风换气,地下防护区和无窗或设固定窗扇的地上防护区,应设置机械排风装置,排风口宜设在防护区的下部并应直通室外。

(4)储瓶间的门应向外开启,储瓶间内应设应急照明;储瓶间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地下储瓶间应设通向室外的机械排风装置,排风口应设在下部。

(5)经过有爆炸危险及变电室、配电室等场所的管网、壳体等金属件应设防静电接地。

(6)有人工作防护区的灭火设计浓度或实际使用浓度,不应大于有毒性反应浓度(LOAEL浓度)。灭火浓度是指在101kPa大气压和规定的温度条件下,扑灭某种火灾所需气体灭火剂在空气中的最小体积百分比。有毒性反应浓度是指能观察到由灭火剂毒性影响产生生理反应的灭火剂最小浓度。

(7)防护区内设置的预制灭火系统的充压压力不应大于2.5MPa。

(8)设有气体灭火系统的场所,宜配置空气呼吸器。设置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的防护区的入口处明显位置应配备专用的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考点4 气体灭火系统设置一般要求

(1)有爆炸危险的气体、液体类火灾的防护区,应采用惰化设计浓度;无爆炸危险的气体、液体类火灾和固体类火灾的防护区,应采用灭火设计浓度。惰化浓度是指有火源引入时,在101kPa大气压和规定的温度条件下,能抑制空气中任意浓度的易燃可燃气体或易燃可燃液体蒸汽的燃烧发生所需的气体灭火剂在空气中的最小体积百分比。

(2)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防护区采用组合分配系统时,一个组合分配系统所保护的防护区不应超过8个。组合分配系统是指用一套气体灭火剂储存装置通过管网的选择分配,保护两个或两个以上防护区的灭火系统。

(3)组合分配系统的灭火剂储存量,应按储存量最大的防护区确定。

(4)灭火系统的灭火剂储存量,应为防护区设计用量与储存容器的剩余量和管网内的剩余量之和。

(5)灭火系统的储存装置72h内不能重新充装恢复工作的,应按系统原储存量的100%设置备用量。

(6)灭火系统的设计温度,应采用20℃。

(7)同一集流管上的储存容器,其规格、充压压力和充装量应相同。

(8)管网上不应采用四通管件进行分流。

(9)一个防护区设置的预制灭火系统,其装置数量不宜超过10台。

(10)同一防护区内的预制灭火系统装置多于1台时,必须能同时启动,其动作响应时差不得大于2s。

考点5 气体灭火系统组件设置要求

(1)容器阀和集流管之间应采用挠性连接。储存容器和集流管应采用支架固定。

(2)管网灭火系统的储存装置宜设在专用储瓶间内。储瓶间宜靠近防护区,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应有直接通向室外或疏散走道的出口。储瓶间和设置预制灭火系统的防护区的环境温度应为-10~50℃。

(3)储存装置应便于操作、维修及避免阳光照射。操作面距离不宜小于1.0m,且不应小于储存容器外径的1.5倍。

(4)在储存容器或容器阀上,应设安全泄压装置和压力表。组合分配系统的集流管,应设安全泄压装置。

(5)在通向每个防护区的灭火系统主管道上,应设压力信号器或流量信号器。

(6)组合分配系统中的每个防护区应设置控制灭火剂流向的选择阀,其公称直径应与该防护区灭火系统的主管道公称直径相等。选择阀的位置应靠近储存容器且便于操作。

(7)输送气体灭火剂的管道应采用无缝钢管。输送启动气体的管道,宜采用铜管。

(8)钢制管道及附件应内外防腐处理或采用不锈钢的管道附件。

(9)防护区的泄压口面积,与灭火剂释放速率成正比,与围护结构承受内压的允许压强平方根成反比。

考点6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设置要求

(1)采用氮气增压,氮气的含水量不应大于0.006%。储存容器的增压压力宜分为三级。

1)一级2.5MPa±0.1MPa(表压)。

2)二级4.2MPa±0.1MPa(表压)。

3)三级5.6MPa±0.1MPa(表压)。

(2)增压压力为2.5MPa的储存容器宜采用焊接容器;增压压力为4.2MPa的储存容器,可采用焊接容器或无缝容器;增压压力为5.6MPa的储存容器,应采用无缝容器。

(3)七氟丙烷单位容积的充装量要求。

1)一级增压储存容器,不应大于1120kg/m3

2)二级增压焊接结构储存容器,不应大于950kg/m3

3)二级增压无缝结构储存容器,不应大于1120kg/m3

4)三级增压储存容器,不应大于1080kg/m3

(4)安全泄压装置的动作压力要求。

1)储存容器增压压力为2.5MPa时,应为5.0MPa±0.25MPa(表压)。

2)储存容器增压压力为4.2MPa,最大充装量为950kg/m3时,应为7.0MPa±0.35MPa(表压);最大充装量为1120kg/m3时,应为8.4MPa±0.42MPa(表压)。

3)储存容器增压压力为5.6MPa时,应为10.0MPa±0.5MPa(表压)。

(5)在容器阀和集流管之间的管道上应设单向阀。

(6)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灭火设计浓度不应小于灭火浓度的1.3倍,惰化设计浓度不应小于惰化浓度的1.1倍。

(7)固体表面火灾的灭火浓度为5.8%;通信机房和电子计算机房等防护区,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8%;油浸式变压器室、带油断路器的配电室和自备发电机房等防护区,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9%;图书、档案、票据和文物资料库等防护区,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10%。

(8)防护区实际应用的浓度不应大于灭火设计浓度的1.1倍。

(9)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在通信机房和电子计算机房等防护区,设计喷放时间不应大于8s;在其他防护区,设计喷放时间不应大于10s。

(10)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灭火浸渍时间要求:

浸渍时间是指在防护区内维持设计规定的灭火剂浓度,使火灾完全熄灭所需的时间。

1)木材、纸张、织物等固体表面火灾,宜采用20min。

2)其他固体表面火灾,宜采用10min。

3)通信机房、电子计算机房内的电气设备火灾,应采用5min。

4)气体和液体火灾,不应小于1min。

(11)管网的管道内容积,不应大于流经该管网的七氟丙烷储存量体积的80%。

(12)管网的第1分流点至各喷头的管道阻力损失,其相互间的最大差值不应大于20%。

(13)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的喷头工作绝对压力要求:

1)一级增压储存容器的系统≥0.6MPa。

2)二级增压储存容器的系统≥0.7MPa。

3)三级增压储存容器的系统≥0.8MPa。

考点7 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设置要求

(1)储存容器应采用无缝容器。

(2)IG541系统储存容器充装量要求。

1)一级充压,20℃,充装压力为15.0MPa(表压)时,其充装量应为211.15kg/m3

2)二级充压,20℃,充装压力为20.0MPa(表压)时,其充装量应为281.06kg/m3

(3)安全泄压装置的动作压力要求。

1)一级充压(15.0MPa)系统,应为20.7MPa±1.0MPa(表压)。

2)二级充压(20.0MPa)系统,应为27.6MPa±1.4MPa(表压)。

(4)灭火设计浓度不应小于灭火浓度的1.3倍,惰化设计浓度不应小于灭火浓度的1.1倍。

(5)固体表面火灾的灭火浓度为28.1%。

(6)IG541混合气体灭火剂喷放至设计用量的95%时,喷放时间不应大于60s且不应小于48s。

(7)IG541系统灭火浸渍时间要求。

1)木材、纸张、织物等固体表面火灾,宜采用20min。

2)其他固体表面火灾,宜采用10min。

3)通信机房、电子计算机房内的电气设备火灾,宜采用10min。

(8)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的喷头工作绝对压力要求。

1)一级充压(15MPa)系统,Pc≥2.0MPa。

2)二级充压(20MPa)系统,Pc≥2.1MPa。

考点8 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设置要求

(1)单台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装置的保护容积不应大于160m3;设置多台装置时,其相互间的距离不得大于10m。

(2)采用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的防护区,其高度不宜大于6.0m。灭火装置的喷口宜高于防护区地面2.0m。

(3)一台以上灭火装置之间的电启动线路应采用串联连接。

(4)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的灭火设计密度要求:

灭火密度是指在101kPa大气压和规定的温度条件下,扑灭单位容积内某种火灾所需固体热气溶胶发生剂的质量。

1)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的灭火设计密度不应小于灭火密度的1.3倍。

2)S型和K型热气溶胶灭固体表面火灾的灭火密度为100g/m3

3)通信机房和电子计算机房等场所的电气设备火灾,S型热气溶胶的灭火设计密度不应小于130g/m3

4)电缆隧道(夹层、井)及自备发电机房火灾,S型和K型热气溶胶的灭火设计密度不应小于140g/m3

(5)在通信机房、电子计算机房等防护区,灭火剂喷放时间不应大于90s,喷口温度不应大于150℃;在其他防护区,喷放时间不应大于120s,喷口温度不应大于180℃。

(6)木材、纸张、织物等固体表面火灾,灭火浸渍时间应采用20min;通信机房、电子计算机房等防护区火灾及其他固体表面火灾,应采用10min。

考点9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置要求

(1)全淹没灭火系统的防护区不能自动关闭的开口,其面积不应大于防护区总内表面积的3%,且开口不应设在底面。

(2)局部应用灭火系统保护对象周围的空气流动速度不宜大于3m/s。必要时,应采取挡风措施。局部应用灭火系统是指向保护对象以设计喷射率直接喷射灭火剂,并持续一定时间的灭火系统。保护对象是指被局部应用灭火系统保护的目的物。

(3)当组合分配系统保护5个及以上的防护区或保护对象时,或者在48h内不能恢复时,二氧化碳应有备用量,备用量不应小于系统设计的储存量。备用量的储存容器应与系统管网相连,应能与主储存容器切换使用。

(4)全淹没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置要求:

1)二氧化碳设计浓度不应小于灭火浓度的1.7倍,并不得低于34%。

2)当防护区的环境温度超过100℃时,二氧化碳的设计用量应在计算值的基础上每超过5℃增加2%。

3)当防护区的环境温度低于-20℃时,二氧化碳的设计用量应在计算值的基础上每降低1℃增加2%。

4)全淹没灭火系统二氧化碳的喷放时间不应大于1min。当扑救固体深位火灾时,喷放时间不应大于7min,并应在前2min内使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30%。

(5)局部应用灭火系统的二氧化碳喷射时间不应小于0.5min。对于燃点温度低于沸点温度的液体和可熔化固体的火灾,二氧化碳的喷射时间不应小于1.5min。

(6)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管网起点计算绝对压力,高压系统应取5.17MPa,低压系统应取2.07MPa。

高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是指灭火剂在常温下储存的二氧化碳灭火系统。低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是指灭火剂在-18~-20℃低温下储存的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7)喷头入口绝对压力计算值,高压系统不应小于1.4MPa;低压系统不应小于1.0MPa。

(8)高压系统储存容器的工作压力不应小于15MPa,环境温度应为0~49℃。储存容器或容器阀上应设泄压装置,其泄压动作压力应为19MPa±0.95MPa。

(9)低压系统储存容器设置要求:

1)低压系统储存容器的设计压力不应小于2.5MPa,并应采取良好的绝热措施。储存容器上至少应设置两套安全泄压装置,其泄压动作压力应为2.38MPa±0.12MPa。

2)储存装置的高压报警压力设定值应为2.2MPa,低压报警压力设定值应为1.8MPa。

3)容器阀应能在喷出要求的二氧化碳量后自动关闭。

4)储存装置应远离热源,其位置应便于再充装,其环境温度宜为-23~49℃。

(10)储存装置应具有灭火剂泄漏检测功能,当储存容器中充装的二氧化碳损失量达到其初始充装量的10%时,应能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并及时补充。

(11)储存装置宜设在专用的储存容器间内。局部应用灭火系统的储存装置可设置在固定的安全围栏内。

(12)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的储存容器间,应设置机械排风装置,排风口距储存容器间地面高度不宜大于0.5m,排出口应直接通向室外,正常排风量宜按换气次数不小于4次/h确定,事故排风量应按换气次数不小于8次/h确定。

(13)二氧化碳灭火系统采用灭火剂自身作为启动气源打开的选择阀,开启顺序不限。

(14)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管道设置要求:

1)高压系统管道及其附件应能承受最高环境温度下二氧化碳的储存压力;低压系统管道及其附件应能承受4.0MPa的压力。(www.xing528.com)

2)低压系统的管网中应采取防膨胀收缩措施。

3)管网中阀门之间的封闭管段应设置泄压装置,其泄压动作压力,高压系统应为15MPa±0.75MPa,低压系统应为2.38MPa±0.12MPa。

考点10 灭火剂储存容器进场检验要求

(1)同一规格的灭火剂储存容器,其高度差不宜超过20mm。

(2)同一规格的驱动气体储存容器,其高度差不宜超过10mm。

(3)灭火剂储存容器的充装量、充装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充装系数或装量系数应符合设计规范规定。

考点11 灭火剂储存装置安装要求

(1)灭火剂储存装置泄压装置的泄压方向不应朝向操作面。低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的安全阀应通过专用的泄压管接到室外。

(2)储存装置上压力计、液位计、称重显示装置的安装位置应便于人员观察和操作。

(3)储存容器的支、框架应固定牢靠,并应做防腐处理。

(4)储存容器宜涂红色油漆,正面应标明设计规定的灭火剂名称和储存容器的编号。

考点12 阀驱动装置进场检验要求

(1)电磁驱动器的电源电压应符合系统设计要求。通电检查电磁铁芯,其行程应能满足系统启动要求,且动作灵活,无卡阻现象。

(2)气动驱动装置储存容器内气体压力不应低于设计压力,且不得超过设计压力的5%,气体驱动管道上的单向阀应启闭灵活,无卡阻现象。

(3)机械驱动装置应传动灵活,无卡阻现象。

考点13 阀驱动装置的安装

(1)电磁驱动装置驱动器的电气连接线应沿固定灭火剂储存容器的支、框架或墙面固定。

(2)驱动气瓶的支、框架或箱体应固定牢靠,并做防腐处理。

(3)驱动气瓶上应有标明驱动介质名称、对应防护区或保护对象名称或编号的永久性标志,并应便于观察。

(4)气动驱动装置竖直管道应在其始端和终端设防晃支架或采用管卡固定。水平管道管卡的间距不宜大于0.6m。转弯处应增设1个管卡。

(5)气动驱动装置的管道安装后应做气压严密性试验,并合格。

考点14 集流管安装要求

(1)安装集流管前应检查内腔,确保清洁。

(2)集流管上的泄压装置的泄压方向不应朝向操作面。

(3)连接储存容器与集流管间的单向阀的流向指示箭头应指向介质流动方向。

(4)集流管应固定在支、框架上。支、框架应固定牢靠,并做防腐处理。

(5)集流管外表面宜涂红色油漆。

考点15 选择阀及信号反馈装置安装要求

(1)选择阀操作手柄应安装在操作面一侧,当安装高度超过1.7m时应采取便于操作的措施。

(2)采用螺纹连接的选择阀,其与管网连接处宜采用活接。

(3)选择阀的流向指示箭头应指向介质流动方向。

(4)选择阀上应设置标明防护区或保护对象名称或编号的永久性标志牌,并应便于观察。

考点16 灭火剂输送管道安装要求

(1)拧紧螺纹时,不得将填料挤入管道内。连接后,应将连接处外部清理干净并做防腐处理。

(2)法兰连接衬垫不得凸入管内,不得放双垫或偏垫。

(3)已防腐处理的无缝钢管不宜采用焊接连接,与选择阀等个别连接部位需采用法兰焊接连接时,应对被焊接损坏的防腐层进行二次防腐处理。

(4)管道末端应采用防晃支架固定,支架与末端喷嘴间的距离不应大于500mm。

(5)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50mm的主干管道,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至少应各安装1个防晃支架,当穿过建筑物楼层时,每层应设1个防晃支架。当水平管道改变方向时,应增设防晃支架。

(6)灭火剂输送管道安装完毕后,应进行强度试验和气压严密性试验,并合格。

考点17 控制组件安装要求

(1)设置在防护区处的手动、自动转换开关和手动启动、停止按钮应安装在防护区入口便于操作的部位,安装高度为中心点距地(楼)面1.5m。

(2)气体喷放指示灯宜安装在防护区入口的正上方。

考点18 气体灭火控制器调试要求

(1)切断气体灭火控制器的所有外部控制连线,接通电源。

(2)给气体灭火控制器输入设定的启动控制信号,控制器应有启动输出,并发出声、光启动信号。

(3)输入启动设备启动的模拟反馈信号,控制器应在10s内接收并显示。

(4)检查控制器的延时功能,延时时间应在0~30s内可调。

(5)使控制器处于自动控制状态,再手动插入操作,手动插入操作应优先。

(6)按设计控制逻辑操作控制器,检查是否满足设计的逻辑功能。

(7)检查控制器向消防联动控制器发送的反馈信号正误。

考点19 气体灭火系统调试要求

(1)进行调试试验时,应采取可靠措施,确保人员和财产安全。

(2)调试项目应包括模拟启动试验、模拟喷气试验和模拟切换操作试验。

(3)调试完成后应将系统各部件及联动设备恢复正常状态。

(4)调试时,应对所有防护区或保护对象按规范规定进行系统手动、自动模拟启动试验,并应合格。

(5)调试时,应对所有防护区或保护对象按规范规定进行模拟喷气试验,并应合格。柜式气体灭火装置、热气溶胶灭火装置等预制灭火系统的模拟喷气试验宜各取1套分别按产品标准中有关“联动试验”的规定进行试验。

(6)设有灭火剂备用量且储存容器连接在同一集流管上的系统应按规范规定进行模拟切换操作试验,并应合格。

考点20 防护区与储存装置间验收要求

(1)防护区或保护对象的位置、用途、划分、几何尺寸、开口、通风、环境温度、可燃物的种类、防护区围护结构的耐压、耐火极限及门、窗可自行关闭装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2)防护区的疏散通道、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装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3)防护区内和入口处的声光报警装置、气体喷放指示灯、入口处的安全标志应符合设计要求。

(4)无窗或固定窗扇的地上防护区和地下防护区的排气装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5)门窗设有密封条的防护区的泄压装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6)专用的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应符合设计要求。

(7)储存装置间的位置、通道、耐火等级、应急照明装置、火灾报警控制装置及地下储存装置间机械排风装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考点21 设备和灭火剂输送管道验收要求

(1)灭火剂储存容器的数量、型号和规格,位置与固定方式,油漆和标志,以及灭火剂储存容器的安装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2)储存容器内的灭火剂充装量和储存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3)集流管的材料、规格、连接方式、布置及其泄压装置的泄压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4)选择阀及信号反馈装置的数量、型号、规格、位置、标志及其安装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5)阀驱动装置的数量、型号、规格和标志,安装位置,气动驱动装置中驱动气瓶的介质名称和充装压力,以及气动驱动装置管道的规格、布置和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6)驱动气瓶和选择阀的机械应急手动操作处,均应有标明对应防护区或保护对象名称的永久标志。驱动气瓶的机械应急操作装置应设安全销并加铅封,现场手动启动按钮应有防护罩

(7)灭火剂输送管道的布置与连接方式、支架和吊架的位置及间距、穿过建筑构件及其变形缝的处理、各管段和附件的型号、规格以及防腐处理和涂刷油漆颜色,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8)喷嘴的数量、型号、规格、安装位置和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考点22 气体灭火系统功能验收要求

(1)系统功能验收时,应进行模拟启动试验,并合格。按防护区或保护对象总数(不足5个按5个计)的20%检查。

(2)系统功能验收时,应进行模拟喷气试验,并合格。组合分配系统应不少于1个防护区或保护对象,柜式气体灭火装置、热气溶胶灭火装置等预制灭火系统应各取1套。

(3)系统功能验收时,应对设有灭火剂备用量的系统进行模拟切换操作试验,并合格。

(4)系统功能验收时,应对主、备用电源进行切换试验,并合格。

考点23 气体灭火系统维护管理日检和月检要求

(1)每日应对低压二氧化碳储存装置的运行情况、储存装置间的设备状态进行检查并记录。

(2)每月检查低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储存装置的液位计,灭火剂损失10%时应及时补充。

(3)每月检查高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七氟丙烷管网灭火系统及IG541灭火系统等系统的全部系统组件,应无碰撞变形及其他机械性损伤,表面应无锈蚀,保护涂层应完好,铭牌和保护对象标志牌应清晰,手动操作装置的防护罩、铅封和安全标志应完整。

(4)每月检查灭火剂和驱动气体储存容器内的压力,不得小于设计储存压力的90%。

(5)每月检查预制灭火系统的设备状态和运行状况应正常。

考点24 气体灭火系统维护管理季检和年检要求

(1)每季度应对气体灭火系统进行1次全面检查。

(2)每季检查可燃物的种类、分布情况,防护区的开口情况,应符合设计规定。

(3)每季检查储存装置间的设备、灭火剂输送管道和支、吊架的固定,应无松动。

(4)每季检查连接管应无变形、裂纹及老化。必要时,送法定质量检验机构进行检测或更换。

(5)每季检查各喷嘴孔口应无堵塞。

(6)每季应对高压二氧化碳储存容器逐个进行称重检查,灭火剂净重不得小于设计储存量的90%。

(7)每季检查灭火剂输送管道,有损伤与堵塞现象时,应按规范规定进行严密性试验和吹扫。

(8)每年应按规范规定,对每个防护区进行1次模拟启动试验,并应按规范规定进行1次模拟喷气试验。

二、难点突破

(一)气体灭火系统控制一般要求

(1)采用气体灭火系统的防护区,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由专用的气体灭火控制器控制,应选用灵敏度级别高的火灾探测器。

(2)管网灭火系统应设自动控制、手动控制和机械应急操作三种启动方式。预制灭火系统应设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两种启动方式。二氧化碳局部应用灭火系统用于经常有人的保护场所时可不设自动控制。

(3)采用自动控制启动方式时,根据人员安全撤离防护区的需要,应有不大于30s的可控延迟喷射;对于平时无人工作的防护区,可设置为无延迟的喷射。

(4)灭火设计浓度或实际使用浓度大于无毒性反应浓度(NOAEL浓度)的防护区和采用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的防护区,应设手动与自动控制的转换装置。当人员进入防护区时,应能将灭火系统转换为手动控制方式;当人员离开时,应能恢复为自动控制方式。防护区内外应设手动、自动控制状态的显示装置。

(5)自动控制装置应在接到两个独立的火灾信号后才能启动。手动控制装置和手动与自动转换装置应设在防护区疏散出口的门外便于操作的地方,安装高度为中心点距地面1.5m。机械应急操作装置应设在储瓶间内或防护区疏散出口门外便于操作的地方。

(6)气体灭火系统的操作与控制,应包括对开口封闭装置、通风机械和防火阀等设备的联动操作与控制。

(7)设有消防控制室的场所,各防护区灭火控制系统的有关信息,应传送给消防控制室。

(8)组合分配系统启动时,选择阀应在容器阀开启前或同时打开。

(二)气体灭火系统联动控制要求

(1)应由同一防护区域内两只独立的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一只火灾探测器与一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报警信号或防护区外的紧急启动信号,作为系统的联动触发信号,探测器的组合宜采用感烟火灾探测器和感温火灾探测器。

(2)气体灭火控制器在接收到满足联动逻辑关系的首个联动触发信号后,应启动设置在该防护区内的火灾声光警报器,且联动触发信号应为任一防护区域内设置的感烟火灾探测器、其他类型火灾探测器或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首次报警信号;在接收到第二个联动触发信号后,应发出联动控制信号,且联动触发信号应为同一防护区域内与首次报警的火灾探测器或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相邻的感温火灾探测器、火焰探测器或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报警信号。

(3)联动控制信号应包括下列内容:

1)关闭防护区域的送(排)风机及送(排)风阀门。

2)停止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及关闭设置在该防护区域的电动防火阀。

3)联动控制防护区域开口封闭装置的启动,包括关闭防护区域的门、窗。

4)启动气体灭火装置,气体灭火控制器,可设定不大于30s的延迟喷射时间。

(4)平时无人工作的防护区,可设置为无延迟的喷射,应在接收到满足联动逻辑关系的首个联动触发信号后按规定执行除启动气体灭火装置的联动控制;在接收到第二个联动触发信号后,应启动气体灭火装置。

(5)气体灭火防护区出口外上方应设置表示气体喷洒的火灾声光警报器,指示气体释放的声信号应与该保护对象中设置的火灾声警报器的声信号有明显区别。启动气体灭火装置的同时,应启动设置在防护区入口处表示气体喷洒的火灾声光警报器;组合分配系统应首先开启相应防护区域的选择阀,然后启动气体灭火装置。

(6)气体灭火控制器不直接连接火灾探测器的联动控制要求:

1)气体灭火系统的联动触发信号应由火灾报警控制器或消防联动控制器发出。

2)气体灭火系统的联动触发信号和联动控制均应符合气体灭火控制器直接连接火灾探测器的气体灭火系统的规定。

配合分配式七氟丙烷灭火系统联动如图5-3-1所示。

(三)气体灭火系统的手动控制要求

(1)在防护区疏散出口的门外应设置气体灭火装置的手动启动和停止按钮,手动启动按钮按下时,气体灭火控制器应执行联动操作;手动停止按钮按下时,气体灭火控制器应停止正在执行的联动操作。

(2)气体灭火控制器上应设置对应于不同防护区的手动启动和停止按钮,手动启动按钮按下时,气体灭火控制器应执行联动操作;手动停止按钮按下时,气体灭火控制器应停止正在执行的联动操作。

978-7-111-60176-0-Part05-38.jpg

图5-3-1 配合分配式匕氟丙烷灭火系统联动示。卷隆

(四)联动控制及系统的反馈信号

(1)气体灭火装置启动及喷放各阶段的联动控制及系统的反馈信号,应反馈至消防联动控制器。系统的联动反馈信号应包括下列内容:

1)气体灭火控制器直接连接的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

2)选择阀的动作信号。

3)压力开关的动作信号。

(2)在防护区域内设有手动与自动控制转换装置的系统,其手动或自动控制方式的工作状态应在防护区内、外的手动和自动控制状态显示装置上显示,该状态信号应反馈至消防联动控制器。

三、真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考点4)一个防护区内设置5台预制七氟丙烷灭火装置,启动时其动作响应时差不得大于( )s。(2017年技术实务真题)

A.1 B.3 C.5 D.2

答案 D。

解析 同一防护区内的预制气体灭火系统装置多于1台时,必须能同时启动,其动作响应时差不得大于2s。一台以上热气溶胶预制灭火装置之间的电启动线路应采用串联连接。

2.(考点24)下列关于气体灭火系统维护管理周期检查项目的说法,错误的是( )。(2017年综合能力真题)

A.每日应检查低压二氧化碳储存装置的运行情况和储存装置间的设备状态

B.每月应检查预置灭火系统的设备状态和运行情况

C.每月应对选定的防护区进行1次模拟启动试验

D.每月应检查低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储存装置的液位

答案 C。

解析 每年应按规范规定,对每个防护区进行1次模拟启动试验,并应按规范规定进行1次模拟喷气试验。

(二)多项选择题

(难点突破)某单位的图书馆书库采用无管网七氟丙烷气体灭火装置进行防护,委托消防检测机构对该气体灭火系统进行检测。下列检测结果中,符合现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要求的有( )。

A.系统仅设置自动控制、手动控制两种启动方式

B.防护区内设置10台预制灭火装置

C.防护区门口未设手动与自动控制的转换装置

D.储存容器的充装压力为4.2MPa

E.气体灭火系统采用自动控制方式

答案 ABE。

解析 预制灭火系统应设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两种启动方式。

一个防护区设置的预制灭火系统,其装置数量不宜超过10台。

灭火设计浓度或实际使用浓度大于无毒性反应浓度(NOAEL浓度)的防护区和采用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的防护区,应设手动与自动控制的转换装置。

七氟丙烷无毒性反应浓度为9%,书库灭火设计浓度宜为10%,防护区门口应设手动与自动控制的转换装置。

防护区内设置的预制灭火系统的充压压力不应大于2.5MPa。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