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转型和发展为研究带来契机

社会转型和发展为研究带来契机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博士生、博士生导师的关系和行为进行研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十三五”规划还把持续增强研究生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作为了规划的重点。“十三五”规划提出,要稳步发展博士研究生教育,适度扩大博士研究生教育规模。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与国家急需、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发展的学科和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将成为建设的重点。

社会转型和发展为研究带来契机

宏观经济文化条件的转变,为博士教育研究的程度加深和范围拓展提出了要求,也为博士生教育研究提供了研究任务和研究方向,它是形成研究问题的基础。

首先,社会经济文化的改变,为博士生教育研究提供了动力。人类已经进入了智能、智造的时代,社会迫切需要具有高度创新精神、强烈的创新意识、突出的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对个人来讲,高级创新性人才进入了一个充满机会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他们能充分展示其才华,向社会贡献自己的智慧并取得等值的回报。对于社会而言,人类进入了人才培养和人才争夺的新时代,解决培养高级创新性方向和路径问题,寻求培养高级创新性人才的有效策略,思考促进高级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机制是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博士生是高级创新性人才的重要生成体和供给群体,博士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博士生教育离不开博士生和博士生导师两个主体。对博士生、博士生导师的关系和行为进行研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次,国家教育政策环境的变革,为博士生教育研究提出了新的任务。中国的高等教育的建设与管理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自从2010年7月29日新华社经国家授权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来,国家高等教育建设的重心由规模建设转向了质量与内涵建设。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充分体现了这一转变,2013年启动的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确立了“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2014年11月5日召开了全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工作会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首次召开了以质量为主题的会议,研究生教育进入了公认的“质量时代”。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正式进入到公众的视野,硕士生、博士生的培养质量和培养水平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017年,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联合发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在研究生教育规模和结构方面,“十三五”规划提出研究生教育的宏伟蓝图,计划到2020年把我国建成亚太区域研究生教育中心,在学研究生总规模达到290万人,千人注册研究生数达到2人,专业学位硕士招生所占比例达60%左右。“十三五”规划强调了学位授权布局的合理性,研究生比例层次比例的多样性、类型的丰富性与比例的协调性。“十三五”规划还把持续增强研究生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作为了规划的重点。“十三五”规划提出,要稳步发展博士研究生教育,适度扩大博士研究生教育规模。适度提高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比例,以弹性学制打通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阶段。建立完善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选拔机制,强化对科研创新能力的考查。要加强导师队伍能力建设,建设教学交流和新任导师培训平台。加大对导师承担研究生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项目的资助力度,支持导师合作开发、开设课程,鼓励国际和跨学科合作。鼓励教师流动,完善校内外“双导师”制,聘任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实践经验丰富的行业企业专家及境外专家,优化导师队伍结构。支持导师国内外学术交流、访学和参与行业企业实践,逐步实行导师学术休假制度。博士生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部分,博士生的培养质量长期以来是国家政策关注的重点,近年来有不断加强的趋势。当今,大学的人才培养绩效问题广受社会关注。让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更好地培养优质的博士生成了众望所归。在此情形下,博士生的满意度、社会满意度、博士生的学习体验、博士生的研究体验等成了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这些热点问题也成了人们观测高等教育质量的维度与尺规。这些热点问题受关注的程度,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博士生教育质量受重视的程度。对博士生教育质量关注的过程也是人们追问博士生教育质量的形成细节的过程,更是人们关注博士生教育质量的形成因素的过程,识别这些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分类、组合、取舍和控制,成了提升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重要路径。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取得,依赖对博士生培养的招生、课程、评价、资助及导师评聘等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取得,也依赖对博士生培养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和研究。(www.xing528.com)

再次,教育管理思路的转变,为博士生教育研究提供了研究的方向。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学,是我国高校建设多年来的追求。由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于2017年1月25日发布。这个办法的实施,宣告了“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两类布局建设高校,通过引导和支持具备较强实力的高校合理定位、办出特色、差别化发展的正式实施。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与国家急需、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发展的学科和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将成为建设的重点。《办法》在确定遴选条件时,强调建设高校应有高质量的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高度认可。一流大学的建设,一流学科的建设离不开博士生教育水平的提高,对博士生教育的促进性和阻碍性因素进行分析是高等教育发展并完成历史使命的前提和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