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家庭支持服务对法律孤儿的救助

家庭支持服务对法律孤儿的救助

时间:2023-10-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家庭支持服务采取一种以早期预防为重点的模式,即在问题发生之前就为家庭提供支持,通过提高家长的育儿能力来确保儿童的健康成长。从政策环境和体制机制来看,在我国开展家庭支持服务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和可行性。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承担家庭支持功能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和家长学校在全国各地广泛建立起来。目前已有一些城市开始了对家庭支持服务的探索,并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家庭支持服务对法律孤儿的救助

家庭支持服务采取一种以早期预防为重点的模式,即在问题发生之前就为家庭提供支持,通过提高家长的育儿能力来确保儿童的健康成长。在这个意义上,家庭支持与其说是一种“服务”,不如说是一种帮助家庭的方法,它试图从根本上提升家庭处理问题、应对风险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一个可供家庭依赖的系统(何芳,2016)。

从政策环境和体制机制来看,在我国开展家庭支持服务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和可行性。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家庭建设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为家庭提供支持的政策性文本。例如,国务院妇儿工委制定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提出了基本建成适应城乡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目标,并制定了每个街道和乡(镇)至少配备1名专职或兼职儿童社会工作者、90%的城市社区和80%的行政村建立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点、确保儿童家长每年至少接受2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参加2次家庭教育实践活动等具体的策略措施。全国妇联联合相关部门制定的《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提出,要继续巩固发展学校、家庭、社区相衔接的指导服务网络,目标是城市社区、学校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或家长学校的比率达到90%,农村社区(村)、学校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或家长学校的比率达到80%。2015年教育部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也提出,要构建家庭教育社区支持体系,尤其强调加快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网络,构建家庭教育社区支持体系,教育部门要和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推动建立社区家庭教育的指导机构,把家庭教育的指导服务纳入社区体系中去,提供公益性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承担家庭支持功能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和家长学校在全国各地广泛建立起来。截至2018年,全国共有城乡社区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近35.9万个,网上家长学校1.7万余个、家庭教育短信微信服务平台6.4万余个。[2]

在现有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网络的基础上,我国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建立完善家庭支持服务体系,:

(一)管理主体从“多头管理”转向“下沉管理”

我们的研究发现,法律孤儿家庭从现有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中得到的专业支持和服务非常有限。目前,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开展主要依托两类机构: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和家长学校。基层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大多建在社区(街道、村)内,由妇联主管,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家长学校主要建在中小学校内,由教育行政部门主管,中小学校具体执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这种多头管理容易造成家庭教育指导机构有些功能重复而有些功能不足、有些信息冗余而有些信息空白、有些人群重复接受教育而有些人群却被忽视的状况。例如,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和家长学校最常见的工作就是通过知识讲座、经验分享等方式来传播普及优秀的家庭教育理念,这些工作是以一般家庭为对象,内容较为单一,针对性和吸引力不强,一般家庭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实际上,对家庭支持需求最强烈的往往不是一般家庭,而是法律孤儿、贫困儿童、残疾儿童等困境儿童家庭。妇联、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与这些困境儿童家庭缺乏近距离的接触,难以了解不同类型家庭的独特需求。针对这种状况,可以考虑将家庭指导服务机构的资源进行整合,由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进行统一管理,以社区为基础开展相关工作。作为儿童和家庭直接接触的微系统,社区不仅在支持家庭、服务家庭时具有更高的可及性,同时也最熟悉家庭情况、最了解家庭需求,因此最有可能设计出适合于不同类型家庭的家庭支持服务;同时,社区还可以充分发挥其信息和资源优势,开发利用辖区内学校、医院、企业、社会组织等不同单位的服务资源,用于支持和服务家庭的工作。(www.xing528.com)

(二)工作形式从“面上教育指导”转向“个别支持服务”

当前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主要通过讲座、报告、活动等形式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理念、知识和经验的宣传和讲授,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积极作用,但却难以真正解决家庭具体的、复杂多样的现实问题。为了让家庭困境得到有针对性的、有实际效果的改善,有必要将工作形式从“指导”转向“服务”。所谓“服务”,也不仅仅是指组织几次亲子活动、提供家庭教育资料、设置家庭教育信息交流平台等,而是要从“面上教育指导”向“个别支持服务”发展,通过引入专业的社会组织和社工,以个案辅导为主要形式,针对家庭差异、家长需求和儿童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和服务。目前已有一些城市开始了对家庭支持服务的探索,并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如广州市发展出“政府出资购买、社会组织承办、全程跟踪评估”的服务模式,即以街(镇)为单位建立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开展以青少年、长者和家庭为重点、面向全体社区居民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李卫湘,2014)。在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各地可以探索发展符合本地经济发展状况和社区特点的家庭支持服务模式,帮助法律孤儿家庭获得个性化的服务。

(三)工作内容从“儿童中心”转向“家庭中心”

当前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内容具有明显的“儿童中心”特征,关注重点集中在儿童学习和行为问题、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亲子沟通的方式方法等方面,最终目的是帮助家长解决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却忽视了家长和家庭本身的服务需求。就法律孤儿而言,在他们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父母离家的前、中、后期),其生活的家庭都面临着不同的风险和困境,如父母非婚生育、祖父母健康危机、父母出狱后的就业难问题等,都对儿童的成长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家庭支持服务应将家庭整体作为服务对象,基本内容包括:(1)儿童心理和亲子关系的教育培训;(2)隔代抚养家庭中老人的健康访视;(3)儿童的临时看护与照料;(4)就业培训与介绍。此外,还应充分发动志愿者资源,开发法律咨询与援助、中小学生学业辅导、心理咨询等内容。更重要的是,家庭支持服务应该成为联结社区内各个家庭的平台,加强家庭之间的分享和交流,促进家庭互助网络的生成,最终形成社区互帮互助的文化氛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