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建筑与山水景观的融合

古建筑与山水景观的融合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它与山水景观的融合,成为中国山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在泰山、华山这种雄险的山岳景观里,一些建筑物常常建造在山脊、峰顶或悬崖之上,以进一步加强山势的雄伟险峻的形象,产生令人惊叹的审美效果。它们无一不是险超绝顶,与华山自然景观之险高度协调。由上述各山水风景区的建筑布设实际可知,在建筑景观的布设中最关键的是:要做到建筑与山水景观的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统一。

古建筑与山水景观的融合

中国建筑以其宏伟的规模、惊人的数量、绚丽的风姿、独特的风格,屹立于世界建筑艺术之林。它与山水景观的融合,成为中国山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

中国的古建筑已经形成了一种成熟的独特体系,成为一种由古代都城宫殿、寺庙桥梁、陵墓、民居、园林、楼阁等组成的复杂系统。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由实用逐步走向审美,使中国古建筑具有若干审美特征。例如,木结构梁柱式结构方式成为古建筑的主流,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灵活、方便、抗震的特点;通过基座、屋顶等构件所形成的优美的艺术造型,体现了造型美,也实现了实用与审美的完美结合;古建筑的中轴对称布局,体现了中国古代重视“和谐对称”的审美观念;古建筑一些部件上的绚丽色彩(琉璃瓦的色彩和彩画)和多样化的装饰,增加了宫殿建筑的华丽富贵的气氛。

在我国一些著名的山水风景名胜区中,最突出地就是把一些古建筑(亭、台、楼阁、寺院、塔庙)融合在山水景观中,使这些建筑物起到美化、增强自然景观美感效果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体现了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例如,在峨眉山中,建筑物往往选择在幽谷密林、山麓浓荫之中,在环山小盆地、山间谷地之中,或者在陡崖之下。像报国寺、清音阁等建筑,坐落在两山之间的谷地里,整座寺庙掩映在森森古木之中,显得神秘莫测。在报国寺不远的密林深处,隐藏着伏虎寺。所谓“密林藏伏虎”,几乎全部寺庙均隐藏在参天蔽日的古楠木林中,给人产生一种“人到山门不见寺”的感觉。清音阁隐现于牛心岭下,左面是黑龙江,右面是白龙江,两水回抱,溪流有声,岩壑林泉,清幽绝伦。

泰山、华山这种雄险的山岳景观里,一些建筑物常常建造在山脊、峰顶或悬崖之上,以进一步加强山势的雄伟险峻的形象,产生令人惊叹的审美效果。例如,泰山的南天门建在泰山主峰的南端,其下是最险峻的十八盘,两侧悬崖峭壁;其上则化险为夷,别有天地。南天门正处在两种不同景观的转折点,由下向上仰望,显得格外壮观。华山也有南天门,处于华山南峰(落雁峰)东坡石崖下,出门便是南峰绝壁,上接苍穹,下不及底,门外观峰,更见其险;华山之群仙观,建于凸坡巉岩之间,翠灵殿架于悬崖峰巅之上,下棋亭筑于绝壑环峰之顶。它们无一不是险超绝顶,与华山自然景观之险高度协调。(www.xing528.com)

黄山雁荡山等奇秀为主的山岳景观里,建筑物的安排也是另辟奇景、变化多端的。例如,慈光阁是黄山唯一保存较完整的古寺。它的四周群峰耸立,竹林遮天,环境十分幽静;雁荡山的观音洞,原是沿裂隙崩塌形成的竖洞,洞口如合掌一缝隙,洞内高旷,顺洞就势由低到高兴建九层殿宇,殿宇层层叠起,表现出不凡之气势。由于该洞处在合掌峰下,远看此峰,只见洞,不见屋,入内方知其中别有洞天和仙境。可见构思之巧妙。

在以江河湖海为主的水景里,建筑物往往临江、临湖,或者布设在较高的山丘上。而建筑物中必定有较高的主体建筑,以供观赏江河湖海的美景,令人有心旷神怡之审美感觉。例如,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位于武汉蛇山之巅。原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楼凌黄鹄之巅(蛇山又名黄鹄山),俯览武汉三镇之风光,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美誉,最后被大火毁于清光绪十年(1884)。现黄鹤楼于1986年重建,主楼高达51米,飞檐翘角,琉璃瓦盖顶,富丽堂皇。站在黄鹤楼头,面对长江,极目四望,不免心潮起伏,动人心弦;浙江杭州六和塔,位于钱塘江边月轮山上。北宋开宝三年(970)为僧人智元禅师镇江潮而建。塔身九层,高五十余丈。登塔是观望钱塘江水景的最佳点。古代不少文人学士在此登高赋诗,留下了若干名篇。元朝诗人白廷玉诗云:“烂烂沧海开,落落云气悬。群峰可俯拾,背阅黄鹤骞。”

由上述各山水风景区的建筑布设实际可知,在建筑景观的布设中最关键的是:要做到建筑与山水景观的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统一。在此过程中,将人的情感赋予大自然中,使建筑物与所在的自然风景相映生辉,从而满足人们在精神上的审美需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