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音乐教育中的创新综合能力及其价值观变革研究结果

音乐教育中的创新综合能力及其价值观变革研究结果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也就是说通过创新思维,将音乐教师的个性发挥出来,并能将创新的、先进的教学理念成功运用到教学中,形成可操作的方法和流程。由此看来,创新综合能力是新型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条件,表现在个人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教学能力。音乐课程与教学的改革不仅要关注学生,更要关注教师的素养,只有拥有创造力教育观、均衡知识结构、创新综合能力的音乐教师,才能够抓住“身体哲学”转向的音乐教育核心思想。

音乐教育中的创新综合能力及其价值观变革研究结果

具有创新意识的音乐教师的创造力表现在各方面。在教学方法上,要以创造性为原则开发拓展学生的创新型思维;在教学内容上,掌握透析原音乐作品,并对已有音乐作品进行再创造。也就是说通过创新思维,将音乐教师的个性发挥出来,并能将创新的、先进的教学理念成功运用到教学中,形成可操作的方法和流程。由此看来,创新综合能力是新型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条件,表现在个人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教学能力。

首先,对于音乐教师的创造性思维来说,包括了解决音乐问题的能力和音乐创造性的理解能力。在通过音乐认识事物时,运用创造性的理解能力,开拓新的视角和独特的思路。发挥创造性思维独特的优势,在教学中发挥引导与拓展新的创造性思维;其次,就是音乐教师的创造性的教学能力,主要在音乐教学法中如何增加创造性,在基础教材的运用上如何实现创造性。在当代多元信息化的背景下,音乐教师要有先进知识的收集能力,并对其进行整合与再创造,不仅限于音乐本体知识,更要结合各学科与音乐的关系,使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有价值,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现音乐教学法中的创造性,就要在音乐教学方式、方法上体现创造性环节的设计,提高个体独立创新性的行为。根据音乐教学的对象和现实条件等变化,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随机应对突发状况,并进行正确处理,以便音乐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气氛,树立个人形象,并能有效控制活动节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亲自探索和切身体验。将音乐教师的创造性“言传身教”给学生。

通过对身体哲学视阈下音乐教育改革的实践构想,不难发现,音乐教育改革强调思想性行为和身体嵌入行为的本质,其真正意义归结为音乐身体实践是思想性的行为,坚持以认为音乐的媒介是一种在身体行动中认知的观点。把握身体哲学视阈下音乐课程与教学的生命原点化、身体意识性、身体实践性、身体整合性特征,指导音乐课程与教学的建构,在教育实践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音乐身体性中的细节,以提供良好的实践指导,达到音乐教育目的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可接受程度。重视身体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音乐课程与教学的基础。通过身体的实践活动,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并能通过正确的音乐身体思维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音乐身体实践积极培养学生集体意识、体会探究的乐趣,找寻自我价值。音乐课程与教学的改革不仅要关注学生,更要关注教师的素养,只有拥有创造力教育观、均衡知识结构、创新综合能力的音乐教师,才能够抓住“身体哲学”转向的音乐教育核心思想。对音乐课程与教学进行巧妙合理的身体性建构,才能从实际出发实现音乐教育的身体转向。

【注释】

[1][法]米·杜夫海纳著.审美经验现象学(上)[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8.

[2][法]莫里斯·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278.

[3][法]米·杜夫海纳著.审美经验现象学(下)[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308.

[4][美]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新视野[M].北京:中国人民大②学出版社,2012:11.

[5]吕兴祥.身体哲学视野下的体验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6][美]托马斯·里吉尔斯基著.覃江梅等译.作为实践的音乐与音乐教育[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5:79.

[7]张之沧.身体认知的结构与功能分析[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

[8]阿诺德·伯林特著.刘悦迪译.环境与艺术:环境美学的多为视角[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177.

[9]金生鈜著.规训与教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3.

[10]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9.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8.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5-17.

[13][德]赫尔姆霍兹著.张欣译.音响感觉论:音乐理论的生理学基础[J].音乐学习与研究,1996:03.(www.xing528.com)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4.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5.

[16]李妲娜著.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47.

[17]单中惠.杨汉麟主编.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211.

[18]刘沛.早期学习和游戏理论与早期音乐经验的信仰——对婴幼儿潜能和音乐教育年龄下移的再认识[J].黄钟,2000(04).

[19]Lakoff G,Johnson M,Philosophy in the Flesh-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 [M].New York:Basic Books,1999:497.

[20]费多益著.寓身认知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41.

[21]Clark A.An Embodied Cognitive Science?[J].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1999(3):349.

[22]张良.具身认知理论视域中课程知识观的重建[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8.

[23]根据李鲁红教案改编.

[24]根据王婕教案整理.

[25]根据孙龙岩教案整理.

[26]王安国,吴斌.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58.

[27]汪民安.身体的文化政治学[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174.

[28]崔学荣.音乐教育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19.

[29]《论语·子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