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音乐心理学研究拓展:民族心理学与中国传统乐论成果

音乐心理学研究拓展:民族心理学与中国传统乐论成果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显然,这种以欧洲古典音乐为中心的音乐实践理论无法解释包括印度、阿拉伯、中国等其他乐系的音乐。在作为民族音乐学的重要学科理念之一的“文化相对主义”的倡导下,对不同民族个体各异的音乐心理的探讨也被提上了日程,于是,将民族心理学引入音乐心理学的研究亦成为该学科发展的一种需要,使得音乐心理学从最初更多以欧洲中心主义为前提的实证主义的研究,进而拓展、转向以世界各民族的音乐心理为研究对象。

音乐心理学研究拓展:民族心理学与中国传统乐论成果

音乐心理学形成的初期是以直接考察音乐的音响本质和人的声音感觉的音响心理学(心理声学)为先导的,作为心理声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的德国物理学家亥姆霍兹立足从实证科学的角度探讨“音”的发生机理与性质,从生理解剖和听觉实验的角度阐述了人耳对乐音的感受。之后,其承钵者里曼继续该研究模式,并在音响心理学相关法则的基础上建立了以严密性和实证性著称的“功能和声体系”,并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范围音乐的“经典理论”,在他的理论中,似乎一切音响问题都可以得到一种“科学”的解释。显然,这种以欧洲古典音乐为中心的音乐实践理论无法解释包括印度、阿拉伯、中国等其他乐系的音乐。西方和声学中的和弦构成和功能性的进行在中国人的耳朵里是不“和”的,不符合中华民族传统的听觉审美习惯。

当里曼的这一“科学”的“经典理论”不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并每每遭遇了非欧音乐后而变得再“无用武之地”,也正说明了任何一种音乐作为该人类共同体心理的物化形态,都是具有高度民族性的,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群体的音乐心理特征千差万别。不可能期望在日益多元化的世界音乐中找到一个具有普适性的“真理”、“定律”或是一元化、共同的心理感受与美的标准。(www.xing528.com)

在作为民族音乐学的重要学科理念之一的“文化相对主义”的倡导下,对不同民族个体各异的音乐心理的探讨也被提上了日程,于是,将民族心理学引入音乐心理学的研究亦成为该学科发展的一种需要,使得音乐心理学从最初更多以欧洲中心主义为前提的实证主义的研究,进而拓展、转向以世界各民族的音乐心理为研究对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