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传统乐论:傣族特色与水的民族气质

中国传统乐论:傣族特色与水的民族气质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傣族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民族共同体,在云南,人们常用“水”来比拟傣族,把傣族称为“水的民族”。这种比喻之所以成立,不在于傣族傍水而居、过“泼水节”,而在于它是对傣族的民族气质和文化性格的生动写照。所以,傣族艺术作品中理想的男性主人公所具有的温和、忍让的性格,也是傣族柔婉性格在人物身上的折射。

中国传统乐论:傣族特色与水的民族气质

傣族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民族共同体,在云南,人们常用“水”来比拟傣族,把傣族称为“水的民族”。这种比喻之所以成立,不在于傣族傍水而居、过“泼水节”,而在于它是对傣族的民族气质和文化性格的生动写照。在“水”的背后,隐藏着傣族温婉、沉静、细腻、绮丽的心灵世界

这种民族气质、性格特征的形成,其本质属性可能主要来源于民族的血统、遗传等具有决定性的生理基础,但与傣族的客观社会条件如历史背景、自然生态环境、宗教信仰、民俗风尚、生活生产方式等也是密切相关。

在傣族的历史上,虽然也不乏频繁的战乱,但从整个民族的历史进程的全局来看,社会安定的局面还是多于动荡局面,并且,这种动荡一般都带有局部的性质,一个地区发生动乱,其他地区基本上仍处于比较稳定的状况,特别在群众的基层生活中,并不太受其他地区的动乱所牵引,仍然过着自给自足的简单生活。这种代代相传、普遍存在于社会基层的平静生活环境,无疑也有助于傣族人民多情善良、热爱和平性格的形成,也成为产生与其性格相适应的傣族音乐与长篇叙事诗的温床。

此外,傣族地区对佛教的大力信奉,也较大地影响了傣族人从善、平和性格的形成。由于所信奉的小乘佛教提倡出家修行,在过去,不少未成年的傣族男子都要过一段脱离家庭的寺院僧侣生活,学习佛教教义和戒律。即使是还俗以后,一年之中也要参加很多次的佛事活动。傣族地区城乡、集镇、村寨佛寺遍布,人人信佛。小乘佛教之于傣族,不可须臾或离。这种情况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也是不多见的。傣族人奉佛布施以修来世、以求善报、消极遁世的思想以及没完没了的佛事活动,无形中影响到在其文化领域表现为较为保守、缺乏吐故纳新的创新精神。

特殊的地理条件使得傣族地区形成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的多山多水,土地肥沃,风景秀丽,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和矿产资源,气候炎热,雨量充足,使得傣族地区呈现为一派亚热带风光,“远看山高树密,近看茂林修竹,耳旁有鸟雀不息的啼鸣,空气中充溢着醉人的花香”[24]。四季常青的气候条件,也非常适宜于各种动植物和农作物、瓜果的生长,使得傣族地区不仅有着发达的农业,还有着“植物的王国”、“天然的动物园”、“孔雀之乡”的美称。在傣族的观念中,森林、动物、人类三者似乎没有泾渭分明的界限,他们与自然和谐共存,每每月下,傣族老人给小孩讲述人类与动植物并存的道理。民间的谚语“象靠傣族,傣族靠象”、“砍倒一棵大青树,等于杀死一个小和尚”说的就是这种共存关系。

傣族既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也注重人与社会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是一种社会生态观。“山离得再近也靠不拢,人隔得再远也可会面”,“两座山不会相碰,两个人却常相遇”,说明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谚语“似人非人”还从伦理道德角度表达了傣族的“人性观”,傣族认为暴戾作恶者丧失了起码的人性,这种人表面是人,本质上不是人。真正的人应当讲人道、爱和平,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和睦相处、造福人类。告诫族人要以善相待。如“野猫不欺兔,寨人不欺寡妇”(并主张寡妇再嫁),就与汉谚中的“寡妇门前是非多”、“一女不事二夫”截然相反。其他诸如“帮人杀猪,不帮人吵架”,“田里凉亭常有,为田争吵则无”,“只有打猪狗的鞭子,没有赶人的棍子”,也都是教人和睦相处的谚语。傣族还十分重视家庭亲缘关系,对人热情有礼、轻言轻语、笑容可掬,提倡敬老爱幼,亲朋之间则要不问贫富保持经常联系,“破箩烂筐可以扔掉,贫穷的亲友不可抛弃”等谚语就反映了富有人道、从善的观念。[25]这种情感体验在优美的美感中尤其突出,这也成为傣族音乐中以优美、柔美为主要特征的美感心理的原因之一。

傣族人民中的这种互助友爱传统风气,也使得大家在生产、生活中团结友爱、共济共渡,使得大部分的傣族人在生活上能够做到自给自足、衣食无忧。从此,种植和饲养的观念世代相传,也培育了傣族以稳定、平和为主要心理特征的农耕文化,而有别于狩猎文化的激情喷涌的性格心理特点。

相对优裕的生活条件,慢悠悠、安闲自得的生活节奏,优厚富庶的自然资源和诗情画意的生活环境以及终年不见冰雪、四季不分明的气候,都促使了傣族人相对温和、平和、没有大起大落性格的形成。不难想象,当生活在此境中的此种性情下的傣族人民在一天的劳动之后,于清凉的夜色下的竹楼庭院之中,呜呜然的葫芦丝声和曼声吟唱中,也难怪眼中多是月光下的凤尾竹、凤凰、金鹿之类的和平美好的事物了。与汉族将“岁寒三友”作为主要的人格化的象征而体现为“坚韧不拔”、“高风亮节”等性格特征的内核不同,在傣族包括音乐在内的诸多艺术门类中,都将在竹楼、竹林、高山、泉水、月亮、星星之下,憨厚的大象、华丽的孔雀、善良的金鹿与多情的凤凰等更具柔性特征的物体加以人格化,成为其审美导向的象征与体现,成为其民族“性格的衍生物”。

美好的自然和社会生态环境,铸就了傣族人民这种如“水”的民族气质和文化性格,并深刻渗透、鲜明展现于其艺术作品中。如在傣诗和傣剧中,即使是对男性主人公,除了赋予勇武、刚强的品格外,也总要特别突出柔情、温和、宽容、忍让的一面。这类温文尔雅、柔情百转的男性,最后总能以柔克刚,取得最终的胜利,而且常常是受民众爱戴而当上国王。所以,傣族艺术作品中理想的男性主人公所具有的温和、忍让的性格,也是傣族柔婉性格在人物身上的折射。(www.xing528.com)

傣族人的这种温婉、柔和的民族性格对傣族音乐的影响则更为明显,傣族民间音乐总体的性格特征表现为柔和、委婉、抒情、平易,所谓“乐如其人”。这种性格映射在傣族音乐的各个方面,如音乐中运用无半音五声音阶,音域不宽,音调平和,缺少动力性。最具代表性乐器筚南叨(即葫芦丝)的音色圆润柔和,略带鼻音,演奏时常用指法和气息控制来奏出极具特色且缠绵、柔婉的滑音。诸多乐种都表现出吟诵性的特点和柔和抒情的气质,而这种柔和、自然和平易作为傣族音乐普遍的性格特征,实际上正是傣族人民心地善良、慈悲为本、爱好和平、反对残暴、与世无争、乐于助人的民族性格的集中体现。

其中最为鲜明的例证是傣族的山歌,即使是在田野、郊外自由咏唱的山歌,与其他民族爽朗、开阔的山歌相对照,也具有柔和、平易的特色,吟诵性是各地傣族声乐体裁作品的旋律特征。表现在音乐形态上,旋律大多音域较窄,往往在八度以内;旋律线条亦较平,运用级进与小跳较多,较少见大的跳进。旋律中调式的表现最为明显。其表现形式多是宫调式的旋律中强调羽音(la),并经常出现la-do-mi-sol的进行,突出了羽调式的色彩,因而使得主要调式宫调式的色彩柔化、淡化,表现为一种羽类色彩的宫调式。以上所述调式游移的形态特点,也是构成傣族音乐柔和、平易的性格因素之一。

在傣族的生活风俗歌中有一种“悲调”,傣语统称为“喊海”,包括喊海、喊海赛蔑、喊别等歌种。喊海,意思是哭泣的歌,只在办丧事时,由妇女边哭边唱。唱词表达生者的悲痛和对死者的悼念与赞颂。喊海赛蔑,意思是与母亲感情相联系的哭歌。这是在女儿出嫁之前,母女将要分别,相对哭唱的歌。歌曲生动地表现了母女依依不舍的心情。母亲希冀着女儿未来的幸福,唱的内容多是嘱咐女儿的话语;女儿哭着唱出自己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激,和离别亲人的悲哀心情。喊海与喊海赛蔑的旋律基本相同。但令人惊异的是,这两种哭泣的悲歌竟然都使用了我们一般认为比较明朗、所谓“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和平雄厚、庄重宽宏”的宫调式,而且旋律的骨架是宫音大三和弦的分解,但却用于表现傣族人悲痛哀伤的情绪。[26]

如谱:

在这里,对于表现歌者的悲痛情绪,起了重要的作用的也就是每一句句尾由角音向下进行的强烈的滑音,和带有哭泣音调的旋律进行。这显然和一般情况下宫调或大调式不甚适宜表达大悲大恸的强烈情感,特别是在汉族民歌中更多地会选择诸如商、羽的“羽类色彩”调式,来表现悲伤情感的情况相悖。这种特殊的调式处理主要也是受傣族平和温雅内敛的民族性格影响,在凄婉悲切的情感表达时也较为克制,有着一定的分寸感。此外,傣族音乐中的这种情感张力与动力性的缺乏,悲伤指数与程度的低少、淡化,与受小乘佛教在认识观、价值观上的出世态度,缺乏进取与抗争精神的影响也有着一定的内在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个民族——侗族也有着与傣族比较类似的情况。主要位于黔东南山区的侗寨大多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古树成林,曲径通幽,鸟语花香。并且,由于山区交通不便,与其他民族的交往也不多,侗族人民在如此优美清新的自然环境中过着单纯平静的生活。侗族社会也大多和睦团结,与傣寨一样,在侗寨里也很难看到有争吵打架之类的事情发生。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与民族性格影响下,“这种友好和睦的人伦关系所引起的情绪和情感活动,除了具有审美的愉快外,更多的是真诚、亲密和爱的情感因素”[27]。所以,在侗族音乐的代表性乐种,作为鼓楼坐唱、室内乐侗族大歌中,表演时侗族人“坐着手搭邻座的肩,摇头微闭目,轻轻唱,慢慢和,速度徐缓,格调平和,温文尔雅,深情缠绵,内在含蓄”[28]。“音乐风格婉约,色彩偏于暗淡,旋律起伏不大,多小跳与级进,乐句或段落连接处多呈拖腔而向下滑动,旋律装饰喜用颤音。”[29]这种音乐的格调也正是侗族同胞性格上的善良温厚、殷勤好客、彬彬有礼、讲求友爱等心理素质的生动写照。

正如本节开始从天时、地利、人和等方面对傣族民族性格特征形成原因的分析所见,在傣族、侗族的心理世界中美好多于苦难,平和多于动荡,欢乐多于悲哀,故较少汉族音乐审美心理中的“尚悲”与“凝重”倾向。所以在傣族、侗族的音乐里,充满、洋溢着的更多的都是幸福与祥瑞、纯洁和善良。在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音乐海洋里,傣族、侗族的音乐堪称是最幸福、安详、温婉的音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