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民间音乐曲种的研究

中国民间音乐曲种的研究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曲艺曲种,目前已知的有300多种,根据其表演形式和音乐特点大致可分为以下十种类型。在十类曲艺中,前三种是以说为主要表现手段的。后七种是带音乐唱腔的曲种,亦是曲艺音乐的基本范畴。四川清音由明清俗曲、四川民歌和部分戏曲音乐发展而成,用四川方言演唱。时调、小曲为同一类曲种的不同称谓,都属于具有说唱特点的小型曲艺形式,如天津时调、兰州小曲、祁阳小调及福建南音中的小曲清唱等。

中国民间音乐曲种的研究

关于曲艺曲种,目前已知的有300多种,根据其表演形式和音乐特点大致可分为以下十种类型。在十类曲艺中,前三种是以说为主要表现手段的。后七种是带音乐唱腔的曲种,亦是曲艺音乐的基本范畴

(一)评书、评话类

评书、评话是一种表演形式(即一类曲种)的不同称谓。北方多称评书,南方多称评话,如扬州评话、苏州评话、福州评话等。前面加一个“评”字,是指说书人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还要在恰当的地方加入自己的评论,以帮助听者理解书情,明了故事的脉络和是非曲直,于娱乐之中获得知识和教益。

此类曲种在体裁上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并以长篇居多。长篇书也称大书,如《三国》《水浒》《岳飞传》《包公案》等。常用的小道具有醒木、扇子和手帕。

(二)相声

相声是曲艺中的喜剧艺术,其主要特点是幽默、风趣,寓庄于谐,让人们在笑声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智慧的启迪。

相声的主要艺术手段为“说、学、逗、唱”。表演形式主要为单口(一人表演)、对口(双人表演)和群口(三人以上表演)三种。[6]

(三)快板、快书类

快板、快书是介于说、唱之间的曲艺形式,也被称作韵诵类。此类曲种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征:

(1)唱词以七字句为基本句式,是讲究合辙押韵的韵文体

(2)唱词不配唱腔,而是带节奏地说;

(3)表演者手里拿着竹板、金属板(铁、钢、铜制均可)或锣鼓,一边有节奏地敲击一边诵说,通常不用弦乐伴奏(天津方言快板除外)。

快板、快书基本上是同义不同名,但具体曲种名称上是不能混用的。其中快板泛指用竹板(两块大板)和节子(五块小竹片穿在一起)掌握节拍的板诵类曲种,如数来宝、快板书等。快书中最著名的当属山东快书,表演者手持金属月牙板,口操山东方言。

(四)鼓曲类

鼓曲类也称鼓词或大鼓书,多分布在我国北方,共包括几十个曲种,如木板大鼓、西河大鼓、乐亭大鼓、京韵大鼓梅花大鼓、京东大鼓、五音大鼓、山东大鼓、胶东大鼓、东北大鼓、奉调大鼓、潞安大鼓、湖北大鼓、安徽淮北大鼓等。

此曲种的显著特点是演员演唱时要左手拿板(木板或金属板),右手敲击圆形小鼓(也称书鼓);唱腔音乐以板腔体为主体结构;多数鼓曲配有三弦伴奏,伴奏乐器可增可减,但作为主要标志的鼓和板却是必备乐器。

鼓曲的体裁样式主要有长篇、中篇、短段、书帽(小段)四种。中、长篇以说为主,说中有唱,短段与书帽以唱为主,或只唱不说。

京韵大鼓是在流行于河北农村的木板大鼓的基础上与清音的弟子书结合发展而成的,因用北京方言演唱而得名。它属板式变化体,其板式变化已形成一套完整的板式,有慢板、快板、垛板等。

(五)牌子曲

牌子,即曲牌,在这里指曲艺中常用或借用的一些专用曲调,曲调的名字就是曲牌名。把这些曲调按照各种组合形式串联起来说唱故事,就称为牌子曲或曲牌连缀。(www.xing528.com)

此曲种分布极广,且包含多种类型,如北京单弦牌子曲、扬州清曲、湖北小曲、湖南丝弦、四川清音、广西文场、河南大调曲子、陕西西府曲子等。

四川清音由明清俗曲、四川民歌和部分戏曲音乐发展而成,用四川方言演唱。清音的演唱吐字要有力度,抑扬顿挫,清晰可辨,并特别讲究润腔的方法。四川清音有曲牌和板式两类。表演时,演员左手击板,右手敲竹鼓。伴奏乐器有琵琶、高胡、二胡、中胡等。

(六)弹词类

弹词是明清以来颇为盛行的民间说唱,主要分布在我国江南一带,如苏州弹词、扬州弹词、长沙弹词、益阳弹词、福州弹词等。弹词为自弹自唱的形式,由演员手持一件乐器弹唱故事,其称谓也因此而命名。常用的伴奏乐器有琵琶、小三弦、月琴等。

弹词的音乐颇具特色,尤以流行于吴语地区的苏州弹词影响大、传人多。演出形式以单人和双人弹唱居多。

苏州弹词源于元、明词话并在苏州方言的基础上形成,因发源于苏州而得名,是以说表为主的艺术形式。弹词音乐的基本调是书调。曲调一般由上下句的反复构成,但又在上下句的基础上演变出各种各样的变化句式。唱词以七字句为主,亦可增字或减字。

(七)琴书

琴书也称扬琴,因主要伴奏乐器为扬琴而得名。我国南北皆有琴书,如山东琴书、徐州琴书、安徽琴书、北京琴书、四川扬琴、云南扬琴、贵州文琴等。

琴书有说有唱,以唱为主,唱腔以优美婉转见长。既有曲牌连缀体,也有曲牌与板腔混合体。伴奏乐器除扬琴外,还可加入二胡、三弦、坠胡、筝等。表演时,或一人,或二人以上,每人都掌握一种(或两种)乐器,集说、唱、奏于一身,唱者与伴奏者都参与表演角色。

山东琴书兴起于鲁西南菏泽地区,相传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最早以民间曲调联唱,故名“小曲子”,又因用扬琴伴奏,亦称“唱扬琴的”。它由一至三五人或六七人演唱,一般以坐唱为主,也有站唱或坐唱中又穿插站唱。伴奏乐器除扬琴外,还有坠琴、筝、软弓京胡、琵琶、三弦、板与碟子等。唱腔结构有联曲体、板腔体和混合体三种。

(八)渔鼓道情类

道情源于道教的“道家唱情”,最初是为宣讲教义而进行的一种通俗性说唱形式,因道士用道曲说唱道教故事而得名。道情几乎遍及全国,如内蒙古道情、晋北说唱道情、陕北道情、青海道情、浙江道情、湖北道情、湖南道情、广西渔鼓、四川竹琴等。

渔鼓道情的唱腔音乐丰富多样,分板腔体唱腔、曲牌连缀体唱腔和小调小曲,并各具浓郁的地方音乐风格。主要伴奏乐器为渔鼓(长竹简,一端蒙上鱼皮)、简板(上端分开的长条竹板),有的曲种还加入二胡、铜钹、琵琶等乐器。

(九)走唱类

走唱类的突出特点是将说、唱、舞融为一体,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和舞蹈性。表演者手持扇子、手帕、花鼓等,以彩扮出场,可扮演各种角色。其表演结合一定的舞步和鼓点,以夸张的表演和富有个性特点的小调、曲牌等唱腔刻画人物,渲染气氛。

走唱的形式活泼、多样,可视性强,以二人表演居多,如东北二人转、凤阳花鼓宁波走书、四川车灯、湖北三棒鼓等。

(十)时调、小曲类

时调,即时兴的曲调;小曲,即民间小调。时调、小曲为同一类曲种的不同称谓,都属于具有说唱特点的小型曲艺形式,如天津时调、兰州小曲、祁阳小调及福建南音中的小曲清唱等。有些小曲被串联起来说唱,就成为牌子曲的形式,如扬州清曲、湖北小曲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