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0世纪曲学史研究:编辑身份、读者立场、曲选编订和校注

20世纪曲学史研究:编辑身份、读者立场、曲选编订和校注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集多适用于学术研究,读者市场小,而选集适用于社会消费,读者市场大。当然,他并不只是单纯地考虑市场的需要,古典文艺作品如何在现当代社会获得认同、发挥作用,才是他编订和校注曲选的最终目的。《明清传奇选》是赵景深编订和校注的第一部明清传奇选集。他和胡忌,一个是策划者,一个是实施者,对编订和校注明清传奇来说真可谓黄金搭档。

20世纪曲学史研究:编辑身份、读者立场、曲选编订和校注

作为一位资深编辑,赵景深跟王国维、吴梅、郑振铎周贻白、钱南扬、任中敏不同,还肩负着为出版社尤其是北新书局如何获得可观经济效益的重大责任。编辑和出版书籍不仅要考虑学术性,而且要考虑市场性,因此文艺作品的传播和普及,尤其是如何使优秀的文艺作品走向市场走向大众,是他考虑最多的因素。曲产生于民间,按说在民间流传不是什么大问题,但由于时代更迭和社会转型,除了个别通行本,在现当代社会的大众阅读层面,却很难看到古典戏曲和曲艺的作品选集,对它们进行适合大众阅读水平的校注尤其稀少。他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个问题,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把编订和校注曲选作为一个重点。值得特别强调的是,他的选题既没有步趋前贤,也没有踵武时彦,而是另辟蹊径,别出心裁,把目光伸向不为时尚与潮流关注的相对冷门的领域和样式,这不仅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义务推广,而且是一种史无前例的空白填补。他的抉择不仅在当时属于独一无二,即使到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今天,他的选题和成果仍属于凤毛麟角。这并不是溢美虚言,而是在通盘检视20世纪曲学史后得出的符合实际的结论。他的曲选的编订和校注既体现在戏曲方面,也体现在曲艺方面,曲艺选的编订和校注虽然也有顺应时代需要的原因,但在20世纪三十年代,能把目光投注到为历代文人士夫所鄙薄的极为边缘化的曲艺,已经反映了他的高明和卓荦。他不像吴梅、郑振铎、任中敏喜欢编全集,倒跟王国维、周贻白、钱南扬一样嗜好编选集。全集多适用于学术研究读者市场小,而选集适用于社会消费,读者市场大。当然,他并不只是单纯地考虑市场的需要,古典文艺作品如何在现当代社会获得认同、发挥作用,才是他编订和校注曲选的最终目的。他编订和校注的曲选有四种:《明清传奇选》、《南北宫词纪》(校订)、《弹词选》、《鼓词选》。

《明清传奇选》是赵景深编订和校注的第一部明清传奇选集。因为传奇篇幅比杂剧长十几倍,直到目前曲学家仍然喜欢编杂剧选,而传奇选则显得沉寂得多,传奇选的编订还不如传奇单行本受青睐。这当然不是传奇内容的问题,而是传奇体制作为选本出现存在具体的操作困难。如果收录全剧,一部选集收录不了几本传奇;而如果收录零出,虽然能收录较多传奇,却又不能反映剧本全貌。此二者如何取舍使历代曲学家颇伤脑筋,直至当今仍是最棘手的问题。赵景深《明清传奇选》没有选择收录全剧的办法,而是选择收录所选剧本代表出目的办法。此著由中国青年出版社1957年出版,是当时该社为适应青年学习需要所编订和出版的《青年文库》之一种,目次为《宝剑记·夜奔》,《鸣凤记·写本》,《浣纱记·通嚭》,《牡丹亭·闺塾》、《游园》,《博笑记·乜县丞》,《红梅记·恣宴》,《玉簪记·琴挑》,《东郭记·墦间》,《占花魁·巧遇》,《虎囊弹·山门》,《长生殿·疑谶》、《惊变》,《桃花扇·却奁》、《沉江》,《冬青树·柴市》,《雷峰塔·断桥》,《孽海记·思凡》,共十五个剧本十八出戏,每个剧目正文前都有著者撰写的作者小传和剧情梗概,正文后多有帮助读者理解原文的详细注释和评介该出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说明。除此之外,著者还从戏曲的简略历史和各个时代的演变大略面貌、不同演出形式的戏剧结构、戏剧角色的分配、戏曲音乐曲牌的联套、剧作者的历史和创作的大概情形五个方面撰写了篇幅较长的导言,虽是导言,却具备了戏曲简史的规模,从而为读者很便捷地提供了一个浏览中国戏曲史的窗口。这些剧目都是经过历史和舞台反复考验的传统优秀作品,题材广阔,内容丰富,正如此著内容提要所说“有的是歌颂文天祥史可法等爱国忠臣的民族气节,有的是刻画林冲鲁智深等农民起义的英雄形象,有的是描写杜丽娘、陈妙常、莘瑶琴、白娘子等女性冲破封建礼教反抗官府豪门压迫、追求自由爱情的曲折斗争,有的是暴露封建帝王、权奸和弄臣的罪行和丑态”,尽管未能系统反映明清传奇的全貌,但明清传奇的雄姿威仪却都显现了出来。此著署名是赵景深、胡忌,赵景深导言的末尾专门说明了二人的分工,他做的是本著的计划、选材和校订,而胡忌做的是作者小传、剧情梗概、注释和说明。我觉得此著所选剧作出目不仅具有浓郁的文学色彩,而且在舞台上长期盛演不衰,备受世人欢迎,许多剧目迄今仍是舞台保留节目,在一定意义上已成为中国古代戏曲的舞台经典。而作者小传、剧情梗概、注释和说明,都用典范的现代语体文,写得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没有烦琐的征引和考证,完全从青年阅读和学习的角度出发,不掉书袋,没有学究气,却彰显了剧目的内容和精神,也是一种独具匠心的学术风范,这才是选编作品的最高境界。他和胡忌,一个是策划者,一个是实施者,对编订和校注明清传奇来说真可谓黄金搭档。可惜的是,这部很有水平的明清传奇选集,自出版以来一直没有再版过。在明清传奇选集仍十分寥落的今天,它仍遭受不被再版的冷落,这只能说明出版社还没有发现、认识它的真正价值。我相信这种状况不会持续多久,很快便可获得改观。

《南北宫词纪》是赵景深校订的一部曲选。《南北宫词纪》原为明代陈所闻选编的一部元明散曲集,由《北宫词纪》、《南宫词纪》两部分组成,各六卷。《北宫词纪》全称《新镌古今大雅北宫词纪》,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刊印,收录元明散曲,选元散曲作家一百二十六人,明散曲作家八十人,曲家较多,数量较大,是元明两代北曲选编的重要总集。《北宫词纪》正文前有《题北宫词纪》(龙洞山农)、《北宫词纪小引》(朱之蕃)、《刻北宫词纪凡例》以及《古今品词大旨》,它按散曲题材编次,卷一为“宴赏”,卷二为“祝贺”,卷三为“栖逸兼归田”,卷四为“送别”、“旅怀附悼亡”、“咏物”、“宫室”,卷五为“美丽”,卷六为“闺情”,选编标准偏重典雅,收录明人汤式、陈铎、冯惟敏、康海、金銮、王九思及陈所闻本人散曲最多,不少作品较为罕见,卷首有焦竑万历三十二年题序,正文有编者眉批,多摘引王世贞《曲藻》、何良俊《曲论》等曲学著作的评语,有万历间陈氏继志斋原刻初印本和重印本。《南宫词纪》全称《新镌古今大雅南宫词纪》,编成于《北宫词纪》之后,是《北宫词纪》的姊妹篇,收录元散曲作家二人,明散曲作家七十四人,以南曲作品为对象,辑录、保存了前人未曾收录的南京或流寓南京的明代散曲作家的许多作品,像陈铎、徐霖、邢一凤、高志学、武陵仙史、皮元素、徐星予、孙幼如以及被吕天成《曲品》推荐的秦时雍、周秋汀、虞竹西、顾雍里。正文前有《题南宫词纪》(俞彦)、《阅荩卿所集词纪漫赋》(顾起元)、《刻南宫词纪凡例》,它也按散曲题材编次,卷一为“美丽”、“闺怨”,卷二为“宴赏”、“祝贺”、“游览”、“咏物”、“题赠”、“寄慰”,卷三为“送别”、“写怀”、“伤逝”、“隐逸”,卷四为“美丽”、“闺怨”,卷五为“宴赏”、“祝贺”、“游览”、“咏物”、“题赠”、“寄答”,卷六为“送别”、“旅怀”、“隐逸”、“嘲笑”。前三卷为套数,后三卷为小令。有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俞彦序刻本传世。范围较广,作品较多,是一部搜罗宏富、选择精当、刊行最早的南曲选集。除这两本集子外,陈所闻还有《北宫词纪外集》,存四、五、六卷,一、二、三卷缺,乃吴晓铃藏抄本。即使如此,陈所闻选编元明散曲传世者仍有十五卷之多,为后来《全元散曲》、《全明散曲》的编纂提供了很重要的资料。《北宫词纪》和《南宫词纪》原是两部各自独立的散曲选集,中华书局1959年排印时,还没有找到明万历原刻本,只好用上海图书馆所藏的万历以后容易见到的明刻本,把它们合并出版,重订为四册,前两册是《南宫词纪》,后两册是《北宫词纪》,合称《南北宫词纪》,请赵景深校订,前有他的序。1971年(台湾)学海出版社出版了《南北宫词纪》(精装)全二册,是赵景深校订《南北宫词纪》的翻印。他的校订因为底本不是原刻本,版本烂坏,字迹漫漶,甚至一页曲文有小半页成为空白,还有少数脱页、错简,所以花费了大气力。他运用了《散曲丛刊》、《饮虹簃所刻曲》、《散曲集丛》以及《太平乐府》、《乐府新声》、《阳春白雪》、《乐府群珠》、《雍熙乐府》、《南九宫词》、《吴骚一集》、《吴骚二集》、《吴骚合编》、《太霞新奏》、《吴歈萃雅》、《词林逸响》、《昔昔盐》等十多种曲集,填补了烂坏、漫漶、空缺,凡如此者以“·”表示,实在找不到者以“□”表示,以“。”断句,无校记。经过他的校订,这部具有重要文献价值的曲籍才渐为世所知并获得较广流传。这四册出版不久,就被吴晓铃看到了,吴晓玲不仅收藏着《北宫词纪》、《南宫词纪》原刻本,而且知道郑振铎收藏着原刻本(郑振铎去世后归北京图书馆),更可贵的是,他还撰写了《南北宫词纪校补》一书,目次为《南北宫词纪校补》、《南宫词纪增补曲文》(附纪内词人姓氏)、《北宫词纪增补曲文》(附纪内词人姓氏),另有《北宫词纪外集》,吴晓铃将原来的四、五、六卷改订为一、二、三卷,卷一为套数,只有“述隐”一类,卷二、卷三为小令,卷二是“嘲戏风情”、“嘲咏事物”,卷三为“美丽”、“闺怨”、“述隐”。此书1961年中华书局出版,正文前有编辑部出版说明。

《弹词选》是赵景深编订和校注的一部弹词作品选集,选编于1937年,商务印书馆初版于1938年,至1947年已版三次,收入中学国文补充读本第一集。正文前有导言,篇幅很长,约万馀言,从整体叙述了弹词的起源、弹词的体制、弹词的弹唱、弹词的名家、弹词的总目,虽然是一个导言,但在一定意义却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弹词的产生、发展和流变,较为全面地概括了弹词的体制、结构、著名作家以及总目和传世作品,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直接认识弹词的纲要,可以说是他紧接着撰写《弹词考证》的准备和铺垫。该著正文分为渊源编、文词编和唱词编三大部分,即上、中、下三卷,上卷渊源编目次为:佚名《张协状元戏文·张协状元诸宫调》、佚名《刘知远诸宫调·知远投三娘与洪义厮打》、杨慎《二十一史弹词·南宋初叶》、张三异《明史弹词·明季末叶》,共四个总目四个分目;中卷文词编目次为:陶贞怀《天雨花·乐善村除害》,佚名《十二金钱·岳院君闭门课子》,周颖芳《精忠传弹词·黄天荡》、《杨再兴误走小商河》、《演钩连大破环甲马》、《召回兵矫诏发金牌》,李伯元《庚子国变弹词·取宝藏大搜宫殿》,共四个总目七个分目,《精忠传弹词》选编分目最多;下卷唱词编目次为:周殊士《珍珠塔·侄见姑贫富抗颜抛至戚》、《大盗无心当劫珍》、《登门窃笑状元唱小调新腔》、《捧印》,佚名《三笑姻缘·对字》、《闹堂》、《合同》,陈遇乾《义妖传·成衣》、《见父》,马如飞《开篇·孟尝君·诸葛亮·花木兰》、《弹词·白兔记·赤壁赋·岳武穆·梁红玉·刺虎·白蛇传》,共四个总目十九个分目。每篇题目在正文后都有注释,类似解题,主要介绍弹词作者、弹词的版本由来、弹词的出处,对正文只简注较难懂的术语和字词,不作详解,只有对杨慎《二十一史弹词·南宋初叶》与张三异《明史弹词·明季末叶》进行了逐句注释。在他选编和校订《弹词选》之前,学者多对弹词总目的钩稽和统计较为关注,像郑振铎、凌景埏和李家瑞、傅惜华、阿英都是这样,但还没有谁从选集的角度去考虑。他的《弹词选》正弥补了这一缺憾,这部选集所选作品都是各个时期、各个样式的精粹,通过它们可以了解和认识弹词的概貌和特征,既有学术研究的价值,又有使弹词走向普及的意义,所以十年间就重印了三次。即使如此,它在1947年之后却没有再版的幸运,六十多年来,还是三版的模样和数量,只有少数图书馆收藏,平日要看到它,真还不是那么容易。不仅如此,此后的曲学家也没有再选编一部新的《弹词选》,我们对编订和出版弹词选集依旧十分企盼。(www.xing528.com)

《鼓词选》是赵景深编订和校注的一部鼓词选集,(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正文前有序言,序言叙述了鼓词的起源、有关鼓词的资料、子弟书和大鼓、大鼓的演唱与展望,对了解和认识鼓词的起源、发展和演变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正文分渊源编、鼓词编和大鼓编三大部分。渊源编目次为《元微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词》、《万古愁》、《木皮散人鼓词》、《东郭外传》,鼓词编目次为《秦琼活捉王洪党》、《刘智远李三娘白兔记》、《陈世美不认前妻》、《蝴蝶杯》、《绣鞋记》、《红梅阁》、《秦琼打擂》、《天门阵》、《包公案》、《三国志》、《西厢记》、《沉香救母雌雄剑》,大鼓编目次为《出塞》、《鹊桥密誓》、《得钞傲妻》、《黛玉悲秋》、《宝玉探病》、《周西坡》、《草桥惊梦》、《孟姜女寻夫》、《草船借箭》、《王定保借当》、《白蛇借伞》、《闹江州》。共28篇。每篇篇首没有题解,只是把题目作为注释,说明出处和题旨,篇末校注侧重于注,校很少,即使注也只是提供实在不能省略才不得不解释者。所以,此选主要是鼓词作品的萃集。所选鼓词仍皆非全帙完璧,像渊源编的四篇都是迄今保留下来的鼓词的原样,未加裁减,更多的是全帙完璧里最精彩且最能吸引读者和听众的章节或片断,像鼓词编和大鼓编所选大体如此,鼓词编《秦琼活捉王洪党》的全本为《大唐秦王词话》,而《秦琼活捉王洪党》只选了《无忌力斩伪越王》;《刘智远李三娘白兔记》只选了《咬脐郎出猎回猎》;《陈世美不认前妻》只选了《秦香莲宫中唱曲》;《蝴蝶杯》只选了《游龟山》;《绣鞋记》只选了《王定保借当》;《红梅阁》只选了《强娶·逃难》;《秦琼打擂》只选了《董家林放响》;《天门阵》只选了《穆桂英烧寨下山》;《包公案》只选了《陈州放粮打銮驾》;《三国志》只选了《群英会打黄盖》;《西厢记》只选了《莺莺饯行送张生》;《沉香救母雌雄剑》只选了《沉香闹学》。大鼓编里的篇目有的是作者创作的全篇,像《出塞》、《鹊桥密誓》、《得钞傲妻》、《黛玉悲秋》、《宝玉探病》、《周西坡》;有的是从长篇遴选而来,像《草桥惊梦》、《孟姜女寻夫》、《草船借箭》、《王定保借当》、《白蛇借伞》、《闹江州》。一般说来,鼓词都是宏幅巨制,一本鼓词就是一部很厚的单行本,难以作为选本出现,作为选集绝对不可能收录全篇,只能收录广为传唱且备受欢迎的段落,惟有如此,才能基本做到兼收并蓄,为读者和听众提供足可借鉴的实用文本。他对鼓词很熟悉,搜集了许多鼓词的资料,阅读过大量鼓词作品,三十年代就出版了中国曲艺史上的第一部鼓词研究著作《大鼓研究》,此后又陆续撰写了一些关于鼓词和大鼓的文章。尽管已经编辑和出版了不少鼓词全集和选集,像《文明大鼓书词》、《鼓词汇编》、《大鼓书词汇编》、《鼓词选刊》,但这本鼓词选集不论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有代表性,非其他鼓词选集所能比。然而,同样令人遗憾的是,这本鼓词选集自初版以来仍旧没有再版过。这本鼓词选集无论对少数学者研究还是一般读者阅读都具有再版的价值和意义。

赵景深选编、校订的这四部曲选,前两部编订前后都没有与之相关的著作问世,而后两部编订前后却都有与之相关的著作产生。因为《弹词选》的选编,他对弹词这种曲艺形式发生了浓厚兴趣,又加之能从郑振铎和阿英那里借到关于弹词的各类作品,这样作为一部研究弹词的著作《弹词考证》就问世了。而在《鼓词选》之前,他就写成了《大鼓研究》。《弹词考证》、《大鼓研究》与《弹词选》、《鼓词选》关系甚为密切,它们彼此之间具有一种互为因果的潜在联系。鉴此,我在这里对《弹词考证》、《大鼓研究》作些简要评介。《弹词考证》是我国第一部弹词研究著作,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被王云五收入《民国丛书》第三编。由于《弹词选》已有很长的导言,详细介绍了弹词的起源、弹词的体制、弹词的弹唱、弹词的名家、弹词的总目,所以《弹词考证》只有一个说明性质的简短自序,交代该著的写作原由,没有再赘述弹词历史及体例,正文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全书分六章,每章一部作品,分别对《白蛇传》、《三笑姻缘》、《珍珠塔》、《倭袍传》、《双珠凤》、《玉蜻蜓》六部作品进行了系统考述。这六部作品,著者侧重于对作品题材、版本流变的梳理与人物主题、情节结构蝉蜕的比较,像《白蛇传》对白蛇故事的文献记载、《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话本的来源、《雷峰塔》传奇与《雷峰塔奇传》小说的演变以至《白蛇传宝卷》、官话小说《寓言讽世说部白蛇传》都作了不同程度的考述,并与《白蛇传》弹词作了比较,通过流变考察使我们知道了《白蛇传》弹词对白娘子故事演变的推进和完善作用。《三笑姻缘》跟《白蛇传》一样,也对唐伯虎点秋香故事的来龙去脉作了深入细致的钩稽、甄别,著者认为它的直接来源是明朝唐伯虎故事,间接来源是元杂剧《李太白匹配金钱记》和明杂剧《碧莲绣符》,还有笔记《露书》、《耳谈》、《蕉窗杂录》,而专门写此题材的则有《花前一笑》、《花舫缘》以及明话本《唐解元花前一笑》、清传奇《文星现》,这些创作都为《三笑姻缘》弹词的成型提供了很好的铺垫和准备,从而确定了这部弹词作品的地位。这两部作品的考述都极尽委曲,文末还附了题材流变简表,既是小结,又使读者一目了然,但缺点是谈弹词作品本身显得较为单薄。《珍珠塔》弹词写姑表姐陈翠娥赠珍珠塔,帮助方卿读书中状元,并结为秦晋之好的故事,著者认为是“小书”中最好的一部,无论从文辞上还是弹唱上都占第一位,对它的考述主要侧重于故事演进与现存各种版本的比较,前者较为简洁,后者以阿英所存十二种为对象,指出了它们的文本差异和版本特征。《倭袍传》写唐家倭袍故事及刁刘氏与王文的恋爱故事,《双珠凤》写文必正与霍定金的恋爱故事,《玉蜻蜓》写申贵升与志贞的恋爱故事,分别刻成于清嘉庆十四年、同治二年、道光十六年,都因为出现时代较晚,题材时代较近,关于它们题材流变的考述很少,主要谈论作品本身像主题倾向、人物塑造、情节结构以及修辞手法,篇幅比前两部都短,但基本内容都涉及了。通过这些叙述和考证,我们对作为曲艺主要样式的弹词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和体会,在20世纪30年代就以这样的勇气来为弹词著书立说,可以说他很有一种特立独行的超前眼光,和敢为天下先的卓荦识见。

与《弹词考证》不同,《大鼓研究》则是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被王云五收入《民国丛书》第三编,比《鼓词选》早出版二十多年。对弹词而言,赵景深是先选编作品后进行研究;对鼓词而言,他是先进行研究后选编作品。《大鼓研究》先于《弹词考证》问世,《弹词考证》是继《大鼓研究》之后写出来的。大鼓是他最先接触的曲艺样式。由于是第一部研究大鼓的著作,所以对大鼓的起源、类别、体制和演唱谈得尤为详细,全书分为上编总论和下编分论两部分,上编总论分大鼓的类别、大鼓的起源、大鼓的体制和大鼓的演唱四章,是总体性研究,下编分子弟书、快书、牌子曲、岔曲四章,是个案性研究。此著认为大鼓起源于清乾隆年间,一些学者所谓起源于宋和明的说法都无科学根据,它的类别有京音大鼓、奉天大鼓、山东大鼓等,以京音大鼓为代表,句法颇近于诗,以七言为主,但可以随意加衬字,用韵很宽,跟皮黄剧略同,篇幅长短不一,最短的只有八句,开头不先切入正题,往往从远处说起,结尾有说喜庆的话和“这就是……到后来”套话两种,体式分顶针、叠字、嵌字、重句、集句名数种,演唱本子虽有数百种,但最常见的只有十几种,像《战长沙》、《长坂坡》、《古城会》、《群英会》、《华容道》、《截江》、《草船借箭》、《白帝城》、《大西厢》、《子期听琴》、《闹江州》、《活捉》、《坐楼》、《别母乱箭》、《取荥阳》、《南阳关》、《马前失蹄》、《刺汤》、《游武庙》、《百山图》等,以三国和水浒故事者为多,还有许多历史和现实故事,题材十分丰富,有时也透露出互相生成的因缘关系,大鼓有时带腔,腔有皮黄、昆曲等,说明它们在成长过程中是彼此互相影响的。此著认为除了大鼓书,还有子弟书、快书、牌子曲和岔曲。子弟书是八旗子弟的创作,艺术技巧比一般大鼓要高,分为东调和西调,东调沉雄阔大,慷慨激昂,多叙忠臣孝子;西调缠绵悱恻,悲凄感伤,多咏粉黛风月,作家主要有罗松窗、韩小窗,罗松窗擅于作西调,作品有《大瘦腰肢》、《鹊桥》、《出塞》、《上任》、《藏舟》、《百花亭》,韩小窗西调和东调都很在行,作品有《长坂坡》、《得钞傲妻》、《林黛玉悲秋》,还有鹤侣氏、云崖氏、竹轩、渔村、煦园诸人。而快书和诸宫调有些相似,因愈唱愈快得名,以明了熟烂为贵,由诗篇、注头、一落春云板、二落流水板、白话或诗白及三落连珠调六个部分组成,题材以战争之破阵为多,作品有《八阵图》、《阴魂阵》、《秦琼观阵》、《闹天宫》等,尤以三国故事最多。牌子曲由各种曲调和牌子曲组合而成,曲调大约有七十种,主要体裁是八角鼓,作品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前者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棒打无情郎》,后者如《怯绣》、《老妈开谤》,也有取自笔记小说的《胭脂判》、《续黄粱》、《卓二娘》。岔曲分为长岔和小岔两种,长岔有以起句为名的十二种、有题名的十种,小岔有以起句题名的四种、有题名的十四种,长岔作品如《急风骤至》、《秋声赋》,小岔如《山景无边》、《东洋车》。他对每一种鼓词样式从名称、作者、作品、体制、演唱以及流传都作了较为系统的考述,为这种历来不受重视的被曲史边缘化的曲艺样式显声扬名,使它第一次名正言顺地走进曲学史,从内容、形式、接受来看,它并不比占主导位置的曲体逊色,相反还更有品位更受欢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