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通过新闻报道引导舆论的实用方法

通过新闻报道引导舆论的实用方法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79]“所谓主题报道,通常是指新闻媒体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重要决策、重大活动以及相关社会热点,而专门组织的具有一定规模的重点报道。”

通过新闻报道引导舆论的实用方法

由于事实是舆论的建筑材料,它决定着人们对事实掌握的程度和对外界的感知,是意见态度形成的基础。因此,新闻媒介可以通过事实报道来“暗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70]加之,新闻媒介报道的事实,它不是“本真”的客观事实,而是“逼真”的媒介事实。媒介事实不同于客观事实,“它是传播主体对客观事实的认识,是传播者主观化的事实”。[71]刘建明也认为,媒介事实是媒体对现实事件的反映,加入了媒介的选择或认识。[72]这一方面说明,新闻媒介报道的事实蕴涵着媒体意见,它可以成为塑造正确意见的一种手段,并进而形成正确的舆论意识;另一方面,受众经常收到带有传播者主观化的媒介事实,也能内化为受众的见解,进而影响受众看待舆论客体的立场、观点和态度。所以说,新闻媒介通过新闻报道是可以引导舆论的。新闻媒介引导舆论常用以下几种方法。

1.通过正面报道,促进正向舆论生成

正面报道尚无公认的定义,但有一些大家认可的特点。如管兵认为,正面报道有两个特点,一是以赞许或讴歌的态度进行报道;二是报道的内容是对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道德的认定。[73]张威对正面报道的特征分析则更为详细:从内容上看,它聚焦于社会光明面,以“好人好事”为切入点弘扬主流价值观中的积极因素;从理念上看,它强调“平衡”“和谐”“稳定”;从基调上看,它是健康向上的;从功能上看,它旨在传递正能量,强化主流价值观,维持社会秩序和道德水准。[74]总体来看,正面报道都包含了“认同”“赞扬”“和谐”“典型”等关键元素,其内容和观点大都符合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和道德伦理,能够起到弘扬正气、凝聚共识的积极作用。[75]

从这些特点可以看出,正面报道具有鲜明的倾向性和引导性,能有效促进社会正向舆论的形成。这是因为,正面报道的发布者是从肯定和宣扬的主观角度出发,对报道对象的光明、优秀、美好的言行事迹进行挖掘赞颂,对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真、善、美的事实,予以肯定和表扬。这样的报道具有鲜明的主观肯定导向,让人们能够从中看到更多的社会光明面以及乐观的发展前景,能够起到弘扬正气、凝聚共识、鼓舞士气的积极作用,十分有利于社会正向舆论的形成。

以正面报道为主是中国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我们的正面报道就是要从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出发,唱响主旋律,宣传积极、实在的生活目标和社会风气,要反映和报道成就、经验、先进典型,反映和报道真善美,反映和报道一切积极、健康、向上、有益的东西,弘扬正气,歌颂光明和进步。总之,一切鼓舞和启迪人们为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和社会的进步而奋斗的新闻事实,都是我们所说的正面,都应当努力加以报道。新闻工作以正面报道为主,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在社会中唱响主旋律,在社会中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导舆论。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主导性舆论,就会失去社会共识,造成社会混乱。

2.通过批评报道,形成正确舆论导向

对于批评性报道也还没有一个大家公认的定义。简单说来,批评性报道是指对社会中较突出的矛盾、问题、错误或不良现象所做的新闻报道。[76]它主要针对各级权力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职工作中出现的违法和违纪行为,以及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丑恶现象和不良风气开展的批评。利用大众媒介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历来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如果没有新闻批评,大众媒介一味地报喜不报忧,就与现实状况不符,引发舆论的不满,也就失去了舆论引导的功能。

批评性报道的目的在于扶正祛邪、促进社会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它能起到有效引导正确的思想和舆论的作用。这是因为,批评性报道具有“贬抑性”和“取舍性”特点。所谓贬抑性,是指批评性报道对不合理的行为与现象在表达上持一种整体上否定、质疑的意见或态度。[77]也就是说,新闻记者站在扶正祛邪的立场上,以鲜明坚定的态度,针对现实中存在的缺点、问题、错误、社会不良现象等,直接或间接地予以谴责、否定或质疑;就不合理、违法违规的行为和现象予以呈现、揭露与评判。所谓“取舍性”,是指批评性报道所聚焦的是缺点、短处与不合理一面,对客观发生的事实元素进行了“过滤”,更突出了事件过程中否定属性的事实元素,以此说明问题的严重性和不可忽视。[78]批评性报道的贬抑性特点,有利于引导公众明辨是非、分清善恶,进而扫除消极因素、调动积极因素,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批评性报道的取舍性特点,能发挥新闻媒介“放大镜”功能,产生轰动效应,以此引起社会对丑恶现象、社会问题的高度关注,进而促进正向舆论的形成。

我党的宣传思想路线一直坚持“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这一原则,这为新时期的新闻宣传工作指出了根本的工作方向和重要的工作目的。在具体的新闻工作中,写正面报道容易遵循这个方向和目标,采发批评报道则需要把握好正确的舆论导向。应该说,批评报道同样是正确舆论导向中的一部分,因为新闻批评是我们党新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手段,正确的新闻批评对于纠正错误做法和不良倾向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如《人民日报》2013年就三次集中批评报道违反“八项规定”的案例。批评报道成败与否关键看写得是否符合正确舆论导向范畴

3.通过主题报道,形成主流舆论(www.xing528.com)

对于“主题报道”的概念解释,业界和学界尚无一致认定。例如:“主题报道是指新闻媒介围绕党和政府的基本任务和阶段性中心工作,主动发现与之相关的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尊重新闻传播规律所进行的舆论引导的原创报道。”[79]“所谓主题报道,通常是指新闻媒体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重要决策、重大活动以及相关社会热点,而专门组织的具有一定规模的重点报道。”[80]“主题报道是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组织开展的具有一定规模的重要报道,是媒体发挥引领作用、体现权威性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81]“主题报道是目前各类新闻媒体尤其是地方媒体常见的一种报道形式,主要是为了配合党和政府某一阶段的中心工作,宣传解读某项政策,总结展示某方面的成就。”[82]主题报道被引用最多的定义是“重大主题报道主要是指围绕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重大部署、重大活动及相关社会热点所进行的集中而且大规模的战役性报道,是主旋律报道的重中之重,既要求符合政策性,又要求有较强的社会性和新闻性”。[83]

综合以上概念所涉内涵可以看出:在报道内容上,主题报道的事实往往重大,它必须围绕一个鲜明的主题立意,从多角度、多层次来展开事物的方方面面,并反映事物矛盾的起因及结果。在社会功能上,它也不同于常态的报道,主题报道的首要职责在于当好意见领袖、引导社会主流舆论,推动各项事业建设。

吴丰军等人认为,主流舆论是多数公众对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议题的一种正向舆论,它反映社会发展趋向,并对社会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它有以下几层含义:(1)主流舆论能够代表多数公众的意见,这是主流舆论得以成立的基本前提;(2)主流舆论的议题具有一定的重要性,一般应该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内关乎大政方针、公共决策、内政外交等重要议题的公众意见;(3)主流舆论能反映时代主流与本质,体现社会发展方向;(4)主流舆论是一种建设性的正向舆论而非破坏性的负向舆论;(5)主流舆论具有主流的影响力。[84]基于主流舆论内涵,我们会发现其与主题报道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借用“议程设置”理论来看,主题报道的“主题”就如同党和政府给媒体设置的“议程”,媒体根据这些“议程”挖掘新闻线索,突出亮点和重点,吸引受众注意力,从而达到影响公众舆论的目的。

主流媒体是我党治国理政的重要资源,重大主题报道是主流媒体凝聚社会共识、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手段。面对深刻变化的社会现实和日益活跃的社会舆论,新闻媒体舆论引领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主题报道通过紧扣群众谋求发展富裕的强烈愿望,聚焦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整合社会各方资源,能够把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发展上来。主题报道不同于常态的新闻报道,它是实现正确舆论导向的重要途径。在社会热点问题层出不穷的转型发展期,媒体借助主题报道有效引导舆论,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当好意见领袖,提倡社会“正能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85]

4.通过信息选择,设置公众议题

“议程设置理论”由美国传播学者马克斯韦尔·麦考姆斯和唐纳德·肖于1972年提出。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议题,就是议论的话题。新闻媒介可以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和新闻规律,放眼大千世界,有目的地选择新闻素材加以报道,为公众设置议题。新闻媒介有选择地设置议题,引起社会公众议论,使公众的意见核倾向朝媒介预期的方向发展,这是新闻媒介重要的舆论引导职能。

议程设置是新闻传播的常规动作,也是高难度动作。它常常通过策划新闻“战役”式的集中报道和提供社会典范的典型报道来实现。

“战役”集中报道,能使一个时期的新闻传播有方向,有中心,有重点,成系列,具规模,见合力,让新闻传播有声、有色、有力度。如在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期间,《人民日报》仅在2月份,就用了90多个整版,用了消息、通讯、深度报道、评论等体裁对防疫抗疫进行了“战役”式组合报道,产生了极佳的传播效果。与此相反,如果不组织该打的新闻战役,新闻舆论稀松零散,就不足以影响社会,也就不能很好地引导社会舆论。

典型报道中的“典型”是指那些代表性特别强、内涵特别深的典型事例和典型人物,一个典型就是一大群、一大片、一大类,一经报道,就会有舆论反应。因而,典型报道一出,就能形成舆论引导。报道正面的典型,典型的先进人物具有榜样意义,典型的先进经验具有示范作用。报道反面典型,提供反面教材,能给人以深刻的警示。典型报道应当实事求是,对正面典型要不拔高、不美化、不神化。只有完全真实的典型报道才能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假的典型报道只会适得其反。[8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