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民至上,增强民众获得感

人民至上,增强民众获得感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让义务教育回归立德树人的初心。“既把学习搞得好好的,又把身体搞得棒棒的”,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广大青少年的殷切希望。

人民至上,增强民众获得感

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其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必须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必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持续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投入结构。教育经费要坚持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困难群体倾斜。坚持精准施策,关爱留守儿童、随迁子女、经济困难学生,健全资助制度,实施教育精准脱贫,提升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教师待遇。推动教育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着力提升农村教育质量,普及高中教育与学前教育,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等,为人人享有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二,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必须回归立德树人的初心。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让义务教育回归立德树人的初心。“既把学习搞得好好的,又把身体搞得棒棒的”,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广大青少年的殷切希望。应切实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突出学校教育为党和国家培养人才的核心作用。学校教育应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校实现优质学习。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必须根据国家课程计划和课程管理要求,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建设丰富多元的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校内学习课程与学习资源。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必须扩大义务教育优质资源,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学校教育质量,核心在于通过变革教育教学方式,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抓好课堂质量。(www.xing528.com)

其三,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必须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就学生而言,应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就教师而言,要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让教师成为天底下令人羡慕的职业。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已经成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强烈的对多样、特色、优质教育需求的主要制约因素。要让人民在教育上有获得感,就要解决教育为人民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急人民群众之所急,想人民群众之所想,认真解决好当前在人民群众中普遍存在的教育问题,实实在在地为人民群众的教育排忧解难。要统筹协调好不同资源支持教育,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