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周陵文物保护规划及其重要性

周陵文物保护规划及其重要性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1文王坊旧图周陵文物保护规划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陕西省古建设计研究院编制。2009年1月6日,咸阳市文物局组织省内外文物、古建筑等专家对《周陵文物保护规划》进行了详细论证,最后一致通过。文本对周陵文物保护规划的规划性质、规划背景、规划范围、规划依据、规划期限做了明确性规定。(一)文物价值周陵是陕西省人民政府于1956年8月6日公布的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陵文物保护规划及其重要性

图1 文王坊旧图

周陵文物保护规划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陕西省古建设计研究院编制。整个规划从前期的文物钻探调查到规划文本的编制和论证历时1年半时间。2009年1月6日,咸阳文物局组织省内外文物、建筑等专家对《周陵文物保护规划》进行了详细论证,最后一致通过。规划分文本、图片、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等部分。

《周陵文物保护规划》文本分13章、51条。

①总则;②专项评估;③规划;④保护规划;⑤保护措施;⑥环境规划;⑦利用规划;⑧管理规划;⑨基础设施规划;⑩研究规划;⑪投资结算;⑫规划分期;⑬附则。

文本对周陵文物保护规划的规划性质、规划背景、规划范围、规划依据、规划期限做了明确性规定。规划范围确定为3.31平方千米,较以前提出的范围有所增大。规划期限近期为2009—2015年,远期为2016—2025年。

专项评估:

周陵的文物类型分为地下古墓葬及地面的祭祀建筑。

(一)文物价值

周陵是陕西省人民政府于1956年8月6日公布的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陵地面建筑保存比较完整,是陕西省内一处重要的明清古建筑,集中体现了当时的建筑技术水平,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周陵现在有“小碑林”之称的宋以后历代皇家祭祀碑石42通,文字清晰、保护完好。可根据碑石记载推测各朝代祭祀的礼制。周陵的墓葬、陵园及地下遗存,多角度地反映了中国古代高超的工程建筑技术,宗教文化、丧葬制度、民间文化和习俗,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二)社会文化价值

周陵是陕西省咸阳市重要的文化遗产,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促进咸阳市乃至陕西省的文化传播,以及带动当地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周陵文化底蕴深厚。“周礼”说明真正的文明是从西周开始的。“咸阳祭周,曲阜祭孔”,反映出人们把祭祀周陵作为一种信仰和文化的寄托。在各个朝代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有人祭祀周陵,日久天长,祭祀活动已成为当地后代特定的社会文化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成为咸阳市的重要文化资源,提升了咸阳市的文化功能建设。它已经在我们的信仰文化、民族文化中培植了一种文物文化的载体

(三)文物现状评估

(1)整体保存状况基本完整。东北角部分陪葬坑及地上建筑文物保存现状良好。

(2)环境状况。规划范围内的土地使用以农业用地和农民生活用地为主,部分为古建筑和商业用地。

通过文物类型、价值评估、文物现状评估、保护工作现状评估、现存主要问题对周陵的整体文物和附加文化及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做了详尽的评估,并对目前的保护现状的不足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www.xing528.com)

图2 周文王陵侧景

规划框架:从规划原则、规划框架、规划目标、整体布局、规划内容5个方面对周陵文物保护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及可持续性发展做出了定位

保护区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对原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区划进行了调整,将原来的A区(重点保护区),B区(一般保护区),C区(建设控制地带)调整为两级,即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区为地下壕沟向四周外扩50米合成的范围,包括现有地上文物及地下两道陵墙内所包含的全部遗址,面积0.80平方千米。保护区内必要的文物保护与展示等建(构)筑物高度一律不得超过6米,结构、色彩、形式、造型要与地上文物建筑风格相统一;保护区内严禁修塘、建渠、修公路等可能有损遗址的工业农业生产和基础建设;禁止挖取土方;禁止一切与考古发掘、文物保护无关的建设,区内只能进行考古发掘、保护修复和复原展示工程;区内绿化以种植根系不破坏地上地下遗址为原则进行绿化配置。

建设控制地带为:北至东西4号路,西侧由保护区向外扩250米;南侧至西安环线路;东侧由保护区向外扩350米,总面积3.31平方千米。建控区内只建设与遗址有关的文化性、旅游性项目;新建(构)筑物外观不得破坏遗址区的整体环境风貌;建筑的选址、体量、高度、色彩和形式等均应与保护区相协调,区内建筑高度限制在9米以下。

保护措施:从保护准则、本体保护措施、本体防护措施、专项保护工程4个方面对周陵文化遗存提出了保护要求和标准。提出任何保护措施均应以严格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保持遗址的真实性。保护区内限制扰土深度为0.3米。

环境规划:对环境整治范围和内容做了详尽明确的规范要求;对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的环境整治提出了要求和标准;对建设控制地带以外的风貌景观区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利用规划:主要从利用对策、功能分区、展示原则、展示目标、展示内容与展示方式、展示路线、展示服务设施、开放容量做了规范化要求。

展示原则:周陵保护区内的展示工程必须以不破坏文物遗址原状、环境为前提,展示与配套设施的设置应与文物遗址的整体环境与历史氛围相协调。现场展示内容应以文物遗址本身为主,禁止在文物遗址中仿建古代建筑物的展示场所。

图3 周文王陵远景

管理规划:周陵文物管理所是国家对该文物保护单位直接实施保护的事业机构,全面负责经过审批的文物保护总体规划各项内容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积极从事周陵的调查征集、保护管理、维护修缮、藏品保管、宣传陈列和科学研究工作。直接负责文物遗址保护项目的实施。展示设施的建设,出土文物的养护陈列、环境的保护与治理,以及与文物保护有关的用地、治安和有偿经营服务等事务

基础设施规划:对周陵的给排水、电气电信等配置设施建设做出科学合理的指导。

研究规划:从考古工作和研究计划两个方面,着重规划周陵以后的调查考古和研究方向。

投资估算:为26669.03万元。

规划分期:近期(2009—2015年)主要工作是对保护区的重新划定并对其内的基础设施进行完善性改造,加强文物遗址的调查工作,搬迁区内商业用房和公建用房。完善区内绿化工程。

远期(2016—2025年)主要工程对建设控制地带内影响环境的建筑进行拆迁和迁移。完成区内的植被恢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