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与外部世界的三重关系-安继民学术文集

人与外部世界的三重关系-安继民学术文集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它们共同构成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结构的两极:一极是主体、主观;另一极是客体、客观。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是十分丰富复杂的,但归结起来,不外乎实践关系、认识关系和价值关系。由于价值关系只是渗透在实践、认识关系中,参与和调节人的认识、实践活动,使人的活动带上明确的目的性、能动性,所以,我们可以将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归结为实践关系和认识关系。

人与外部世界的三重关系-安继民学术文集

主体是指具有社会本质的,从事着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主观是人的意识、精神。客体与客观则与之相对。它们共同构成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结构的两极:一极是主体、主观;另一极是客体、客观。所谓共同,这里是指:(1)离开人的意识和离开思想意识的人都同样是不可思议的。也就是说,主体和主观都不可能离开对方孤立地存在,它们相互渗透、相互包含。(2)主⁃客双方相对而言,离开一方另一方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当然,没有天文学和万有引力的发现,行星仍然沿着它们的轨道绕恒星运行。但是一旦万有引力作为规律被人类所认识,它就不再仅仅是一种自然存在,而且是一种社会存在,是一种社会化了的属人的主观存在了。

所谓客观,就是指客观存在的整个物质世界及其运动变化的一切现象,它不但包含自然、社会,而且包括人的思维。客体则是指当无限、普遍化的客观世界,作为人的现实的、具体的、个别的对象时,即构成客体。但是这绝不是说客体仅仅是有限、个别和相对的东西,它也是绝对与相对、有限与无限、一般与个别、特殊与普遍的对立统一。这是因为:(1)任何具体的现实的对象,总是在有限中包含着无限,在个别中包含着一般,而无限的客观世界也只有以具体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才构成人的现实对象,即构成客体。(2)随着人类历史在时间上的无限延续和发展,客观世界将逐步地由“自在”的客观存在变为现实的客体。(3)从主观思维把握客观世界的本性来讲,它总是在有限中把握无限,在个别中把握一般。“事实上,一切真实的详尽无遗的认识都只在于:我们在思想中把个别性提高到特殊性,然后,再从特殊性提高到普遍性;我们从有限中找到无限,从暂时中找到永久,并且使之确定起来。”因此,思维“是把许多有限的东西综合为无限的东西”[3]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整个世界是按自身规律运动着的物质,它先于人类而存在。在人类尚未通过劳动将自己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以前,物质世界既不分主体和客体,也不分主观和客观。主客体和主客观及其关系只有在人类产生以后,在人和自然、社会以及思维的对立统一关系中,才有科学的意义。因此,由主体⁃客体、主观⁃客观共同构成的主⁃客结构,只能是也只是标定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哲学认识论范畴,而非本体论问题。(www.xing528.com)

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是十分丰富复杂的,但归结起来,不外乎实践关系、认识关系和价值关系。由于价值关系只是渗透在实践、认识关系中,参与和调节人的认识、实践活动,使人的活动带上明确的目的性、能动性,所以,我们可以将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归结为实践关系和认识关系。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是无限的、普遍的,但是,它又总是以有限、具体的方式呈现在主体面前。因此,主体不仅以有限具体的方式和对象发生作用与反作用的实践关系,而且以抽象一般的方式和对象发生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而每次具体的实践又要靠认识来指导。离开认识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或者说,那只是动物的本能活动;离开实践基础的认识则是神秘的,因而是不可能认识的。实践和认识的相互依赖性进一步说明了主客体和主客观的相互依赖性。

人的认识总是抽象一般的,而人的实践则总是具体个别的。通过反复的实践,人的观念在有限中发现了无限,在个别中发现了一般,这样,对象内化为观念,客观的外部世界就变为人的“内部世界”。所以,人的认识不仅是“观念的东西”,而且“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4]。作为认识的内容,它是主客观的统一,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人的实践的结果,是历史的和凝结积淀了的人类的实践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